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2020-12-03 13:57本刊综合报道
人民画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深圳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深圳

本刊综合报道

广东,背靠南岭,面朝南海,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之一,长期以来得风气之先。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这片热土见证了中华民族追赶时代、迈向富强的壮阔历程,也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改革创新、开拓新路的执政奇迹。

深圳经济特区,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篇杰作。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这里,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

2018年10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这里,号召“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努力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2020年10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这里,出席庆祝大会并在潮汕地区考察调研,释放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圳,中国经济特区的叙事起点,改革开放的时代地标。

40年前,当这个边陲农业县以跃上潮头的姿态在中国改革史上出场,有人将其形容为“一夜之城”—仿佛一夜间从天际崛起,落地生根、迎风拔节。

以改革为根,以创新为魂,40年过去,这座城市酝酿出一个冰消雪融的春天,书写了一幕华美蝶变的传奇,为中国改革开放“种”出了硕果累累的试验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演绎”

10月14日上午,《春天的故事》那熟悉而深情的旋律在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奏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40年春风化雨,40年春华秋实。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在近一个小时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回顾了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实现的历史性跨越,总结了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他强调,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经济特区广大建设者,向所有为经济特区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各位来宾,向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的国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的认识。一是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二是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四是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五是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六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七是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八是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九是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十是必须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

■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第二,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第三,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第四,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六,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经济特区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有着更高要求。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更新知识观念、掌握过硬本领,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要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会后,习近平参观了“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详细了解深圳40年来的沧桑巨变。

展厅内,一个由深圳新老照片对比组成的“时空隧道”,吸引了习近平的目光—

“1962年从香港看深圳·2020年从香港看深圳”“1982年从梧桐山远眺深圳市区·2020年从梧桐山远眺深圳市区”“1984年107国道南头段·2020年深南大道”……

“真是沧海桑田啊!”今昔对比,令习近平感慨万千:“40多年前,我来深圳,去中英街,看到两边差距确实太大了,一边是破烂木板房,一边是带空调的气派小楼。当时就感觉到老百姓有着强烈的改变生活和命运的愿望。”

“时空隧道”尽头的电子屏幕上,随着年份的跳动,深圳同国内其他主要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对比的柱状图不断变化,进一步诠释了40年来鹏城的腾飞奇迹。

“深圳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刚看到这个排名时,我还不太相信,但认真查了一下,看到这些数据后,让人不得不信。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力量,下一步要再接再厉。”

在深圳市莲花山公园山项广场,邓小平同志铜像矗立在山顶平台上,深情注视着脚下这片土地,健步向前的姿态激励着人们继续前行。

2012年12月,习近平登上莲花山,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并在不远处亲手种下一株高山榕。2020年10月14日下午,习近平再次来到这里敬献花篮,同大家一起向铜像三鞠躬,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

站在山顶平台上,习近平俯瞰深圳全貌,眼前一座座摩天高楼拔地而起,勾画出一道现代化大都市亮丽的天际线。正如习近平在庆祝大會上所说的:“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还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蓬勃向上、欣欣向荣。”习近平对围拢过来的市民群众说,“党中央赋予经济特区新的内涵和使命。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那时的深圳又将是另外一番景象。深圳发展到今天靠的是大家,深圳的未来还要靠大家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深圳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深圳
深圳:无人机灯光秀精美绝伦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陈云在经济特区建设过程中的思想变化探析
临港新片区的法治期待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深圳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运行机理:1980—1992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获通过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