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禅心无痕”紫砂笔筒艺术品赏析

2020-12-03 10:30戴静波
江苏陶瓷 2020年6期
关键词:禅心泥料笔筒

戴静波

(宜兴214221)

提起“紫砂”二字,人们最熟悉的要数紫砂壶了,这神奇的茗器彰显了紫砂泥的天然特质,同时也将中国文化以另一种形式展现出来。在紫砂壶发展的几百余年间,其造型与内涵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也使紫砂泥这种泥料声名鹊起。目前,紫砂泥作为一种珍贵稀缺的泥料具有极高的价格,也决定了由它制成器具极富收藏价值。

既然紫砂泥不仅可以用来制壶,那么以它制成的其他器具也同样值得我们赏析。本文所选取的即是一件紫砂笔筒艺术作品(见图1),其造型方正古朴,颜色醇厚纯正,尤其是结合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书法、诗文、篆刻等艺术形式,并通过陶刻技艺装饰在紫砂笔筒上。因此我们将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对这一艺术品进行分析,不仅力图挖掘其中的“禅意”,更在于准确把握各种传统艺术形式的相互融合,以此为传统艺术品的发展找到出路。我们可以说此件紫砂笔筒虽造型俭朴,但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件传统手工艺品。

颜色是我们欣赏一件紫砂艺术品的重点,因为紫砂艺术品的颜色往往能够体现出它所用的泥料,更能为我们掌握整件艺术品的主题提供帮助。此件紫砂笔筒外表呈棕红色,应该是用铁含量较高的红泥烧制而成。运用这种泥料烧制而成的艺术品既可保持表面的光洁细腻,其细节又不乏颗粒纹理,红泥是能较好地将手工艺人精湛的手艺与紫砂泥天然的质感都呈现出来的绝佳原材料。此外,这种颜色较深的红色在中国象征着高贵、权利、吉祥等美好含义,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手工艺品选择这种红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紫砂笔筒正体呈方形,线条笔直明朗、清晰流畅,整件作品一气呵成、干净轻快、大气非常,在接近笔筒底部以线状突起做装饰,使整件器具具有立体感,而不是扁平的几何体。笔筒口方正,边缘打磨平滑,工艺细致。

此笔筒造型极为简约,倒是真有几分随意超脱的禅意,“禅心无痕”的艺术主题也有所呈现。此件器具最有特色的部分在于四面的陶刻装饰。四面所篆刻的诗文内容各不相同,且所用笔体也各不相同,将中国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完美地呈现。一面是以洒脱飘逸的行草书篆刻的南宋诗人杜耒所写的《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面则是以篆书刻下的印章,为作品名称:“禅心无痕”。另一面则是用方正规矩的隶书刻下的北宋诗人王安石所写的《泊船瓜洲》中的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最后一面则是以自然清新的楷书篆刻的“翠竹黄花皆佛性,清池浩月照禅心”,点明了笔筒的主题。

仔细分析此件艺术品中的诗句,我们会发现春冬之景藏于其中,明月高悬,清池倒影,自然之景的秀丽有利于安抚人心,更有利于人的修行,所谓禅心指清净寂定的心境,在自然之中放下一切杂念,人心与自然交融,才能完成自己的修行。此件作品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心态,以最简单朴素的方式来传达一种来自内心的力量与美感。

紫砂艺术品特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与诗文、绘画等一样有着深厚的内涵。此件“禅心无痕”紫砂笔筒让我们看到了除紫砂壶之外紫砂泥的另一种美感,也让我们再度进入中国诗文书法的世界。手工艺人以自己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将禅心藏于造型之中,藏于诗文书法之中,藏于那文字的一笔一画之中。整件作品禅意十足,真正体现出“无痕”的特征,我们将在此笔筒之中寄托自己超凡脱俗的心,也感悟那紫砂泥的别样魅力。

当年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的岩石层底部发现的紫砂泥,它的光芒已在全世界得以绽放。我们通过分析此件“禅心无痕”紫砂笔筒,感悟到紫砂泥的另一种美,也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无论是紫砂壶还是紫砂笔筒,它们都是自然的化身,都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对紫砂泥这种独特的原材料有所理解,才能更好地感悟由它所制成的各种工艺品的真正魅力。

猜你喜欢
禅心泥料笔筒
陈肯:工影禅心 影绘家国情怀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鼠来宝”笔筒
小狮子笔筒
闲题
李学明:且将诗画寄禅心
无敌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