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05 02:16刘军荣
中学政史地 2020年36期
关键词:史料直观资料

刘军荣

●江西于都县高龙中小学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于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呢?这是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史料,则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接下来,笔者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教学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具体分析。

一、史料不能取代教材

历史教材是由专家、学者共同编著的,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历史知识的载体,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针对性。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绝对不能够以史料来取代传统的教材。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初中历史教师都会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图片、视频等相关的历史资料。这样做虽然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但是会存在淡化历史教材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历史知识的缺失,这对于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合理地、适当地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介绍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为学生讲授完相关内容后,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真切地感受红军长征的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史料选取应直观易懂

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直观易懂的东西。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选取史料的时候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选择一些比较直观且易懂的资料,尽量采用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虽然选择一些原始资料会让学生感到更加具有真实感和历史感,但是这些资料往往比较晦涩难懂,这样反而无法很好地将史料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有些教师在介绍中国古代历史时,会经常引用一些文言文,这样不仅无法很好地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同时还会让学生对历史产生畏惧感。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为学生播放有关我国古代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就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进而更好地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理解。例如,在对《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单元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并结合课本上的内容为学生进行相应的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了。

三、史料选取应简洁高效

简洁高效的历史资料可以让学生更加方便容易地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选取史料的时候应当注意内容的简洁性和时效性,最好不要出现大量的文字,或者由过多的史料拼凑。否则,不仅无法利用史料来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会让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产生排斥和畏惧心理。例如,在对《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就引用了大量的史料,这样反而会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需要对史料进行整理,并运用简单明了的词汇进行概括,以此来帮助学生对开元盛世的场景更好地进行理解。

四、史料运用要注意时机

通常情况下,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和图像史料两种。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他们更加倾向于图像类的史料。这些史料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形成初步认知。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的广泛应用,也为图像类史料的展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时机,为学生引入这些历史资料,以此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真实感和敬畏感,进而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索。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史料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内容,为学生选取合适的史料,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历史知识点进行理解,进而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史料直观资料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直观构造中的代数刻画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史料二则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