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新冠肺炎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及效果探究

2020-12-05 03:50苏媛媛
今日健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诊室儿科

苏媛媛

(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太原,030032)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随后,疫情在全国蔓延,全国其他地区以及境外也出现了大量的病例。由于疫情突发,波及范围广,感染人群多,给人们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同时,对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对新冠病毒肺炎普遍易感。目前,儿童感染的病例已经出现增加的趋势,而且,家庭内密切接触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方式[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作为我省首批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救治定点医院,为了有效保证救治效果,保证儿童患者的健康,必须在儿科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近期,儿童新冠肺炎患者逐渐增多,儿童发热门诊成为了阻击疫情的第一关口,加强儿童发热门诊流程的管理,对于及早发现疑似患儿,实施早隔离、早治疗、预防交叉感染至关重要,在本次研究中,根据国家卫健委相关诊疗好准,基于各省市专家发热门诊的诊疗经验,提出了防控策略,从优化流程、预防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卫生防护、消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加强儿科门诊管理和预防院内感染提出实质性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22日-2020年4月1日期间来我科室就诊的患儿及陪同家属。

1.2 方法选择2020年1月22日-2020年4月1日期间的新冠排查工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2.1 预检分诊

在院内设立预检分诊台,对就诊患儿进行预检分诊。具体操作为:首先,进行一级筛查分诊,对就诊患儿及陪同人员进行预检分诊,指导佩戴口罩、测量体温、询问症状、询问疫情接触史、填写调差表,并对其进行指导分诊。对于非发热患儿,可通过普通通道到普通门诊就诊。对于疑似患儿,在专人引导下通过专用通道到疑似新冠诊疗区进行就诊,主诊医师接诊后对患儿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检查[2],并进行上报,召集院内专家会诊,对于非新冠肺炎感染者,根据患儿的病情,安排到普通病房接受住院隔离治疗或者居家隔离,接受线上指导治疗。对于符合疑似新冠感染诊断的患儿,要及时上报感染控制部门,并安排患儿到疑似新冠肺炎隔离室或疑似新冠肺炎病房进行治疗,对于患儿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如果测定结果为阳性,则安排到定点医院治疗,如果连续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则继续开展治疗至患儿康复[3]。对于发热患儿,可通过发热通道到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台进行二级分诊,测定体温,审查调查表,并进行宣教。对于普通发热患儿,则安排到普通发热门诊治疗,对于疑似患儿,则通过专用通道进入疑似新冠诊疗区就诊,程序同上。其次,在分诊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做好4项工作,分别是指导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测量体温、询问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填写调查问卷,并根据情况做好引导。在预检分诊过程中,流行病学史的调查,需要特别注重家长流行病学史和儿童接触人群情况,通过宣教,加强家长对疑似新冠患儿的主动申报,加强家庭聚集性发病、小区聚集性发病、家庭成员等流行病学史的调查[4]。第三,在一级筛查后,分别将患儿引导至普通病门诊通道、发热门诊通道、专门的隔离通道进入专门的诊室就诊,可通过绿色、黄色、红色进行标识。第四,对于预检分诊和引导人员,必须采用一级防护,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手卫生,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隔离帽、穿工作服和隔离衣。

在二级预检分诊中,应该将二级预检分诊台设立在发热门诊区和普通门诊区入口处,安排儿科专业人员对本区就诊的患儿进行预检分诊。在预检台设置两名儿科专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儿童常见疾病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并采用一级防护。主要工作内容为:再次对患儿进行体温测定,填写《特殊疫情期间患儿就诊流行病学调查告知书》,对患儿及其家属做好关于预防交叉感染注意事项的健康宣教,评估患儿是否符合新冠病毒感染疑似病例。在二级预检分诊过程中,如果发现符合新冠病毒感染疑似患者,需要立即检查,并指导患儿及其家属佩戴好医用外科口罩,由一名分诊人员通过专用通道将患儿带领到疑似新冠感染区隔离候诊,根据疫情状况,可将患儿的可疑程度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级,如果发现患儿病情危重,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血氧饱和度不足92%,存在流行病学史,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时,可按照疑似患者做出紧急处理[5]。

1.2.2 就诊流程强化

在普通发热门诊就诊时,护理人员应该组织好就诊顺序,按照挂号顺序进行就诊,就诊时,由一名陪护人员进入诊室,对于查看检查单的患儿家长,需要在经的分诊人员同意后在引导下进入诊室。主诊医师在接诊时,要仔细核实《流行病学调查表》,以便进一步发现可疑线索。通过详细检查和问诊后,结合合理的检查,综合判断病情,对于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患儿,可按照普通发热疾病进行治疗。

关于疑似感染患儿的就诊,设立疑似新冠感染诊疗区,包括诊察室和隔离治疗室,按照二级防护进行布置,设置紫外线及空气消毒、急救车和药品。经过预检分诊后,发现的所有疑似新冠病毒感染患儿,由专人按照指定路线引导至诊疗区门诊就诊,采取单人单室隔离接诊,而儿童家长佩戴外科口罩后可陪同就诊。医护人员采用二级防护,通过员工专用通道进入清洁区,认真洗手后,依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更换工作鞋袜,在进入潜在污染区之前穿好工作服,对于手部有破损或疑似损伤的患儿,必须在进入潜在污染区前佩戴手套。在进入污染区前,脱下工作服,换防护服,加戴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罩或护目镜、佩戴一次性手套、工作鞋或胶靴以及防水靴套[6]。对于疑似患儿的病史采集,要做到全面具体,体格检查要详细,并根据患儿的病情完成实验室检查。所有检查均在医院特定的发热门诊区域完成,呼吸道样本采集完全按照新冠肺炎防控规定,提升标本采集质量,并做好预防病毒核酸降解的措施,提高病毒核酸降解的措施,提高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率[7-10]。在采集完成后,标注样本编号、种类、姓名、采样日期,按照要求密封后由专人送至新冠肺炎检查室。在完成检查后,对患儿进行进一步诊断,在未排除感染前,均接受留院隔离治疗,医院指定专人护理采用二级防护。

1.2.3 诊室消毒剂医务人员防护

护理人员要做好儿科诊室的清洁和消毒管理工作。日常消毒频率为4次/d,在接诊疑似感染患儿后应该对诊室立即消毒,在门诊工作结束后,还需要对诊室进行全面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同时,对于医疗器械、患儿用物也要严格进行消毒。对于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严格执行消毒标准。

对于参与工作的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操作,并进行消毒。在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该立即清除污染物,应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剂进行擦拭,并持续消毒3min以上,随后用清水清洗。黏膜污染后,必须用大量生理盐水或0.05%碘伏冲洗消毒。所有医护人员应该按照分级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确保防护到位。

1.3 观察指标根据新冠肺炎《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排查出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

2 结果

在调查期间,共完成排查人数4592人次,其中,共计排查出13例疑似新冠患者,对13例疑似患者进行隔离观察,采取针对性医学干预,最终康复出院,新冠肺炎的疑似预警解除,我科0人确诊。

3 讨论

自去年12月以来,新冠肺炎感染已经由我国武汉蔓延至全国各省市以及其他国家。截止到2020年5月11日,全球累计确诊患者已经超过411万,具体到我国,累计确诊84450例,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是潜在的传染源之一,更是控制疫情的盲点。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也可以通过眼部结膜传播,气溶胶传播和经粪口传播尚待证实,因为潜伏期长,一般为14d以内,最长可达24d,其传染性显著高于SARS,这也为疫情的控制增加了难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儿科发热门诊是个极为特殊的诊疗地点,由于新冠肺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在就诊过程中,极其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是病毒扩散的疫源点。特别是疫情爆发的时间正值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新冠肺炎表现出一定的呼吸道症状,容易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混淆,因此,也增加了儿童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医护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也大大增加。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医院门诊逐步对外正常开放,儿童患者会进入医院就诊,患者数量大幅增加,发生新冠肺炎疑似患儿、普通发热患儿以及陪同就诊的家属混在一起,更加有利于新冠肺炎的交叉感染。因此,儿科门诊是儿童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传播最核心的场所。在我院,在儿科门诊就诊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和隐患,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前,我院加强了儿童门诊的管理流程,特别是预检分诊、诊室就诊、医护人员防护、环境消毒等,这对于发现疑似患儿、预防交叉感染、阻断新冠病毒传播和疫情扩散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诊室儿科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诊室空间配色设计研究
金融风险交叉感染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儿科专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崔老师诊室
圆梦儿科大联合
保洁员承包诊室 雇来“医托”忽悠患者
慎独精神与常规洗手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性
基层传染病院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护理举措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