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毅的广东喉管音乐实践

2020-12-03 05:05
岭南音乐 2020年4期
关键词:广东音乐花城陈氏

喉管和唢呐,据考明代己在粤地流传,至清代,到民国,历代民间艺人,传承有功。而在广东音乐中,作为独立的器乐演奏(合奏、领奏及独奏等)艺术,产生重要影响的,应该要从活跃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乐坛的梁秋先生说起。梁秋任职广东音乐曲艺团,他吹奏的代表作有喉管的《下渔舟》(传统曲)《小调联奏》(曲牌小调)《放舟》(作者待考)及自己作曲的《挑沙》等,唢呐领奏有《得胜令》(传统曲)《赛龙夺锦》(何柳堂曲)等,他也善吹洞箫和笛子。梁秋可称为一代粤乐吹管名家。

万蔼端作于1981年的短喉管独奏《雁南归》,音语开阔豪迈,曲调慷慨深情,中间一段自由奔放的华彩……揭示出喉管在当代有更丰富的艺术表现。接着《渔村夕照》(吕文成曲、陈添寿改编,1983)、《春风笑语》(陈添寿曲,1986)、《心潮》(陈添寿曲,1988)、《欢歌爽心头》(李助炘曲,1990)等较优秀的喉管曲相继问世;而较优秀的唢吶曲则有《欢乐的羊城》(李灿祥曲,1976)、《腾飞》(陈添寿曲,1986)、《梦归》(赵仕强曲,1997)等;陈添寿也作了笛子曲《鸿燕展翅》(1990)。陈添寿既吹奏也作曲,是八、九十年代粤乐吹管演奏家的代表人物。

历来,广东音乐喉管和唢吶,演奏人才相对缺乏,相关曲目也不丰富,这是事实。又或因音域局限、音色表达、技巧操控、乐器制作……等原因,现时各地的民族乐团也较少釆用喉管声部。故此,业界同仁惊觉喉管有被边缘化之虞。

今由著名管乐演奏家陈芳毅举办独奏音乐会(8月22日,编者注),对业界而言,如何去挽回劣势,会是个积极推动。陈氏师承陈添寿先生,被认为是“广东乃至全世界能站在舞台上独奏的屈指可数的广东喉管演奏家”。

九十年代中期至今二十多年,陈氏足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除任唢吶领奏外,演奏代表作有喉管独奏《百花亭闹酒》(小调曲牌、卜灿荣串谱)、《乐叔逛花城》(卜灿荣曲)、《追梦人生》(陈芳毅曲)、《扬帆大湾》(梁军曲)、《情系珠玑梦》(陈芳毅曲)……等。眼见喉管唢吶之困境,陈芳毅不甘后人,努力实践,学习、继承先辈优秀遗存,又大胆开拓创新;他的音色纯明圆润,技巧娴熟精准,台风自然大方,尤是对作品内涵有深刻理解,无论激昂与抒情,轻巧或柔美,俱能给人以美好演绎。

为了适应目前普遍的民族乐团、广东音乐乃至粤剧曲艺等不同类型的演奏需求,经多年实验,由陈芳毅设计幷鉴制的17孔18音和27孔28音的改良加喉管,己获三项国家专利。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将粤调韵味与时代精神巧妙地结合,奏出一种励志向上的意绪。这里用音域不一定很阔广的加喉管来吹奏,但旋律却适切地迂回于最好的音区,不会令人觉得过于单调,营造的音乐情境,激越动人。这是陈氏在其自作自奏的《追梦人生》一曲中比较成功的实践。

听《乐叔逛花城》,曲中给人更多的是热烈、赞美与喜悦;而“乐叔与虾仔”之典故带来的风趣、幽默与活泼,是几代广州人的集体回忆,但曲调未必在这方面着墨过多。循曲意,看标题,笔者不免自作多情,向作曲家卜灿荣老师和陈芳毅建言,此曲健朗大气,亦不乏抚今追昔之慷慨,改名为《花城览胜》或《花城胜景》,如何?

尤其可贵者,认识到培养新生代是事业得以承传的需要。陈氏近年多地设班授徒,推广喉管,喜见成效。

今天我们来看陈芳毅,他应该是一位集演奏、教学、作曲、乐器改良乃至音乐活动组织者于一身,对广东音乐尤其是吹管音乐的传承,全力以赴、义无返顾的音乐家。

猜你喜欢
广东音乐花城陈氏
新时期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珠江·广钢花城营销中心正式开放
义宁陈氏家风
晋源区召开稻花城项目推进会
“晋源稻花城”项目启动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论广东音乐的发展和与中国钢琴音乐的交融
陈远
林挺
学校管乐团对传承广东音乐的价值和意义
广东音乐中的拉弦类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