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语境下的高腔音乐创作研究
——从江西高腔谈起

2020-12-05 10:08
影剧新作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腔曲牌剧种

林 宇

从我国戏曲剧种所含声腔结构来看,高腔腔系在其中占有一定比例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了我国戏曲的内涵。“明代弋阳腔演变派生的诸声腔,都属高腔腔系”[1](P86),而被称为高腔鼻祖的弋阳腔诞生于江西,使江西素有“高腔发源地”之称。在江西现存剧种中,高腔系统的剧种、声腔是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至今盛行于赣鄱大地。鉴于高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社会作用,对此进行探讨自然是学术界拓展和深化相关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时期以来,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逐渐复苏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的戏曲院团和民间班社不断加强“传统戏”的整理、恢复工作,大量戏曲传统剧目在此机缘下得以复排。加之国家对戏曲扶持力度的持续增强,戏曲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促成了一批“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亮相舞台,高腔作品也在其列。进入新世纪,更有高腔系统内的剧种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各省市的重点保护对象,使得高腔音乐创作技法既成为戏曲专业人士所重视的业务技能,也化作守护我国传统文化和保护非遗项目的具体实施手段。本文以高腔系统剧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口述历史法、田野调查法、文献解读法来探讨高腔音乐创作技法的相关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对近年江西高腔音乐创作成果与现状进行梳理;对当下高腔音乐创作常用手法予以归纳与总结;讨论非遗语境下的创腔技法在戏曲类高腔非遗项目保护工作中的运用。

一、近年江西高腔音乐创作成果与现状

通过2016年全国地方戏剧种普查结果可知,江西省现存单声腔高腔剧种包括弋阳腔、青阳腔、孟戏,含高腔的多声腔剧种包括东河戏、赣剧,它们已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省内重点保护剧种。近年,相关部门和戏曲院团对上述剧种有过哪些保护措施?收获了哪些成果?当下音乐创作队伍的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以下将对江西高腔及含有高腔声腔的剧种进行调查、梳理,并借此一窥全国高腔音乐创作的概况。

弋阳腔,现分布于赣东北、赣北地区,有专门的演出、保护单位,即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和江西省赣剧院。近五年,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复排了一批弋阳腔传统戏①、创排了一些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②,其中,大型现代戏《方志敏》入选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舞台创作资助项目。在音乐创作上,由于暂无成熟的专业作曲人员,该保护中心主要以聘请省内戏曲作曲家③承担创作和技术支持。此外,江西省赣剧院亦属弋阳腔保护单位之一,近些年增强了对弋阳腔的保护力度,2015年以来,共恢复、创排了一个弋阳腔整本戏和七个弋阳腔折子戏④。其中,弋阳腔折子戏《邯郸记•生窹》入选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目前,省赣剧院拥有新老两代音乐创作人员,且十分重视对青年人才的栽培。2015年,以老带新的培养方式对乐队优秀人员举办了为期一年的戏曲作曲培训。2019年,承办“江西省戏曲音乐创作培训班”,并派本院乐队人员参加培训。

青阳腔,现分布在赣北部,目前没有专门的青阳腔剧团。建国后,青阳腔被纳为赣剧声腔之一,主要由江西省赣剧院担负演出与保护任务,并常年安排青阳腔排练、演出活动。2015年至今,恢复、创排了三个青阳腔整本戏⑤和五个折子戏⑥。其中,《邯郸记》入选2017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此外,九江市相关部门也于近年牵头组织了青阳腔保护工作与演出活动,由于当地无青阳腔剧团,而是采用与本地演艺公司即湖口县演艺公司合作的方式排演青阳腔新老剧目。其音乐创作力量主要依靠当地青阳腔研究专家刘春江先生担任作曲,抑或聘请省内戏曲作曲家进行创作。近年,九江市政府组织青阳腔演出队伍到省外、国外参加了交流比赛等活动。如2015年,前往韩国参加“阿里郎艺术节”,演出传统折子戏《贵妃醉酒》《百花赠剑》《夜等》;同年,现代小戏《田书记轶事》在合肥市“‘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现代小戏大赛”中演出并获金奖;2019年,折子戏《百花赠剑》在昆山市参加“戏曲百戏盛典”演出。由此可见,近年湖口县这支临时搭建的演出队伍为青阳腔的传承、推广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东河戏高腔,分布于赣南部,其保护工作由赣州市赣县区文化馆⑦东河戏传承保护中心负责。2014年,东河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为更好地开展非遗保护工作,赣县区文化馆于2016年正式成立东河戏传承保护中心和东河戏传习所两个部门。目前,东河戏暂无专属演出剧团,逢重大演出便与赣县区民俗歌舞演艺有限公司等演艺公司合作进行排演。其音乐创作工作现由东河戏传习所与当地返聘业务人员共同承担。近五年来,东河戏高腔的创作、生产情况如下:创排两折新编古装戏《白蛇传·游湖》《白蛇传·断桥》,复排传统戏折子戏《张三借靴》《抢伞》《小尼思凡》。其中,《小尼思凡》于2016年参加“江西省汤显祖戏剧奖·优秀小戏小品曲艺大赛”,又于2018年参加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晚会。

孟戏,分布于赣东南部的广昌县农村,现存赤溪曾家孟戏和大路背刘家孟戏。孟戏是一种以戏曲形式存在的酬神祭祀仪式,有着独特的剧本、唱腔与演出规范,以家族式的传承方式繁衍于农村。目前,曾家孟戏仍持续每年春节期间表演孟戏。此外,抚州市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运用孟戏高腔音乐元素分别于2016年、2018年排演了盱河戏《临川四梦》《牡丹亭》。其中,《临川四梦》于2016年10月晋京演出,分别在国家大剧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地演出,又于2017年进行全国巡演。《牡丹亭》于2018年初晋京,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保利剧院等地演出,又于2019年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展演。

从近年生产的作品来看,高腔保护处于恢复传统戏与创编新戏同步开展的态势,总体看来仍以复排传统戏为主,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大有裨益;从音乐创作队伍上看,创作力量分布严重不均,主要由省内几位老作曲专家担纲,年轻力量十分薄弱,相关部门需及时加强对戏曲音乐创作人才的培养;从生存状态来看,个别剧种生存环境不容乐观,未建立稳定的演出队伍,缺乏专业演员作为依托,生存与创作上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高腔音乐创作常用技法的归纳与总结

目前,学界对高腔音乐创作技法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在连波著《戏曲作曲》(1989年)与朱维英主编《戏曲作曲技法》(2004年)两本戏曲作曲论著中。他们均在“曲牌体唱腔的组合与创腔”章节谈及“高腔音乐”创作技法,包含腔句、滚唱、套曲、帮腔、旋宫转调五个方面,但讲述过简且不够深入,一些重要问题尚未涉及,尤其对创腔技法未作理论化提炼。此外,相关学术论文奇缺,仅有一篇文章论及此议题[2]。笔者试图将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与传统戏等三类高腔剧目作为研究材料,对高腔音乐创作方法与手段进行总结,从中梳理常用的创作技法。

“唱腔整理”手法。对已有的唱腔音乐结构、体量、节奏上做适量调整,主要运用于传统戏唱腔音乐的恢复与改编。具体操作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全剧曲牌的“唱腔整理”手法,即对整个戏的曲牌布局进行调整。例如,因剧情、表演等原因而增加整支曲牌或因节奏拖沓等原因删减某曲牌时,曲牌音乐也相应做出增减。有时,根据剧情发展还要做调式调性的调整,以使曲牌间达到相统一或相对立的效果。二是单支曲牌的“唱腔整理”手法,即对单支曲牌内部音乐结构做调整。例如,当曲牌内的唱词被局部删减时,音乐上要做合理压缩,既不能删掉特性旋律,也不能改变原调式调性;当唱词段落增加使曲牌扩大时,多数是曲牌加滚方式突破了原结构,音乐上要有根据地编写旋律,使新增乐段在整支曲牌中做到风格相融、属性相通。

“唱腔设计”手法。主要运用于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的唱腔设计。从宏观上讲,“唱腔设计”是指为新戏中的唱段设计音乐,通常分为一曲重用法、多曲连缀法、曲牌连套法三种手法。其中,一曲重用法常用于篇幅短小、剧情简单的唱段中,是指多段唱词重复使用同一曲牌音乐。多曲连缀法是指运用不同曲牌为一出戏、一折戏或一个相对完整的唱段构建唱腔音乐,这一手法使得音乐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曲牌连套法是指将一些曲牌依据一定章法进行连缀使用,这些曲牌始终以固定的搭配形式运用于唱段中。从微观上讲,在高腔这一曲牌体唱腔结构中,无论是新编历史剧还是现代戏,其唱词皆依据曲牌格律、韵律编写而成,每段唱词都具备独立的曲牌名。作曲者需要为唱词配上同名曲牌音乐,并把唱词中的字、词、句与旋律中的乐音、乐节、乐句准确地对应起来,使词通、句顺,演唱时能准确地传情达意,使音乐与唱词体现出同一曲牌的文学属性与情感特质,但要避免出现拆错词、断错句的问题以及唱词倒字现象。

“音乐创作”手法。新时期以来诞生于戏曲音乐创作中的一个新词汇,该手法盛行于文革间的现代戏、样板戏创作,至今仍是现代戏、新编历史剧以及加工传统戏的常用手法。该手法主要运用于唱腔以外的音乐段落,如表演音乐、情绪音乐、主题音乐、开场音乐、谢幕音乐、串场音乐等各场面里具有功能属性作用的音乐,它们或配合动作表演、或渲染情绪、或突出主要人物、或强化主题思想、或起定场作用、或串接场次。在创作这类功能性音乐时,通常以典型的曲牌旋律为创作素材,通过加花法、重复法、变化法、压减法等作曲手法,创作出与剧种特色相融合、与作品风格相统一的音乐段落。

三、创腔技法在戏曲类高腔非遗项目中的运用

目前,国家级戏曲类非遗项目已有162个(包括306个戏曲形态),而高腔剧种和含高腔声腔的剧种占有一定的比重,除上文提到江西省五个剧种之外,尚有沔阳高腔、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西安高腔、松阳高腔、岳西高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瑞高腔等,可见对高腔系统剧种的保护直接关联到我国非遗保护事业,并影响我国戏曲的生存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之宗旨在于为今人提供回望历史、与之对话的机会,对当下文化进行观照和反思,厘清其传衍脉络、样态与功能,使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守根持源,这也是非遗项目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的具体体现。从戏曲类非遗项目来看,相较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而言,传统戏经过历代传演且产生过一定影响,其艺术形态更具有追踪溯源、观照当代的深厚意义与价值。从这一角度出发,戏曲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主体应该指向传统戏,那么,如何在非遗语境下保护传统戏?笔者认为对待传统戏的恢复应当既不要修改或丢弃其传统元素,也不要发展或创新其原有样式,而是运用传统手法保留传统戏的艺术本体与思想内涵。倘若事物构成元素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呈现的样式自然会变形、走样。我们应当像对待文物一样,将传统戏原始面貌呈显于世,以其纯粹的、古老的样态供人鉴赏。依照这一保护思路,高腔传统戏创腔技法在高腔非遗项目中的运用应当遵照如下原则:唱腔是戏曲音乐的主要构成部分,传统戏的唱腔承载了传统音乐样式与审美属性,是衡量戏曲价值、判断传统审美的重要指标。因此,唱腔当视为该类非遗主要保护要素,而创腔手法显然是具体实施保护措施的重要手段。那么,哪类手法更适合此类唱腔保护呢?其主要操作内容包括什么呢?笔者认为上文总结的三类创作技法中,“唱腔整理”手法更适合于高腔非遗项目的传统戏保护。在挖掘、复排高腔传统戏时,应当对其原有的曲牌音乐进行原貌恢复,应当依照传统剧本中标记的唱腔曲牌做保守式的音乐恢复,不宜进行增减、调整、修改或修饰。仅在唱词出现倒字现象时,方做适当处理。除此以外,不建议增加高腔原有传统样式以外的音乐样式,如主题音乐、动作音乐、串场音乐、谢幕音乐等,这些音乐样式是新时期创作的现代戏对西方歌剧结构及相关音乐创作手法进行借鉴的结果,而非我国戏曲音乐的传统构成要素,增加或采用这些音乐样式与创作手法自然不利于捍卫传统戏的原始形态及其非遗属性。当然,这里强调运用“唱腔整理”手法仅针对高腔非遗项目中的传统戏,不涉及日常排演的新编历史剧、现代戏的创腔手法,后两者的创作与整理可考虑聚焦在当下戏曲的发展动势和观众的审美需要。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唱得响、辨得出、留得住、传得远的戏曲作品都少不了音乐的作用,音乐是戏曲的灵魂,音乐创作直接影响到戏曲的形态与品质。新世纪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也给当下戏曲音乐创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希望本文的探讨对高腔音乐的保护、创作和学术研究提供更多参考与助益,也期待更多学者关注戏曲音乐创作⑧。

注 释:

①弋阳腔传统戏:全本戏《珍珠记》和折子戏《目连救母•地狱见母》《目连救母•松林试卜》《目连救母•盂兰大会》《小尼思凡》。

②弋阳腔新编历史剧:大型历史剧《芦花絮》;弋阳腔现代戏:大型现代戏《方志敏》。

③常年聘请江西省艺术研究院国家一家作曲陈汝陶先生和江西省赣剧院国家一级作曲程烈清先生担任弋阳腔音乐创作,并指导该单位音乐创作人员的培养工作。

④弋阳腔整本戏《摇钱树》;弋阳腔折子戏《还魂记•游园惊梦》《邯郸记•生窹》《定天山•犒军夜访》《思凡》《哑夫驮妻》《张飞祭马》《龙凤剑•比干挖心》。

⑤青阳腔整本戏《邯郸记》《荆钗记》《窦娥冤》。

⑥青阳腔折子戏《紫钗记•怨撒金钱》《拜月记•双拜月》《玉簪记•夜等追舟》《贵妃醉酒》《宝剑记•夜奔磨斧》。

⑦东河戏于2014年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更好地开展非遗保护工作,赣县区文化馆于2016年正式成立东河戏传承保护中心和东河戏传习所。

⑧特此感谢对本文相关调查工作中给予帮助的江西省艺术研究院万叶研究员、江西省赣剧院沈怀林主任、九江市青阳腔专家刘春江和赣州市赣县区文化馆许忠佑。

猜你喜欢
高腔曲牌剧种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新兴剧种的建构理念与文化再生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湖南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木偶头
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调查研究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时代主题与传统文化的“高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