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结构对当代中国魔术剧的新探(续)

2020-12-04 20:41陕西省杂技艺术家协会
杂技与魔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双重本体魔术

文︱(陕西省杂技艺术家协会)

2.简介与梗概

简介与梗概是用来介绍魔术作品最基本的内容,也可以是作品的构思,是通过创作者梳理的“摘要”,它是受众进一步通过文本对作品形成最初认识的途径。

在节目式魔术中,通过简介演员姓名、魔术类型、表演方式、表演风格、魔术效果等内容,使观众对节目有更多的了解,特别是它对于传统戏法门派的区分有着直接界定的效果,但并未与本体文本有直接联系,更多是独立存在的。

梗概则是魔术剧在辅助文本中的特有体现,如笔者创作的魔术剧《失梦魁特》的梗概:

“神秘人工智能‘魁特’发来挑战邀请函,一群挑战者寻找源头,来到了魔训场闪电集结。这里是魔术秘密的最后堡垒,一个巨大计划浮出水面。魁特为肃清魔术,设计了各种利用魔术原理的限时挑战游戏……”

它反映更多的是魔术剧的故事情节,与魔术剧的本体文本联系密切,是对本体文本的凝炼,成其“缩影”。

四、本体文本之于当代中国魔术剧

本体文本是魔术作品文本结构的核心,它既是魔术作品创作的元素,也是创作的结构。形式上,在节目式魔术中它常以“台本”出现,在魔术剧中以“剧本”呈现。

“魔术剧的表演有两种形式:一种以故事为主,穿插魔术。另一种以魔术为主,构成故事。”①魔术剧的本体文本指的是第一种,它是具有先验性的注定事实,通过文本创作出来,在表演呈现中将根据文本的结果完成过程。这是在文本结构上魔术剧与节目式魔术的最大不同。因此,魔术剧要以故事为依据,完成行动设计,并非单纯将符合动作审美作为依据。

此外,“戏剧文本所体现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戏剧故事结构、故事情节结构,以及剧情结构。戏剧故事反映了构成整个故事的事件的总和;故事情节指我们在舞台上所看到的一出戏所反映的故事情节;剧情则是描绘这些将时间串联起来的特有的线索。”②因此,在魔术剧中,语篇的组织上是将事件的组合构成故事,人物的变化构成情节,事件的走向化为剧情,魔术表演配合于此。在魔术剧的文本中会有源于创作者纯粹想象赋予的表演环境(戏剧时间和戏剧空间),而这些都会隐性地存在于文本(对话和提示)内部。人物的塑造也是由文本提供的“故事”在观众心中逐渐形成的。

1.对话(表演台词)

在戏剧中,对话是指表演中人物所有的话语总和。节目式魔术的台词(古彩戏法中的“使口”)是经过规范化处理的书面文本,配合表演动作以达到魔术效果的最佳呈现。它更多的是在表演中起到推进流程、解释说明、错误引导、位置调度,在观演关系中进行观众管理,在表演结构上划分片段等作用,并且在完整程度上存在缺失,创作的常是“未知对白”,需要观众参与达成。

魔术剧中的对话是由叙事驱动的,行动是第一性,有行动才有对白,所以根据事件和行动来组建对白,最终形成魔术戏剧语篇,而非表演者与观众的简单交流。所以,魔术剧与节目式魔术在对话上的最大不同就是它具有双重表述性、双重目的性、双重受话者与双重对话性三个特性。

(1)双重表述性。它体现在魔术剧中说话人的背后还有文本作者作为另一位叙述者依靠表演者作为中介与观众交流,文本作者也能通过对话语言表达自我。即便魔术剧在文本创作特点上有别于戏剧创作,客观存在大部分文本作者也是表演者,即自编自演的情况,在文本上与该点也是一致的。

(2)双重目的性。它是魔术剧在呈现上的重要环节,魔术剧也是通过此特性配合魔术本体的“秘密性”(由魔术师创造的并由观众认识的主观现实)便可为魔术的表演呈现提供新方式。它表现在对话既是让人物获得信息,也是让观众获得信息,这会通过文本来决定观看情节掌握的信息和位置,是以三种方式进行的:①观众处于信息突出地位。观众比人物相对优先掌握信息,便会对即将发生的表演产生预想,同时这也是喜剧魔术剧的重要部分,建立观众对信息掌握的优越感,观众才会被人物惹笑;②表演者和观众处于信息平等地位。二者同时掌握传达信息,表演的悬念会增加。文本设计中的“情节”处于主导,注重魔术剧的情节转换便会增加戏剧张力,营造“紧张感”;③表演者处于信息突出地位。戏剧常说“表演有疑问便会带来思考”,观看时,疑问在观众面前时会增加批判意识。经过文本设计,可以巧妙转换魔术中的观演关系。

(3)双重受话者与双重对话性。双重受话者是组成魔术剧语言的基础之一,它体现在魔术剧中,在人物对话的同时,也是向观众传达思想。基于有双重受话者,魔术剧对白便具有了双重对话性。它体现在魔术剧的对话分为明确台词和实际台词两部分。除了魔术剧中涉及的旁白外,人物(表演者)之间在舞台的对话是明确台词,观众则是作为表演中的台词证人,成为附加的受话人、表演的窥视者存在,实际台词是向观众传达的,独白也是如此。

2.提示(表演和舞台提示)

表演提示是按照文本结构顺序写下的解释说明,用来组织表演构成,是魔术剧本体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附、组织“对话”,使魔术剧在舞台呈现上能够与其他部门和部分得以融合。它包括表达性表演提示、文本性表演提示和功能性舞台提示。

(1)表达性表演提示。这一内容在节目式魔术中很少涉及。在魔术剧中是文本作者明确希望产生效果的文本要求,是文本现实,在文本上交代、暗示表演行动。例如,要求语言的节奏和方式:“缓慢的”“急促的”,人物外在的情绪:“喜悦的”“疑虑的”,甚至是对内在语的表达,常以此种补充的方式描述体现。

(2)文本性表演提示。它是文本的自身提示,是文本内部自然提供传达的信息,通过故事、情节和剧情的文本语篇来摹拟表演,这一点和节目式魔术演“自己”有很大区别,魔术剧在成为扮演“别人”,依托对文本本身的涵义进行表演。

(3)功能性舞台提示。在节目式魔术中它是“小整体”和“小部分”的。“小整体”表现为只划分“片段”的表演环节(前、中、后),“小部分”通常是仅提示音乐和音响这类听觉手段如何处理。而在魔术剧中的文本划分反映出不同的文本构思和表现方式,有清晰的整体和部分的功能性舞台提示,在整体上常划分为演出单元(场次、幕式)、演出环境(场景、地点)和演出时间(戏剧时间和表演时间),在部分上通过文本描述表演中每一环节、每一部分中的舞台指示和额外设计,涉及的技法若干,注重细节把握和综合呈现。

小结

通过梳理文本结构在节目式魔术和魔术剧创作中呈现的不同特点,不难看出,魔术剧除了对节目式魔术的文本结构继承外,还展现出了全新的结构寓意和艺术特点,在参与作品的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呈现创作的起点。本文通过对创作中文本结构的浅析,为魔术剧的创作提供一些新的想法。

如今,在魔术作品内部,涌现出了如《花木兰》等将故事与技艺巧妙结合的优秀情景魔术,也有融入戏剧性的“小品化”魔术作品,在现代节目式魔术中多少都会涉及“故事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但是节目式魔术在文本结构、舞台呈现上和魔术剧仍是两种表现形式,不能仅以时长容量来定性魔术剧,也不能单纯依据存在故事性而认识魔术剧,这需要我们在对魔术本体的不断解构中完成新认识。在魔术作品外部,现代魔术也在与杂技艺术融合形成“杂技魔术剧”等新样态,在杂技与魔术艺术语言性上,特别是在文本结构创作上的融合有很大难度,剧目合理分配同时兼具杂技技巧和魔术语言将是重点,要在艺术特性上达到二者剧目化的融合,仍然亟需在理论层面抓紧探求,在实践层面不断尝试。文本结构所能提供的仅是其中基础的一部分。(完)

猜你喜欢
双重本体魔术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眼睛是“本体”
魔术学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吸管悬浮
庞大的魔术联盟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