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艺术要求与杂技的观众期待

2020-12-04 20:41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黑龙江省评协副主席
杂技与魔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杂技艺术

文︱(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黑龙江省评协副主席)

杂技是一门古老的专门艺术,有文字确切记载的中国杂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我们完全可以确定,杂技出现、发生的时间一定更早,比新石器时代还早,应该是有了人类就有了杂技,至少是有了杂技动作。先民们要奔跑、跳跃、爬树、打猎、上山下河,这些原始技能越突出、越超群,他们的生活就越有保障、越有质量、越有前途。周恩来总理把这门艺术命名为“杂技”,是因为它涉及“各种技艺”,是实实在在的“百技”“百戏”。千百年来,主要是社会生产生活在哺育杂技这门艺术,今天也不例外。

中国杂技是中国向世界展开的一张至为生动的文化名片。功底扎实、险中求稳、出神入化,极好地诠释了中国气派、中国精神。我们在众多其他艺术形式里,也总能看到它的身影,如一些舞台剧、影视作品。同时,它也与中国人世世代代的人生现实息息相关,几乎成为我们生活和人生的一个部分。汪曾祺在小说《故里三陈》里写过“站高肩”:

最清雅好看的是“站高肩”。下面一个高大结实的男人,挺胸调息,稳稳地走着,肩上站着一个孩子,也就是五六岁,都扮着戏,青蛇、白蛇、法海、许仙,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李三娘、刘知远、咬脐郎、火公窦老……

站高肩是扬州社火杂戏中的一个节目,其表演形式也显示了它与其他艺术、社会文化活动的有机融合。汪曾祺在另一篇小说《王四海的黄昏》里写过主人公“力胜牯牛”的表演,当然,王四海的“力胜牯牛”与“祖传膏药”都是假的。一次表演“力胜牯牛”,他喊“倒”时,牯牛没倒,王四海这一表演走到了“黄昏”。这头牯牛是之前训练好的(不是驯兽而是驯牛),人和牛建立了一种默契,但这次不再听话,致使事情败露。接下来王四海的选择出人意料……他不走了,他留下来学习做真药、卖真药,有了全新的人生境界。小说写到了一个重情尚义、诚实守信的主题,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内容,是中国人传统“尊礼”的行动指南,更是中国艺术一路行来的主题和母题,包括杂技。

中国杂技有极强的生命力、极大的适应性,在哪里都可以坚强生长。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数字化传媒快捷传播的洪流对传统艺术形成了巨大冲击,杂技当然也在其中。我在黑龙江、北京、河北和上海等地,都看过不同形式的杂技节目,从早年的“上刀山、下火海”、软硬功夫的露天演出,一直看到现代理念、全新舞美相伴相随的杂技的“抒情”“叙事”尝试。我们的杂技已经做过很大的努力,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单纯的抱怨是没有用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跟紧这个时代,充分尊重观众的感受,不断满足大家的欣赏期待。

一、从“技术”到“艺术”的完美转身

作为一门艺术,杂技至少具备三种功能,即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技术”是手段,“艺术”才是目的。现代杂技是放飞的想象力和身体的极限性冲锋,是“力”与“美”的相辅相成,是一种满足好奇的身体艺术和身体文化。要充分考虑现代观众的欣赏心理,绝活儿当然要有,但绝活儿应该在艺术语境中自然呈现,一定摆布好杂技三种功能间的相互关系。不单要有难度动作设计,还要有精心的情景设计、情节设计。就像《冰·雪·炫·舞》,以美丽善良的哈尔滨公主和英俊潇洒的莫斯科王子传奇爱情故事为主线,呈现出唯美浪漫、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南极冰·多情企鹅》《北极光·畅爽绮梦》《未了情·冰雪炫舞》三幕剧情。《冰·雪·炫·舞》别出心裁地以晶莹的冰湖为舞台,饰之以五彩斑斓的灯光与璀璨剔透的冰雕,营造并构建出如梦似幻的“童话冰雪王国”意境,在通过演员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表演的同时,形成一种妙曼神奇的艺术效果,这种节目无疑会深受观众的喜爱。

二、让“专门艺术”走向“综合艺术”

传统杂技包括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技、走钢丝、魔术、马戏等技艺。现代杂技特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中国杂技的每一种技艺都是代代相传,但同时它又从戏曲、舞蹈、武术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在保持自身艺术独立性的同时,不断学习、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优长,对杂技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大有裨益。这方面近年尝试很多,成功的例证不胜枚举,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大型冰雪实景演出的《林海雪原》系黑龙江省杂技团有限公司为哈尔滨第15届冰雪大世界开幕式,量身策划打造的冰雪文化旅游演艺代表作。作品以剿匪英雄杨子荣为代表人物,利用高空威亚技术,由150余名杂技、舞蹈、滑雪、速滑演员,饰演在深山密林中英勇战斗的人民子弟兵和龙江地方进步群众的英雄群像,展现了《智取威虎山》中英雄打虎、独闯匪巢、调兵遣将等经典细节。在这个饱含爱国主义豪情的《林海雪原》里,现代杂技特殊的表达方式,冰雪文化、地方风情、历史追忆无所不有。融合文学、戏剧、杂技等多种艺术最终生就强大翅膀的《林海雪原》,可以飞出龙江,飞向广袤无垠的世界。

三、重“中国味道”,兼顾国际视野

中国杂技是姓“中”的艺术,是一种富有中国味的艺术,不但要有“中国形”,还要有“中国芯”,说是“中国心”也是一样的。中国杂技团的《九级浪——杆技》,整个节目从杂技、道具、编排等集合了各行业大师的共同智慧,其中国风显而易见。这个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俄罗斯著名画家艾伊瓦佐夫斯基最成功的代表性画作《九级浪》。海上每次发生风暴总是以第九级浪头最险恶、最可怕。九级浪到来,轻则摧帆断桅,重则船覆人亡。所以,要躲过它的巨大摧毁性威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精神会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节目是“中国”的表现形式,作品没有满足于演员服饰、道具和舞台场景的中国元素运用,还要在节目编排中讲述“中国故事”,成为传递中国文化、中国思想的载体。当然,它没有强行植入、生搬硬套,而在自然而然中做到文化思想的传达。作品刻画了在茫茫沧海中一群乐观豁达而又勇敢无畏的年轻水手——平衡稳定预示出风平浪静,辗转腾挪象征着惊涛骇浪,这借鉴了中国戏剧传统的表达方式。但是这则中国故事,也是世界故事,更是人类自古以来战天斗地、不向困境低头的故事。

四、在融媒体时代寻找发展空间

现代观众依着自己的好恶,随时在各种媒介、艺术节目间自由选择。看电影、看娱乐节目还是看杂技表演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受众的手中。要想让他们锁住我们的“频道”,我们就要拿出自己的本事。从前人们看杂技是在广场、剧场观看,现在的人们除了这种看法,还可以透过电视和手机屏幕来看杂技,如何让我们摄影机的角度正好与观众的角度最大可能地重合,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作为杂技艺术的从业者,除了创作出精美作品,还要在杂技的传播渠道和传播途径上下功夫,寻找到有效路径与众多的视频媒介寻求合作。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火爆,我觉得我们要想利用好这些渠道就要在节目编排上有所调整——要在单位时间内呈现出高超的技艺和节目的亮点。短视频的长度一般只有几分钟,如果短节目不能做到异峰突起,就会十分乏味;而一个长节目如果要以“短视频”的方式吸引受众,就要保证被剪开的每一个片断都能吸引人。融媒体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毕竟,杂技的舞台从未变得如此空间开放。

中国是杂技文化大国,有多个杂技之乡。如山东的聊城,江苏的盐城,河南的周口、濮阳,湖北的天门,安徽的广德,天津的武清,河北的吴桥、肃宁、霸州等。论历史之源远流长、群众之基础雄厚、在海内外之广有影响的,当属吴桥。据吴桥县志记载,每逢佳节“掌灯三日,放烟火,演杂技,士女喧阗,官不禁夜”。那是何等的热闹繁荣。盼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可以重回往日的辉煌。

猜你喜欢
杂技艺术
高空杂技
体育杂技——太极拳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纸的艺术
老鼠演杂技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