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唐诗利养生

2020-12-04 18:05
保健医苑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细雨微风唐诗

夕阳无限好,生活任剪裁。每一位老人都是命运的主宰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营造一个健康欢乐的天地,实现自己老有所乐的夙愿。

我喜欢读唐诗。唐诗虽说是千年前诗人们赋志感怀、抒情咏物之作,然历经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却犹如株株生命力旺盛的参天古木般绿叶满枝、华盖如云。读唐诗,我最喜欢读那些精粹的短章,这些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绝句,凝聚着最真挚最感人的情义,也是真善美最纯正的体现。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能以唐诗为伴,就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唐诗的意境,皆有一幅幅各具千秋的幽景:有的蓝天绿野、湖光山色;有的秋风皓月、鸟虫对鸣;有的孤舟独钓、寒江映雪……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好似一卷卷清淡自然、朴素典雅的田园风光工笔画,令人痴醉若狂。

在唐诗里小憩,是一种休闲,更是一种修炼。读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刘禹锡的“遥看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形象鲜明,意境传神。读了之后,眼前立马出现生动的画面。读杜甫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凝练概括,深刻有力。读了之后,发人深省。

我喜欢读唐诗,常常为它的意境倾心动情,回味起在农村生活的种种风物与情趣。比如此时,我手把清茶,临窗而坐,正读到杜翁《水槛遣心》中的两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思绪便不禁越窗而去,回想起头戴竹笠,肩荷银锄,伫立故园的池畔,看微风中燕子斜飞,观细雨里鱼儿浮出,劳作的艰辛与困顿在这细雨微风中消融的愉悦,回忆像一条温馨的小溪,沉浸其中,获得的是心境的恬静与情感的享受。

读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读着这清幽朴实的诗句,仿佛自己置身在幽林溪流曲径,呼吸着清新怡人的空气,浮游于碧绿的山涧水潭,顿觉胸清气爽、心静身宁,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把一切的烦恼忘得干干净净。

漫步在唐诗句里行间,尽情感受到诗的芳馨,那种“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宁静,“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清新,使人远离浮躁的世事,心灵仿佛逃脱了尘世的羁绊,融入了山野的空灵,这时便会有了一种云水悠悠的心情,眼前好像拥有了一片清亮的天地。

读唐诗,已成为我晚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论月下高吟、花间浅唱、独自吟诵,或与友同吟,都乐在其中。读“巴山夜雨”时,感到一种忧郁与惆怅;读“蝉鸣泉流”时,体验到一种心旷神怡;读“月落乌啼”时,浮想到一幅古寺夜景;读“长河落日”时,品味到一种特有的苍茫豪迈。读杜牧的情景交融、清新朴素;读王勃的开朗壮阔、风骨毕现;读王维的清新洗练、诗情画意;读骆宾王的宛转附物、惆怅伤情;读李白的浪漫飘逸、率真自然;读杜甫的忧时伤世、深刻沉郁……慢慢地,渐觉读出无穷乐趣。品读唐诗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陶冶性情,对健康养生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细雨微风唐诗
雷鸣和细雨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唐诗写柳之妙
细雨灯花落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微风吹
微风轻轻起
唐诗赏读
杜小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