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江山如画 绘心象家园—贾荣志绘画清赏

2020-12-01 06:49郑铁军
中国书画 2020年8期
关键词:设色纸本笔墨

◇ 郑铁军

写生神州,源自泰岱雄姿起始,三山五岳、江河湖泊、城郭古迹、边疆风情,尽收笔下,我见青山多妩媚,丹青画笔慢录之。营造家园,倾听内心灵魂清音,本真平和、轻松从容、飒然临风、道家天地,融入画卷,隔水青山似故乡,写意精神贯注之。

秋末冬初,笔者一行,如约来到位于与泰岱山麓正中位置对望的贾荣志先生画室,开启了对他的采访。贾荣志的绘画语言是丰富睿智而又成熟潇洒的。笔者认为,他的一众山水图卷,“全以山川为眼界,尽携书画到天涯”(梁启超语),主题先行,为秀丽河山写生造像,于无声处悄然营造着心象性灵家园,已臻逸品高度!悠远的古韵氤氲,绵长的乡愁情结,交响般的旋律组合,大美不言的人文关怀……他的山水绘画,主基调是源自他生活多年的岩岩泰山之正大气象、中和淳厚。画家显然是敞开怀抱,以博大的胸襟兼收并蓄,汲取传统南北二宗画法精髓,并笔墨紧随时代,从当代水墨的人文审美意识入手,把加大当代人对审美需求的信息量作为语言构建的重要因素。他在充分研究和实践了笔墨皴法和点线面构成的过程后,认真探索如何立足传统绘画的精神和笔墨,同时将当代水墨的理念和构成图式深入传统体系中,用当代审美需求将解析的传统绘画语言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了全新的表现当代意识、文化理念和审美取向的语言模式及较为稳定的笔墨表现形式。他的探索无疑是成功的—分析其创作,看似无序的点、线,统归于空间关系,使不同符号的几何形状从属于“三远法”的稳定结构,使变幻莫测的水墨幻化指向幽冥深邃的境界营造,形成超凡脱俗的现代山水面貌,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稳健前行,把山水画从技法层面提升为纯粹形式美感。无疑,这种孜孜求索的艺术态度和创作实践、成果,带来的是艺术上的升华与超越。就此而言,贾荣志对于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提供了可资研究和借鉴的新图式、新思路。

具体而言,写生不倦和营造家园,应是贾荣志山水画创作的两大基石和方向。

贾荣志 吴哥窟写生 68cm×136cm 纸本设色 2018年

画家从小生活在泰山脚下,所以创作山水画上有了得天独厚的幸运条件。每年春夏秋冬四季,都攀登瞻望。从云烟雾霭的变化中体味着山的精神,从山石树木的姿容里体察着山的情感。于是乎,他的山水画特色之一就是浑然苍茫、浓密繁复。构图大多充实饱满,正所谓密不透风。山岩峭壁的肌理走势,树木杂草的枝丫根茎,都用重重叠叠的皴点画出来。积点连成线,积点布成面,在画家的作品里,石头、树木等有着天然朴实的质感,云与山体也是远观有势、近察有质。近年来,他远足南方,长期在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江西和台湾等地写生采风,一代江山如画,所感所触也更有切身体会。写生过程就是在接地气,画家只有贴近大自然,贴近生活才能创作出与人心灵共鸣的作品,或勾起人们不同的情愫与回忆。特别是在清净、宁静的自然环境中,这时一草一木在笔下皆是有情的。而这个情字为艺术和自然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是画家置身于大自然风光中的人对造化神奇的感受。他坦言:在写生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景物,要大胆取舍,要掌握好虚实关系,要艺术地再现生活。同时,画家从古人那里掌握了笔墨技巧,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古人的笔墨语言,而且运用到写生中去,这是一个画家所必备的基本要求。写生是一个画家从继承传统到创作的必由之路,也是拓宽视野,让笔墨随着时代进步的必由之路,但必须有自我个性光芒。中国山水画的写生过程其实也是创作过程,“搜尽奇峰打草稿”,画者不可当作被画物象的奴隶,看见什么就画什么,也不要把写生仅仅看作是收集素材的一个手段。写生之后再创作,以感情注入生活,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文化底蕴,他的山水画作才可以做到如此这般笔墨传神、气韵生动。

贾荣志 岭上云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20年

贾荣志似乎总是用冲淡隽永的画笔,宁馨平和地描绘着江山胜景,如歌的行板,不疾不徐,也是在不知不觉间营造心象之理想家园。多年来,他以近乎道家的天地人文观进行着有意识的主动创作。写意画很难平铺直叙地表达绘者的心声,象外之象、山外之山是一种感觉式形而上的艺术理想国建筑,不能追求幻觉,而须倾听内心的天籁,潜移默化地转变内心灵魂。尤其是近几年,多频度的写,令其对中国画的深意有深刻体悟。这与纯粹画室造境不同,写生和观者会有心灵沟通。而一帧帧由写生稿而来的小幅精品,多有田园抒怀,小桥流水,童年追忆儿时的似曾相识。贾荣志悟得绘画最终目的是给大众阅读观赏,也是陶冶自身的情操、愉悦观者的内心,不必取悦市场和为了谁画。同时,咫尺大千,笔墨从容的小画反而更能体现写意精神之神韵。诚如斯言,回望宋元明清的各时代“四家”,都是山水画家。古人有隐逸江湖、退守临泉的心性。画山水就是一种寄情,寻觅理想中的家园,从中归隐、休憩、啸傲。知识分子骨子里即有此向往,从古至今都是如此,现代人悄悄进行了转换:都市和山林之间的转换,也由文人独爱变为大多数人的向往,厌倦城市喧嚣,喜欢田园和农村恬淡生活。画家深深体悟到,中国文化伟岸之处是借助于平常物反映出一种人格的精神观照,一种人文理念的精神烛照。山川、流水、云烟、屋舍等都是心灵符号,并由符号的组接关系结构为空间层次。只要这一物象与生命有关,与回归山林、田园的生命主文化精神有关,就能产生意象,作品本身就能体现出对中国文化淳朴精神和自然精神的追随与热爱。从这个角度上说,贾荣志的山水逸品写生创作,实际上是一种修行、一种认真理解生命的过程,通过对生活、自然形象基因的有机组合、交融,传达出笔墨、造型、色彩以及情感的文化底蕴,营造出自然的心象家园。贾荣志精神的桃花源,是在故土温润生长出的真挚、纯净、无垢无尘的家园。他的山水画即是其家园的核心本质和外延物象,“石,天地之骨也。水,天地之血也”(郭熙《林泉高致》),家园的生命高度,也是山水构成方式。他将情感寄寓山水草木,其笔下的草木物象也自然成为可以栖居的家园。每一帧凝贮深情的写生,从塞北大漠到写意江南,都暗含着完整的精神结构,在其间非是囚禁心灵而是提高心灵的自由度。他的山水之间有着积健为雄的有力呼吸韵律,是心灵的真诚镜像。因而他看似散怀抱的线性、无序构成,背后却是无限包容的天人合一大混沌,可容万物的包容。这是一位诗意盎然的未来艺术大家,此时此刻,他正在用年轻矫健的步伐快速行走在写生创意灵感路上,通过各种艺术语言符号的养成和表达,又最终会抛弃任何符号的代言和束缚,走进自由的山水世界,走进他的写意精神家园。创作的同步中,画家也在有意识地不断提高学养和品位,格高而思逸,提升画卷的雅意—文与野、雅与俗的界限,是一个品味的高度,形神相守、迁想妙得,内蕴格调所以高蹈。严肃对待绘事,不刻意设计自己,在身心良好的状态下,思索、探索……学养和功力的涵养和积淀,是画家不断孜孜以追求的色墨之外的精神含量高标。

山高人为峰,海阔心无界。放达平和的心态,洒脱写意的笔触,为贾荣志的丹青远景不断次第打开上升的门扉。写江山如画,绘心象家园;期待他的更多精品新作,更多惊喜!

贾荣志 桃花雨过水连天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19年

贾荣志 浙江绍兴写生 34cm×58cm 纸本设色 2019年

贾荣志 山西悟道村写生 34cm×58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贾荣志 福建写生 34cm×58cm 纸本设色 2019年

贾荣志 浙江丽水古堰写生 31cm×5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猜你喜欢
设色纸本笔墨
国画纸本设色《荷》
韩景燕作品集
《岩高千尺虎》
王少桓
笔墨童年
熊明非作品选
《独白系列之三》
郑庆余艺术作品
陈芳桂艺术作品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