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回归本真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

2020-12-05 02:16席俊惠
中学政史地 2020年36期
关键词:本真变革共同体

席俊惠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一中

聚焦课堂,回归教育本真,建设学习共同体,是当前每一位教师应该重视的议题。本文首先从“六项转变”与“六个追求”入手,分析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模式与趋势,然后阐述如何展开学习共同体建设。随着上海市学习共同体建设国际高峰论坛会的结束,教育领域掀起了建设学习共同体的热潮。本文针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建设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展开论述。

一、学习共同体建设概述

学习共同体建设国际高峰论坛会议提出:开展“六项行动”,追求“六个转变”。“六个转变”是:其一,变革传统以知识传递为主的课堂模式;其二,变革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三,变革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师为权利中心的班级管理方式;其四,变革传统讲课与听课“三部曲”——观摩、评价、建议;其五,变革教师被动化、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其六,变革课程评价体系。“六个行动”是:其一,使用研究式的课堂教学体系;其二,整合学科资源,利用本土资源,建设校本课程,开展主题式、研究式教学活动;其三,采用民主的学习管理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四,教师要重视观察课堂教学,描述学生的动态生成,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其五,教师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反思不足,与学生共同成长;其六,以欣赏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追求“六个转变”,开展“六项行动”,是从“转变”到“行动”的过程,是建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学习共同体是指变革传统的知识传递与灌输模式,引导学生走向探究式、研究式、协同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并借助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从以班级为单位的整体学习向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转变,从而实现了翻转课堂。

二、高中政治教学学习共同体建设策略

1.从“知”到“行”。

从“知”到“行”,既是陶行知理论,也是建设学习共同体必不可少的策略。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知行统一,让学生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知”与“行”并没有先后的关系,这里强调的是改变传统重知识传递不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现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将“做”与“学”统一起来,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促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真知。

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教师在介绍完教材内容后,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探究如何正确对待金钱,从而引导学生摒弃拜金主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也成为学习者参与其中,与学生一同观察、思考。师生心理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人际相容,连成一个共同体。教师首先确定活动的主题是调查中学生消费问题,然后开展小组交流并确定目标与设计方案。小组成员开始分配工作,有的负责问卷调查表的设计,有的发放问卷调查表,有的统计信息制作图表。最后,师生共同观看各小组的图示,并评价高中生的消费问题。

这是研究协同体课堂,让课堂从传统的被动倾听的方式转变为研究与互动的方式,让课堂由原先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形式转变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教师倾听学生的见解,学生倾听教师的意见,师生通过实践共同得出结论,回归教育本真。

2.从传统学习到翻转课堂。

教师要以建设学习共同体为桥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倾听与对话,从而开启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以平等、平和的态度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拓展教材内容,教会学生怎样开始学习,让学生自主汲取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利用BBS、QQ、Email、微信、论坛搭建交流平台,实现翻转课堂,从而构建学习共同体。

例如,在教学“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利用互联网,搭建一个学习共同体平台,让学生针对社会热点新闻进行分析。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并与学生一同探究、实践,最后,师生共享学习成果。

搭建学习共同体平台,让授课者与听课者互换角色,让课内与课外学习相融合。教师也要进行观察与反思,记录与保存学生的发言,并进行研究,促使专业成长。

学习共同体建设是一种在行动中提出问题,在协议中研究问题,在反思中解决问题的学习行动。教育应该直面问题,回归本真。所以,师生应该多行动,多反思,探究教育秘密。首先,从“知”到“行”展开研究、建构、表现、交往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其次,从传统学习到翻转课堂建构交流、观察、记录、反思平台,让师生共同体验生活与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本真变革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突出特色 回归本真——视唱练耳教育教学研究现状探析
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变革之路
本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三个经济”体现“三大变革”内涵
直观严谨相辉映,运动变化显本真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