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命运与共 华侨华人共克时艰
——“海外华商谈抗疫”在线观察系列活动综述

2020-12-02 00:56邢菁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华商华侨华人

邢菁华

(清华大学 华商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

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海外华商谈抗疫”在线观察系列活动,邀请和连线世界各地侨领、华商及学者,介绍当地的疫情状况与应对措施,探讨华人生活与华商经营所受影响,分享华侨华人驰援祖籍国及与各国人民共同抗击新冠病毒的感人故事。自2020年3月30日以来,“海外华商谈抗疫”在线观察已相继举办了西班牙、美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非洲、东南亚、法国、俄罗斯、巴西十个专场,来自五大洲20个国家的华人学者、华商、留学生群体积极参与,成为疫情期间跨地域、跨越商界和学界的多元化国际交流平台。

(一)患难与共见真情,风雨同舟搏激流: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张春旺所长认为,在重大的疫情灾害面前,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群体可以独善其身。海外华商在支援祖籍国和参与住在国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无私奉献精神和宽广的胸怀,同时做好自我约束和自我防范。他表示,疫情有长期存在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恢复正常生活和国际秩序,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全球化”与“去全球化”两股力量交锋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以及华侨华人如何发挥作用,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教授提出了如下观点。首先,疫情蔓延是全球化的风险,海外侨胞的公益行动,践行着社会责任,展现出不带偏见、相对客观理性的全球视野。其次,他对欧美与中国抗疫过程中所谓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提出了质疑。欧美抗疫初期对新冠病毒普遍不够重视,不仅不戴口罩,而且应对迟缓,错失先机。凡此种种,并非是文化差异,而是病理误判与轻率,文化偏见与政客傲慢以及侥幸与逞强心态所致;最后,海外华商中西文化融汇一体,其跨越文化、国界与制度的实践所形成强烈的企业家精神,与当地或国内商界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主席李明欢教授表示,当前,华侨华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华侨华人的处境,华侨华人的双重诉求如何实现平衡,华侨华人的贡献,跨文化、跨体制、跨思维的沟通等问题都值得在后疫情时代予以关注与思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宏教授在东南亚专场中谈到,海外华人毕竟是当地公民,其政治忠诚和效忠对象是当地国家,要遵守居住国法律和相关规定,与当地社会共同抗疫。新冠疫情对东盟区域一体化是重大挑战和试金石。东盟应该更加密切协调,强化区域性联盟的作用,共同面对包括公共卫生问题在内的挑战。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王思萌博士介表示,自疫情出现以来,不少法国华人和亚裔主动参与到反歧视、反种族主义、反排斥和反污名化的抗争中。他们通过网络发声、法律援助与追责、艺术形式发声(纪录片),与法国官方机构直接合作等多种方式维权和抗争。加拿大怀雅逊大学加中商业发展中心研究员关键博士表示,疫情在中国的有效控制为全世界抗疫提供了信心。加拿大总理明确表示反对种族歧视,强调新冠病毒“不是一种民族疾病”,呼吁“加强团结”。巴西圣保罗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束长生认为,这次疫情的爆发对原本脆弱的巴西医疗体系更是雪上加霜。近期,巴西内部政治纷争、缺医少药、公立私立医院超负荷、各州市自主权等问题开始显现。中巴两国的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期待中巴能维持良好的贸易与投资关系,继续实现共赢。

(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海外华商的精彩观点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此次抗疫中华侨华人最引人注目的贡献。多位嘉宾分享了当地华侨华人筹措物资支援祖籍国,并助力当地社会一起抗疫的经历和故事。西班牙华侨华人社团联谊总会执行主席戴华东提到了西班牙华侨华人自发捐款捐物支援祖籍国,并能遵守当地政府的隔离政策和法律法规;美国北京联合会常务理事长李红发起了“美国北京联合会关爱美国在行动”活动,带动周围朋友一起献爱心;波士顿华人投资协会主席易敏以波士顿为例讲述了华人社区的互助SOS群,支持中餐馆送餐,开展线上防疫讲座等应对措施;加拿大加中大健康院创始人路明光以加拿大华人在抗击疫情中的实际行动,展示了“齐心、创新、担当”的新一代华侨华人精神;德国中华总商会副会长蔺松介绍了由德国著名侨领叶增雅等共同发起的“德国侨胞防疫自救工作委员会”实施互帮互助情况;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主席金慧分享了华侨华人为意大利民众和当地相关部门提供援助和赠送医疗物品的故事;新加坡天府会会长杜志强表示,面对疫情,华人企业积极采购抗疫物资帮助当地社会及中国务工人员抗疫;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主任李新铸讲述了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在封城期间调配多名武装保安,为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提供生活和安全保障;中埃友谊促进会会长黎馨馨分享了此次疫情中埃两国患难见真情的深厚友谊;法国华侨华人协会主席任俐敏讲述了他本人向当地华侨华人免费派发口罩的途中被巴黎警方拘押询问的经历,并表示还会继续贡献力量关爱当地华侨华人;俄中商务园总裁陈志刚介绍了圣彼得堡在此次疫情中最早支持中国抗疫所举办的各种活动;巴西华人协会常务副会长孙登光和巴西温州同乡联谊会秘书长蒋幼扬分享了巴西华人协会和侨界组织募捐,积极援助祖籍国和当地社会抗疫的事迹。

华人经济正面临疫情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多位海外华商探讨了处于逆境中的华商现状和未来挑战。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华人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张甲林表示,西班牙乃至欧洲疫情的爆发让当地社会与华人措手不及,华人经济面临产业结构大洗牌;德中高级人才交流与经贸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周玲表示,疫情下华人经营方式和策略亟待改变,要为德国经济下滑提前做好准备;德国莱茵之父集团董事长房心如提出,德国华商应适时调整传统经营方式,学习中国企业的运营模式和互联网应用的相关经验,或许可以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意大利MAX FACTORY零售连锁集团董事长李万春认为,复工后,华人企业会遇到用工荒等问题;法国媒体人雷丹宇讲述了疫情期间法国政府推出经济援助政策,以及华人雇主如何与员工达成复工共识;马来西亚沙巴马中联谊协会会长胡逸山提出,马来西亚的华人中小企业应积极争取政府各项补助;中非民间交流与合作促进会会长南庚戌认为,疫情的冲击势必会影响到中非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但仍需乐观面对;巴西华人文化交流协会荣誉主席孙特英表示,部分新侨因语言障碍,无法及时有效享受巴西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帮扶政策。

面对歧视,海外侨胞不再沉默,而是理性发声,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德国汉语讲师李晓黎表示,德国的少数对华不友好的舆论和行为并不能代表绝大多数德国民众;海南卫视的驻法国记者闫然介绍了留法学子和华侨华人制作反歧视纪录片,传达只有消除偏见,世界共同抗疫,才能一起战胜病毒的希望和信念;欧洲华商联合会会长戴小璋认为,要谨防前期抢购医疗物资的遗留问题,对于反华、排华问题要做好预案;美国洛杉矶中华总商会主席庄佩源表示,疫情下美国庞大的流浪汉群体成为高风险人群,亚裔群体出现抢购枪支现象,这呈现出当地社会治安问题有升级趋势;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访问学者刘裕教授表示,新加坡在信息通报上高度透明,通过立法重拳出击不实信息;俄罗斯龙报社社长李双杰和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长吴昊分别介绍了华人媒体和当地侨团以实际行动纠正不实报道,积极传播正能量,并呼吁净化网络和自媒体空间。

猜你喜欢
华商华侨华人
何为“华人”?
我的华侨老师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旅澳华商苗庆:八年游子路 几多故乡情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匈牙利华商误入“鞋”途的故事
印尼华商会:世界华商大会将在巴厘岛举行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