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政史课程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研究

2020-12-05 02:16
中学政史地 2020年3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初中生传统

尹 丹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二中学

政史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在政史课程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信是十分有效的。在政史课程中应当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信呢?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内涵

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当前新时期这个背景下,各国不断加强国家间的联系以及开放程度,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的表现明显底气不足。他们喜欢过“洋节”而忽视了中华传统节日;爱看外国“大片”,认为外国的节目更精彩;常吃“洋餐”,即使没营养还不利于身体健康。还有学生对文化自信这一概念根本就不了解,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被灌输被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

在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时期,文化自信有了更加深刻和丰富的内涵。文化内涵在世界上现存的文化种类数以千计,而文化自信是对于自身文化的一种深深的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深厚的文化积累,以及在近代革命和现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先进和优秀文化。在新的时代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文化的深深自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深自信。

二、培育初中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1.培养初中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初中生形成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从而使其受到我国先进文化的影响,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初中是人一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初中时代的教育对于初中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培养初中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在其内心深处埋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其人生的发展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之处。在培养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自信,有利于民族自信的发展。

3.弘扬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可以使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有着更加清楚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自觉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

三、如何在政史课程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信

1.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要想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信,就要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政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文化生活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先进文化,使其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独特的优势,从而使其形成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越性的认识。

2.加强文化自信观念的培养和发展。

在政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政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满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深自信,同时,也要将这种自信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要在讲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以自己的自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文化自信。要注重信念教育,要注重观念灌输,要将文化自信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传播出去。要通过这种文化自信观念的培养和发展,使得文化自信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自觉,使得文化自信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3.通过引入经典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政史课堂是枯燥无味的,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学到了知识本身而不知道为什么。对于文化自信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经典视频。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不定期地开展知识竞赛或小组辩论赛等活动。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不仅能学到新知还能在活动中收获传统课堂中缺乏的能力培养。

在政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政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建立起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深自信,促进其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初中生传统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