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生活”于课堂,育核心素养
——“疫情”背景下的语文课堂突围实践

2020-12-03 11:2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30期
关键词:抗疫交际新冠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 张 怡

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需要教育工作者从适合儿童素养培育的需求出发,整合、开发教育教学资源,选择有效的教育教学形式,从而丰富儿童课堂体验,丰厚儿童生命涵养。紧扣学校省级“十三五”规划课题《描摹童年的课程履历研究》的课程目标“立家国情怀,育核心素养,留童年印迹”,我立足生活,捕捉鲜活的教学素材。意图通过“语文”学习途径,让学生清晰感知社会,学会明辨是非,并涵养品格,留下深刻的童年。

“生活即教育”,此次令所有人刻骨铭心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本次疫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危机和困境,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发现、学习探索的契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敏锐地发现这次疫情中存在的教育良机,以本为本,合理拓展,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一起关注抗“疫”过程中的一个个感人瞬间、珍贵细节,润物细无声地启发学生去发现医护人员的无私与担当、发现志愿者等平凡人的爱心和善良,感受国人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的力量,令学生在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获得一次难得的精神成长。

一、以“口语交际”为镜表达独特观点,培养社会责任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教师在平时教学时要懂得指导方法,让学生学会交际。语文课程标准上列出了许多口语交际情境创设方式,我们应在教学中有目的、有创造性地创设情境,整体性呈现情境,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关照孩子的交际能力,充实学生的话题。

部编版六下语文第四单元安排的口语交际内容为:即兴发言。即兴发言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具有一定的难度。在疫情阶段,我市学生统一进行“锡惠在线”线上学习。学生通过观看学习视频对即兴发言有了初步了解,也学到了打腹稿的方法。如何更好地落实这次口语交际的练习呢?我在文本提供的那几个情境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新冠疫情中的人情百态,创设了四个相关生活情境,开展“童眼看疫”即兴演讲比赛,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发表自己的看法:

● 2020 年3 月,欧洲各国疫情日益严重,意大利外长迪马约向我国紧急求援。3 月12 日,中国首批抗疫专家组便带着31 吨物资飞越9619 公里驰援意大利。请你向全班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 近日,一些外籍华侨、留学生开始回国,个别外籍华侨以“人身自由”为借口,在居家隔离期间不戴口罩外出跑步,遭到物业人员劝阻还无礼拒绝,最后经警察教育之后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请你向全班同学对这个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 3 月17 日,无锡首批驰援武汉的32 名医护人员已经安全回锡。他们在武汉奋战了53 个日日夜夜,参与收治患者550 余人,出院310 余人,向武汉人民递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如果你是欢迎队伍中的一员,你会如何欢迎他们的回归?

●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所有学生停课不停学,每天在家上网课。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家长不在家,每天懒散放松。上网课时不能聚精会神,也不及时做好笔记;做作业字迹潦草,错误百出,还经常少做,拖拉,常常需要老师打电话联系家长催讨。请你就这些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

班里一半学生选择了我提供的情境,把自己的即兴发言过程拍成视频交给我,我再择优发到班级群引导其他学生学习、倾听。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针对本次疫情很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听得出,为了使自己的发言更精彩,他们事先也搜集了一定的资料。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搜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最主要的是,我认为,作为一名六年级学生,对于本次新冠疫情期间出现的各种世间冷暖,他们应该要有自己的看法,在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极好地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以“战疫故事”为径提升语言能力,树立正确人生观

这个假期因疫情而延长,关注疫情成为很多学生假期生活内容的一部分。除了电视,微信公众号、微博、学习强国等新媒体无不及时传播着相关信息,这其实正是向孩子渗透“责任”“担当”“付出”意识的好时机。每当我浏览到有关于这些内容的信息时,都会及时分享到班级QQ 群,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外界关于新冠疫情的相关动态以及感人的抗疫故事等。

开学以后的第一节语文课,我们就开展了“众志成城齐抗疫,我们永远在一起”的故事会。在开故事会前,我指导学生先去搜集令自己感动的故事,然后大致记住故事内容,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家里试讲。试讲时关注故事结构是否清晰,语言是否通畅、响亮,以及如何运用表情、动作较好地为故事服务,增强故事感染力,可以叫爸爸妈妈给自己提一点建议。有了充分的准备,故事会开展得非常成功,孩子们有的讲述了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带领的一大批医护人员放弃家庭团圆、克服心理恐惧,在疫情最前线冒着生命危险勇敢救治病人的故事;有的讲述全民动员防控疫情过程中一些感动的人和事,如武汉的一个快递小哥汪勇瞒着妻子每天无偿接送金银潭医院下晚班的医生护士,为他们提供生活便利,而自己连续22 天没有回家,以及检查进出城车辆人员的交警,慈善组织和普通民众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在座的学生内心得到了极大的震撼,有的学生甚至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虽然有的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因为激动而有些语无伦次,有的因为紧张而导致讲述断断续续,但是他们的眼中流露着真诚,他们的故事浸润着温暖。

在这个过程中,“抗疫故事会”成了一个有效的教育载体。我们以生活为蓝本,立足疫情,尝试把“责任” “担当”“付出”的品质具象为一个个真实的事件、一个个能够感知的行为,让孩子“听见”“看见”,引导他们通过“语文”的方式有效输出的同时,精神品质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习作练笔”为桥提高写作水平,畅诉浓浓感恩情

山河无恙,岁月静好,因有人负重前行。疫情期间,除了新闻报道中的感人故事,其实我们身边也有无数的“凡人英雄”,他们为了抗击疫情,保证大家不受病毒的侵害,而每天起早贪黑,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为了定格身边的这些“美景”,感恩他们的无私付出,我引导学生以“有你,真好!”为主题,去发现、记录在疫情期间涌现的“凡人英雄”。课上,先和学生一起梳理可写的人物: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抗疫干部、乡村医生、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保安等,甚至还可以是每天为大家消毒的守护者——老师等;其次引导学生回忆令自己最感动的一件事、一个画面,以“摄像机”模式定格他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语,一颦一笑以及自己当时的深切感受;最后关注题目和开头、结尾之间的关系以及个性的写法,如环境描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心情或隐喻人物品质等等。看到下面这些学生的习作,我收获了满满的惊喜与感动:

● 张瑾昕:“丁零丁零”这时门铃响了,我的心不由得犯嘀咕:“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串门?”我戴好口罩,带着疑惑,小心地打开门。敲门的是我们小区的管家,一位40 多岁的阿姨,她个子不高,脸圆圆的,戴一副黑框眼镜,手里拎着一个挺重的包。外面虽然雪花飞舞,但她的脸上却渗着汗珠。“我是给业主来送口罩的。”阿姨气喘吁吁地说:“现在外面疫情严重,口罩不好买,物业就想办法买了些口罩免费送给大家。另外,如果你们需要肉类和水果蔬菜,物业都可以送货上门。”我接过口罩,在登记簿上签好字,刚想说声谢谢,阿姨已经转身去敲邻居家的门了。看着阿姨那疲惫的背影和蹒跚的步伐,我的心里不由得一阵阵感动。

● 陈奕勋:傍晚,放学了,我站在排头等待着王老师的“指令”,一分钟……两分钟……咦?这个时候王老师不该下令走了吗?我把头探进教室,看到了这样的一幕:王老师一手拿着装满消毒水的喷洒壶,一手反复用力地提拉再按下喷头。喷嘴散出一串水雾,仿佛一朵朵灿烂开放的花朵,洒向教室的每个角落。消毒水落在了课桌上,她弯下腰,拿抹布仔仔细细擦了又擦。我这才明白,原来窗明几净的教室都是王老师的功劳,她要赶在我们进教室前全部消毒完毕,只为我们健康安全。看着王老师的身影,我的喉咙似乎有些哽咽了……

孩子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身边在疫情期间兢兢业业、默默付出的人,深深的敬佩和浓浓的感恩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一场疫情,给了学生发现美好的眼睛,从而引发了他们最真实的生活感受:正是这些平凡的人,铸就了我们国家的伟大。我们每个个体,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感恩之心,让孩子学会大爱、感恩别人的付出。

生活就是教育,这次全民抗“疫”,人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慈悲心,实实在在的公益行为,一线勇士的负重前行,足以打动甚至震撼孩子的内心,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真情的温暖,从心底里悟出我们后方的岁月静好得益于这些善良的、无私的人们的付出。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无痕,以平实的生活为媒,将语文教学与品质提升完美融合,给予学生不一样的课程学习履历,为学生的别样童年增添最浓重最多彩的一笔,成为学生生命中最难忘的历程。

猜你喜欢
抗疫交际新冠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情景交际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交际羊
新冠病毒的自白
两块磁的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