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域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再认识

2020-12-01 11:53孙瑜阳
文存阅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辩证法学习运用

摘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主义因素的出现,在现实层面进一步说明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同时也说明了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的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趋势。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呈现出社会主义因素的背景下,对其进行再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辩证法;学习;运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呈现出社会主义因素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界限在哪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我们有必要在新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再认识。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过程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有一种规定性,同时也表明要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过程性的问题,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我国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在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社会主义的特征就是单一的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等,并按照这些原则去建设社会主义,结果导致了生产关系超越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状况,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还造成了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巨大混乱。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拨乱反正,纠正了错误的思想路线,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建设又逐渐走向了正轨。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内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从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开始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在《邓小平文选》中有四处地方谈到了“社会主义本质”。首先,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1980年5月5日,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针对改革的疑问,1985年8月21日,他说:“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1990年12月24日同江泽民、杨尚昆、李鹏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该论述首次论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触及到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他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总结性的理论概括,首次全面、深刻、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再认识

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的出现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不矛盾的。社会主义因素的出现,不仅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合理性和永久性的印证,恰恰相反,这些变化正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因存在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而注定要通过不断地社会主义因素的量的积累来逐渐地实现部分质变,不断地来否定自身,逐渐向新社会制度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主义因素的出现,在现实层面进一步说明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会使我们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再认识

邓小平强调要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首位是针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提出的“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等谬论提出的。建国后的前30年,我国长期忽视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关注于建设超越于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导致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长期停滞不前。邓小平说:“从1958年到1978年这2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因此,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过程中矛盾的调解也是在创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条件。任何一个国家想要立足于世界之林就必须牢牢抓住生产力发展这一根本性要素,否则就会被淹没于世界历史演变的洪流中。

(二)对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再认识

单纯地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还无法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因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必须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长久的存在下去,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生產力,发展生产力”的程度决定了它能存在多长时间。以前我们讲,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一切剥削制度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到共同富裕,相反,它们必然会产生剥削和两极分化。

(三)对“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再认识

该论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不同于以往平均主义与共同贫困的传统思维方式。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对于社会主义来说,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邓小平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虽然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发展目标绝不会是“共同富裕”,必然会是少数人占有社会的绝大部分财富。初次分配实行高额累进税,再次分配实行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制度。在经济体制方面,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长期以来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自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普遍采取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计划指导性措施对社会生产进行全面调节。在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之初出现过各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是要把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事实证明,国家由市场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转变为对经济进行计划、干预、调控,降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从而缓解了因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带来的危机,也缓和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控是普遍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手段,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因素在资本主义母体中产生和积累的表现。资本主义国家这一职能的转变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调控的管理办法,属于典型的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相互借鉴,它们都在朝着和谐、稳定的理想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陈婉莹,任小伟.试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作者简介:

孙瑜阳(1996年—),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辩证法学习运用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
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