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增加渔民收入的策略

2020-11-30 08:43冯伟良
江西水产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加工业水产品

冯伟良

摘要:近些年,虽然水产品加工业整体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的渔业生产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渔民的经济收入增速降低,对于渔业产业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分析水产品加工业对于渔民收入的影响入手,分别提出了推动渔区经济发展、拓宽渔民增收渠道、推进产业化经营、优化水产品结构等几种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品;加工业;渔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水产品加工业逐渐成为我国渔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作为国家水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产业链已经涵盖了加工、原料供应、运输、销售等各个方面,促进水产品的价值进一步增值,推动渔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渔业经济的发展逐渐呈现产业化和工业化趋势,对于渔民和渔村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改进。

1  水产品加工业与渔民收入关系现状

自从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水产品加工业规模逐渐扩大,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经营模式,成为促进渔业现代化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但是我国用来加工的水产品总占比百分之四十二左右,和世界整体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我国的水产品加工业产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内地和沿海地区差异比较显著,行业的整体利润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产业一体化效果显著,产品的组织程度逐渐提升,水产品加工业通过联结和拓展等方式,建设了相应的渔业基地,推动了区域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目前,水产品加工业和渔民的收入区域增长具有密切的联系,加工技术会对产业的发展进行制约,我国的核心技术相关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淡水产品加工业还相对落后,限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渔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水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产品类型虽多,但质量不够精,并且没有健全的行业标准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利益的联结机制不够完善,水产品的流通体系相对滞后等[1]。

2  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升渔民收入的有效策略

2.1  推动渔区经济发展

在渔业产业的生产过程中,水产品加工业是具有“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主要产业,企业群体能够带动地区的产业发展,扩大经营规模和企业的整体效益,在进行漁业的现代化建设中,很多渔村和小城镇都是依靠水产品加工业带动产业发展,将当地的水产品作为原料直接投入到市场,或者销售给大型企业进行深加工,进一步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初加工和深加工、以及原料供应和运输方面,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利益群体,产生了内部的经济效益,还能辐射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变,逐渐提升渔民的收入,减少城乡居民收入的整体差距。

2.2  拓宽渔民增收渠道

我国当下的渔民收入结构主要包括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等,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占比最大,大多数都来源于捕捞养殖,养殖业的产量不断增长,为水产品加工业提供大量的原料,水产品需要有良好的销售渠道,如果不及时售出,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渔民可以和企业直接签订相应的合作契约,按照市场的有效需求,企业向渔民订购产品,对于数量也需要进行严格把控,一方面,可以带动养殖业和捕捞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扩大水产品的整体市场;另一方面,也能增加渔民抵御风险的能力,避免出现过多的鱼货积压,保持渔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稳定性[1]。

2.3  推进产业化经营

在推进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渔民的获利环节,将经营范围从之前的原料供应,逐渐扩大为产中的加工环节,加强产品的流通和品牌建设,改变渔民的从属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建立一体化结构,打造利益共同体,从而有效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产业趋同性和盲目性,进一步增强水产品加工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利用纵向一体化结构,可以逐渐参与到利益分配中来,促进更多的水产品进行后续加工和流通等,在推进渔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同时,还能够提升渔民的生产社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形成多种经营和销售模式。

2.4  优化水产品结构

将水产品进行精深加工,能够提升水产品的整体资源利用率,存在一定的利润空间,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水产品加工业的起步阶段,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在改变,只是提升水产品的产量不能拉动渔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需要立足市场的需求,提升水产品的质量,生产出更加适合消费者喜好的产品,带来更大的利润增收空间,确保渔民的整体收入。另外,还要提升水产品加工的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改善产后损失的相关问题,还能降低成本,塑造高效益、高质量、多层次的水产品结构,提升整体的价格和附加值,拓宽水产品销售的渠道。

2.5  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

由于第一产业的整体劳动力数量过剩,导致渔业的工资水平难以提升,造成渔民收入乏力,在现代化的生产部门中,可以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提供就业开拓新渠道,水产品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能够让渔民从事其他产业的同时,获得额外的劳动报酬,进一步拓宽渔民增收的渠道,还能够确保收入的稳定性和合法性,加上龙头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更多,雇佣体系也更加完善,在电商时代,可以提供方便快捷的快递和物流,增加了水产品的销售半径,使更多渔民能够参与到后期的利益分配环节,渔民的整体收入增加,非渔收入的比重也逐渐增加,提升渔民收入的潜力[2]。

3  结论

水产品加工业对于渔民和渔村的整体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水产养殖的规模逐渐增大,产量也逐渐递增,但是整体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渔民的收入增速也比较缓慢,大部分原因都和水产品的附加值有密切关系。传统的渔业主要依靠不断扩大面积,进一步增加产量,不仅浪费资源,还不具有持久性,所以优化渔业结构,实现渔业的增收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戴源.水产品加工业对渔民收入影响及策略研究[D].2019.

[2]岳冬冬,张晓峰,吴反修.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水产养殖渔民收入的影响分析[J].渔业信息与战略,2020(3):65.

猜你喜欢
加工业水产品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山东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近期价格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天津市产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与对策研究
农业部部署扎实推进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我国水果加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