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规找据”,巧学八下地理

2020-12-05 02:16
中学政史地 2020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区域课堂教学

王 娟

●安徽省阜阳实验中学

近期有则新闻倍受关注,一位教师上传教学视频,时薪过万。在震惊许多外界人士的同时不免让业内人士深思。作为教师,我们不得陷入沉思,一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竞争对手,二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受到“客户”的喜爱,能否有人“购买”?网络授课有其弊端——无法与学生及时互动,但,我们又该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呢?

一、学情分析

在有些地方,地理不是中考科目,导致学生有些怠慢。然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实现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更加轻松、有效地学习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所以,教师在处理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方面可以多样化、个性化,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在八年级下学期,学生经过了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具备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地理素养。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素养和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本身具有抽象性,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很好地去引导并充分利用图片、录像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内容分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依据。第二部分是以案例的方式,对中国的区域差异进行具体介绍。所选区域按照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方式组合,对中国的各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做出具体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全书,甚至是全套地理教科书的结束语——中国在世界中。

三、“循规找据”

(一)第五章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可以作为对本书主要内容的概括,也是对上学期知识的回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回忆秦岭—淮河的有关知识,秦岭—淮河一线在本册书中也具有很重要的分界意义——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这样一来,学生对整本书有个宏观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

(二)之后四章分别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况,每一个地理区域都是从自然特征与农业开始介绍,然后选择不同划分标准的内部地理分区,介绍其特色与差异性,之后再选择典型的或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以案例的形式编排教材,重点不是让学生了解系统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能做到进行类比,举一反三描述各区域的特征。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跟踪思维和类比思维。

(三)之后四章的每一章的第一节都是该区域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其他每一小节都隶属于该区域,所以在自然特征方面有很多是与大区域的总体特征相似或相同的。只要学生弄懂四大地理分区各自的特点,再学习这些分区知识的迁移,就会容易很多。

四、改善教学方法

在《祖国的首都——北京》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预习,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设定身份,或导游,或老师,或外交官,在特定的情形下该怎样介绍我们的首都。调动了兴趣,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上课前由于各自都准备好了自己的角色扮演,对这节课学生是既期待又兴奋。老师如果能真正相信学生,放心把课堂还给学生,就会发现学生把课堂设计得生动活泼。同时,学生可能还会借助直观生动的插图、视频资料,针对性很强,不仅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有关北京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激发了对祖国首都的热爱,激起满腔的爱国之情。这种教学方式十分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我对八下地理教学的一些初见,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地理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与生活相融合更需要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的共同追求。我将不断探索努力,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区域课堂教学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分割区域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区域发展篇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