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课,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2020-12-05 02:16贾晓莉
中学政史地 2020年36期
关键词:新知变化优化

贾晓莉

●陕西省宝鸡市新建路中学

微课,短小精湛,形式直观,内容丰富,符合初中生的学习需求,且可以有效地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学习、及时复习。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今天,初中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深入教学实践,灵活运用微课,体现微课价值,优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立足微课的特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应用微课的。

一、应用于课前,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包括三个阶段,即课前预习阶段、课堂讲解阶段和课后复习阶段,三者缺一不可。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前预习。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学生面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很难抽出大量时间预习历史,致使历史预习效果不佳。在布置预习任务时,笔者一般会将新知内容高度整合,以微课形式展现给学生,并将微课发送到微信群,让学生自主地利用课余时间下载观看。

以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的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基于此,在组织教学前,我录制了“跟我走进近代中国”的微课。在微课中,我重点呈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下,学生自主观看,很容易被直观的画面所吸引。而且,在视频资源的辅助下,他们自然而然地建构起对新知的整体认知,同时,发现新问题,有准备地走进新知课堂,积极地与教师互动,为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应用于课中,学生有效学习

优化课堂教学,驱动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是新课改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新问题,也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是因为有些教师单向地灌输知识,致使学生在抽象、复杂的历史事件中迷失方向,失去学习兴趣。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所以,要想驱动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就要尽可能地优化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微课不仅是一种信息化的教学资源,还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优化教学方式,驱动学生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积极地与教师互动,实现探究性学习,扎实掌握所学,发展探究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统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发生的变化,以及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为此,我立足“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这两个时间段,录制了关于人民生活变化的微课。例如,在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内容时,我播放了包含“日常生活”“交通和通讯”等在内的视频内容。围绕这些内容,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结合视频和教材,分析、总结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在日常生活和交通通讯方面发生的变化。这样,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对视频和教材内容的探究,开阔视野,获取丰富的知识,自主地总结出历史信息,增强记忆,实现有效学习。

三、应用于课后,学生及时复习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些历史教师一味地按照新知内容,为学生们设计练习题。如果学生无法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完成练习题的时候,将会出现诸多问题,甚至影响后续学习。对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教师要在课后引导学生复习、总结,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复习时间有限,所以,笔者会利用微课,展现整体的教学内容,辅助学生观看总结。

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后,笔者将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融入其中,为学生录制微课,引导学生观看,分析不同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理清历史发展过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总之,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微课的特点,灵活应用微课,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有效学习,课后及时复习,通过优化教学,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新知变化优化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鸟的变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