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2020-12-05 02:16关文娟
中学政史地 2020年36期
关键词:认同感爱国诚信

关文娟

●安徽省淮南六中

笔者在本文从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的角度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敬业精神以及诚信友善品质,希望能为各位任课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参考及建议。具体如下。

一、学生政治认同感

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较高层次的政治认同感体现在能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培养自己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良品质。因此,在高中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二、高中思政理论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已经渗透进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精华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和完善仍具有非常现实的推动作用。对高中思政教学来说,其目的是塑造学生品行。而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敬业教育、诚信和友善教育,无疑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的重要策略。

1.爱国教育。

爱国教育是高中思政教育的首要内容,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为实现高中思政教学目标提供了强大助力,发挥了促进学生茁壮成长的重要作用,即让学生以传统文化内容为基本的思想和行为要求,知道如何做才算是爱国爱家,如何做才能利己利人。

在高中思政教学中,教师要以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让学生明白爱国爱家的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名人的爱国故事,说明身为中华儿女,应该热爱我们的祖国母亲,要以精忠报国作为自己最高的人生理想。教师要多以这样的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增强其政治认同感。

2.敬业教育。

敬业教育是高中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为实现高中思政教学目标提供了实践环境和内容,发挥了引导学生身体力行的重要作用,即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重要作用,并在优良的教学大环境中汲取知识经验,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现代化人才。

对高中生来说,学习就是最大的事业。孔子在《论语》中有一段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的是孔子对于自己一生多个重要人生阶段的思考和感悟,对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一句莫过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古代学子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一朝金榜题名,功成名就,而现代学生虽无寒窗,但仍需苦读,为以后的生存和发展积攒能量。在高中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经典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作用,培养其较强的政治认同感,帮助其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3.诚信和友善教育。

诚信和友善教育也是高中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生于人世,融于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为实现高中思政教学目标提供了基本内容和方向,发挥了让学生萌发善根的重要作用,即让学生以传统文化内容为指导,知道何为富强民主,何为文明和谐,等等。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恶总在一念之间,是人皆是如此,遏制坏事、弘扬好事,都是从小做起,这样才能让人萌发善根。在高中思政教学中,教师要以传统文化中的至理名言教导学生如何回报社会,并如何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件又一件微不足道的好事,在心中萌发善根,最终成长为诚信友善之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认同感爱国诚信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爱国学·晒佳作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爱国学·晒佳作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