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思想的哲学辩证

2020-12-02 14:56李大伟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侨园 2020年6期
关键词:店家儒家思想道家

文 李大伟(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先秦儒家思想严格来说是伦理学,其主要意图是解决在春秋后期直至秦朝统一中国这三百多年因为周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争雄所导致的社会危机。虽然先秦的儒家书籍对孔子、孟子这两位巨匠的思想记载不成体系,但我们有责任将影响中国最深刻的儒家思想体系化建构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厘清我们的文化脉络,剖析民族本身的文化渊源。

一、儒家重要概念明晰

儒家中的重要概念有天、道、仁、善四个。对于一套哲学系统来说,最终建构的是“2+1”体系,“2”是人与自然界,而“1”是超越界,离开了人的经验范畴并不好理解。“天”这个概念便是儒家哲学的超越界,当孔子生命出现危险的时候他便把“天”抬出来。孔子在宋国讲学得罪了宋国司马桓魁,桓魁带兵追杀孔子,孔子逃到郑国,逃跑时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这种例子在论语及儒家其他原典中还有不少,说明“天”这个概念不是偶然。“天”其实就是万物的根源,是万物生灭的规律所在。

儒家的“道”与道家的“道”不同,道家的“道”是道家的超越界,在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两家可以称之为哲学,因为其他各家都没有超越界的概念。儒家的“道”是人类共同的道路。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说明道的重要性及孔子对道不能实现的抱怨。人类共同的道用孔子的一句话来表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仁”的出现频率在《论语》中达一百多次。孔子所在的时代是礼坏乐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要维护周礼变得不可能,而孔子所做的便是“承礼启仁”。“仁”便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现以及人与物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善”便是“仁”的具体展现形式。主要把握以下三点,内心感受要真诚、对方期许要沟通、社会规范要遵守。把握住这三点,并且不断根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一个人的修养便能朝着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的儒家人性三个阶段发展。

二、儒家价值判断标准

儒家价值判断的标准在内不在外。儒家更强调真诚的心意。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的教化是外在行为的体现,外在行为至少有两种引发方式,第一是真诚,第二是不真诚。当一个店家打出童叟无欺的牌子,可能出于两种考虑,一是店家觉得做生意就应该童叟无欺,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基本要求,二是店家为了更大利益而这么做,并不是出自自己真诚的心。孟子说人有心之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发展出来的便是仁、义、礼、智。在平常的教育中,我们往往用目标教学,对于知识、技能上的目标倒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情感、价值观上的目标设定要特别注意。要回到学生的内心,从心安还是不安,忍还是不忍进行教育引导。谈到“孝”孔子回答子游和子夏的答案并不完全相同,回答子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回答子夏:“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的回答虽然不同,一个是“敬”,一个是“色”。“敬”是内心的感受,“色”是和悦的脸色,一个是内在的情感,一个是外在的表现,但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自我反省。儒家的价值判断标准从外在的礼乐回归到了内在的良知,而良知成为了儒家价值判断的标准。

三、建构儒家价值系统

儒家哲学架构是以天作为这套哲学架构的超越界,作为一切价值与变化的根源与本体,以道做为人类世界的共同目标,以仁作为每个人根据当下所处的时空环境而应该走的路。善则是仁的外在表现,主要表现在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与物之间的关系。与人之间的关系叫诚,与物之间的关系叫化。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儒家文化中叫做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这五种关系可以用亲、义、别、序、信表示。

与物之间的关系在儒家文化中并没有明确,笔者将其总结为财疏、衣素、食精、住朴。在论语中与物之间的关系并不多,譬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从这些经典可以看出,儒家比较清晰地认识到物质是人进行修养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我们应该将民族优秀文化挖掘、建构,在理念层面上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将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下去。

猜你喜欢
店家儒家思想道家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这样耿直的店家,请给我来一打
遇上了行家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秀才写招牌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