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X”阅读教学策略的多元构建

2020-12-03 09:00黄惠英
名师在线 2020年31期
关键词:群文课外阅读内容

黄惠英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福建泉州 362000)

引 言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主题单元为基本构建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化编辑,为“1+X”阅读课堂构建创造良好条件。语文教师要有整合、规划、创新的主观意识,在“1+X”阅读构建目标、构建程序、构建体系实践过程中进行教学探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为阅读教学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阅读教学期待创新和探索,教师结合教学现实展开构建性实践,与新课程改革基本精神高度契合,具有极其广泛的现实应用价值。

一、整合阅读资源,明确“1+X”构建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有学科特点诉求,教师应以单元融合为基点、课文补充为手段,对阅读内容进行科学收集和整合,以形成新的阅读契机。

(一)以单元融合为基点

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形式组成,体现鲜明的主题特征。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拓展创新的主观意识,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积极引入“1+X”阅读模式,为学生带来更多的阅读资源。同一单元的课文大多主题相近,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时,不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首先确立“1+X”阅读模式中的“1”,即选定教学主题内容;其次确定“1+X”阅读模式的“X”,即对本单元其他内容进行筛选过滤,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匹配阅读。

教材单元内容有相似的主题,但在教学整合时,教师要对其契合度进行研究,以提升教学适配性。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时,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繁星》纳入“1+X”阅读中,并提出阅读任务:“这两篇课文都对月光、月夜进行了描写,也写了月光下人的活动,找出相关描写内容进行对比阅读,看看有哪些异同点,做具体分析,看谁能够分析得更有针对性。”学生接受这个阅读任务后,会展开对比阅读分析和讨论。教师要与学生直接对话,对学生阅读整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干预,确保学生阅读分析更有贴近性。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积极表现,使得课堂学习气氛浓烈。教师以本单元其他课文为内容整合点,自然展开对比阅读学习,这是最为自然的设计和调度,能使学生阅读学习更顺畅。

(二)以课外补充为手段

由于“1+X”阅读模式教学对内容的要求更高,教师要正确理解该模式核心特点,对阅读内容进行科学整合,确保阅读模式顺利启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外信息通道进行内容收集,从而开阔学生的课堂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2]。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介入,为课外阅读内容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要抓住学生阅读心理进行内容收集,以提升“1+X”阅读构建品质。

教师开展拓展性阅读内容整合,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期待。例如,在阅读教学《蝙蝠和雷达》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时可以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内容:“有一本书,名字叫《仿生学》,介绍了很多仿生方面的案例,阅读其中的片段,能够让我们学到更多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其中一些内容,从而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对其进行阅读,课堂学习进入延伸阅读环节。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展开阅读讨论,对阅读内容进行归结和分析。有的学生说:“火箭源于水母、墨鱼的反冲原理,真是让人眼界大开。”有的学生对吊桥建筑与蜘蛛织网之间的联系展开阅读,对仿生学无处不在的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更多的课外阅读内容,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探索的机会,其助学作用显著。

二、规划阅读模式,启动“1+X”构建程序

阅读模式形式众多,教师可以以群文阅读和主题阅读为基本参考范式,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宜的学习机会,从而顺利启动“1+X”阅读构建模式,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以群文阅读为形式

“1+X”阅读模式与群文阅读有异同点:相似的地方是多篇内容融合到一起,形成集团性阅读;不同的地方是群文阅读不分主次,而“1+X”阅读模式追求主次,其中的“1”是主,“X”是辅。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时,要有兼顾和观照意识,不能完全照搬群文阅读教程,也不能完全脱离群文阅读模式,在具体规划设计中要体现融合和包容的态度,一切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接受能力。

群文阅读追求的是整合和内化。在“1+X”阅读模式实践中,教师要借助群文阅读的形式,对阅读教学设计进行创新探索,以便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以将《蟋蟀的住宅》纳入“1+X”阅读中,并进行整合性设计:“《爬山虎的脚》以直观描写为主,而在《蟋蟀的住宅》中,作者展开丰富联想,其主观勾画特征更为鲜明。让学生阅读思考时做比较,这两个描写设计各有什么特点,其应用技巧体现在哪里?”学生根据教师方法展开对应阅读学习,经过阅读讨论,能够形成阅读共识:直观描写体现客观性,给读者留下真实的感受;主观联想性描写,可以让读者有更多的思考,在更虚拟的空间展开感知,体现浪漫主义情怀。

(二)以主题阅读为教程

“1+X”阅读与主题阅读有更多渊源。教师在具体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参考主题阅读的教程安排,并积极创新探索,形成新的阅读模式教程。主题课文阅读教学启动后,其他辅助阅读内容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应用,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强化学生的阅读认知。“1+X”阅读教学模式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教师应灵活运用教程开展阅读教学,为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主题阅读有鲜明的主线。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1+X”阅读时,要围绕主题课文进行设计和思考,让其他阅读材料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参考内容。例如,在教学《麻雀》一课时,这篇课文内容很简短,就是一个场景描写,写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与猎狗对决的场面,表达了伟大的母爱这个主题。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母爱的名言,在学生集中展示过程中引出阅读内容,使学生借助这些课外名言展开阅读思考,获得阅读认知。在读写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母爱的深刻含义进行诠释和发掘,引导学生结合更多课外案例进行思考和探究,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性。“1+X”阅读模式既集合了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的诸多优势,又突出了自己的模式特点,能为学生阅读学习带来更多不一样的体验。

三、创新阅读实践,完善“1+X”构建体系

阅读教学期待创新探索。教师应围绕“1+X”阅读模式构建进行教学设计,丰富阅读活动,为学生带来更多的阅读感知和体验,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成长点。

(一)以阅读活动为载体

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学习行为,教师要对学生阅读个性有更多的把握,以便为学生设计更多适宜的阅读活动,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1+X”阅读内容的收集整合行动,为学生带来更多的阅读驱动。教师还可以适时组织对比阅读活动,让学生展开深度阅读探究,或者是进行阅读辩论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读写结合是基本的阅读实践形式,教师可以开展延伸性阅读活动,如读书笔记、读后感、游记、观察日记等,让学生在丰富阅读体验中形成认知,对全面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生会对童年趣味活动记忆犹新,其也是学生最难忘的实践经历。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经历进行教学设计,为“1+X”阅读训练活动设计提供更多的线索,以顺利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在《陀螺》一文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小时候玩陀螺的过程,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任务: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收集儿童游戏内容,然后挑选一个角度,写一个小故事,直观介绍小时候的快乐经历。学生听到要运用网络等辅学手段展开课外阅读学习,就会表现出极高的参与兴趣。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童年生活经历,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无限的憧憬,这些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和契机。教师展开针对性设计,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阅读体验,这也是“1+X”阅读模式的核心追求。由于学生阅读基础比较薄弱,需要更多阅读材料的支持和辅助,教师要适时给学生提供这些阅读材料,让学生的阅读学习有更多的选择,使其阅读感知和体验更加深刻。

(二)以阅读创新为追求

“1+X”阅读模式的实践操作是一种创新实践行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程序、创新教学训练,让学生的阅读感知不断更新和升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启迪,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核心追求。“1+X”阅读模式倡导拓展,学生接受阅读信息也期待延伸,教师应适时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形成阅读教学的创新点。

《西门豹治邺》是古代传说,学生对这样的故事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外的相似故事,还可以为学生设计拓展性训练:“在课外阅读经历中,大家已经积累了很多的古代传说,请借助《西门豹治邺》的写法,为大家做故事展示,看谁能将故事讲述得更生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做思考和规划,设计讲述提纲,以确保讲述活动顺利推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提纲设计,在课堂展示阶段,会踊跃参与进来。教师在学生讲述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个性表现进行重点评价,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让学生形成更多的感悟。

结 语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1+X”阅读模式,符合教材编辑意图和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可以从阅读内容整合、阅读教程规划、阅读活动创新等角度开展基于“1+X”阅读模式的阅读教学,为学生阅读学习提供更多选择,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形成更多的教学亮点。“1+X”阅读模式与主题阅读、群文阅读一脉相承,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教师深入探究和积极实践。

猜你喜欢
群文课外阅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群文活动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