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课堂无效性探究的改进策略

2020-12-05 02:16祁海巧
中学政史地 2020年36期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探究

祁海巧

●海南省五指山市五指山中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之间沟通的纽带,是发散学生思维,检验其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和方法。然而,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些提问方式和课堂组织方式存在诸多的无效行为。笔者在本文针对一些无效教学行为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使得高中课堂模式发生了重要变革,过去机械死板和硬性灌输的现状得到了改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无效教学行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认真研读教材,明确学生的知识构成和学习规律,在改进无效教学行为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学内容疑难点,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从层次性提问入手改善无意义提问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思维得到提升,并推动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纵横向联系历史知识,总结归纳历史问题,准确表达心中所思所想。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依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设计了一些无意义提问,不仅没法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的兴趣,也不能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点和矛盾点,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有的教师在学生预习教材后,设计问题: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一年?(时间)这场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意义)这三个问题乍看起来是从易到难层层深入,但仔细分析却能发现其根本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何改进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选取一些相关史料视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横向思维联系。这样设计问题,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二、从精选性材料切入改善杂乱性案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多媒体已经成为许多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资料让学生分析其中蕴涵的历史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知识容量,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在备课前准备资料时,教师通过网络收集信息,但由于信息的海量性,如果精选不当难免出现不能客观反映历史背景、以偏概全的情况,就会导致学生无法攫取材料内涵。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追求新颖的思想,充分认识到这种教学呈现方式并不能带给学生进步,反而会使他们迷惑,找不到知识的重点所在。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取当前的时事新闻,从中美之间各个领域的合作和博弈切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在互动讨论中明白国家的一切行为都是从维护自己的利益出发的,无论是哪种外交形式,最终都是国家利益使然。

三、从方向性指引介入改善无效性讨论

课堂讨论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通过互动交流开拓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要想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和研究历史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开展合作探究。

在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给出一则难度较大的材料后,第一件事并非让学生开展讨论,而是给学生指明探究问题的方向,告诉学生要先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讨论问题。在分享学习成果环节,教师也不能照本宣科简单地给出答案,要能够根据学习小组自主讨论的结果进行详尽的评价,指出优缺点。针对有疑问的知识点,教师要能够以通俗的教学语言明晰思路,真正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教学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在领会新课改精神的前提下,发现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无效问题,在探索讨论和研究中寻求解决之策,通过从层次性提问入手改善无意义提问,从精选性材料切入改善杂乱性案例,从方向性指引介入改善无效性讨论等手段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学习,最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新课改历史探究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减负问题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