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影》两个演唱版本的比较研究

2020-12-05 23:52高翊菲
北方音乐 2020年13期
关键词:唱法杏花乐曲

高翊菲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

中国古代诗词歌曲是声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姜夔的《杏花天影》正是我国古代诗词歌曲中的瑰宝,其有着较强的抒情性,词曲关系紧密,突破了同时代的词调音乐创作模式。由于所处时代、知识背景以及舞台经验的差异,歌唱家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因此,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要想演唱好这首歌曲就要深入了解歌曲的年代背景、体裁风格、语言音韵等,并将不同的演唱版本进行结合分析,从而更好地演绎出来。

一、歌曲《杏花天影》简介

(一)歌曲创作背景及内容

姜夔是我国宋代最著名的词人,精通音律善于乐器演奏,其创作的诗词题歌曲是我国现存最可靠的宋代诗词歌曲的代表,对于研究和了解宋代音乐俗字谱的使用状况和燕乐宫调理论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自度曲《杏花天影》创作于1187年,当时姜夔路经金陵,恰逢江南早春,柳芽新发,在坐船经过桃叶渡时,想起王献之与爱妾桃叶的爱情故事,不由触景生情,想起自己远方的恋人,有感而发,创作了此曲。

乐曲的歌词分为上阙和下阙两部分:上阙“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度。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取。倚兰桡、更少驻。”作者借用桃叶唤度的典故向人们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下阙“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主要是通过对金陵景物和热闹的歌妓、舞妓的描写衬托出自己此时的寂寞与愁苦,表达了一种离情愁苦。

(二)歌曲的演唱特点简介

《杏花天影》的曲式属于五声调式中的“F”为宫的雅乐音阶“D”羽调式,乐曲的“宫——角”关系为“F——A”。整部乐曲的曲调结构与歌词结构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两者都是A+A’单二部曲式。在乐曲中,创作者大量吸收借鉴了民间音乐语言,极大地丰富了乐曲的词曲音调,采用独特的“古音阶变音”和“增音程”的手法,将乐曲的特殊情感表现出来。如上阙第一句旋律中出现两个六度大跳音程“绿丝”“低拂”,演唱难度较大,要唱出一种酸楚的感觉。而下阙中的“甚处”由下四度上行进行到主音,演唱的时候要注意突出终止效果,表达不知何去何从的心情。

二、歌曲演唱风格的不同

(一)歌曲两个演唱版本简介

歌曲《杏花天影》是一首传唱度很高的艺术歌曲,国内许多歌唱家都以各种形式进行演绎,其中以三位女高音歌唱家单秀荣、雷佳等版本流传最广。由于时代背景、社会阅历、个人经历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不同,其个人演唱风格特点迥异。

单秀荣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是我国早期民族唱法的代表性人物。单秀荣版本受专辑自身特点的影响,在演唱上更倾向于古韵风格。其在演唱《杏花天影》时,除了正常的民族唱法外,还在演唱中加入了戏剧唱法特点,使乐曲在保留了其本质外,更加具有古韵古风。单秀荣版本的《杏花天影》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最终成为了我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与教学中的宝贵资源。

作为优秀的民歌歌唱家,雷佳版《杏花天影》与单秀荣老师的演唱版本在演唱技法的使用上和乐曲整体风格的呈现上都有较大的区别,单秀荣老师在演唱时更多地融入了戏曲演唱的技法技巧,而雷佳在演唱时更加注重民族唱法与美声的结合。雷佳版本在整个演唱过程中,乐曲的气口较少,声音非常连贯,整体的演唱节奏也十分舒缓优雅。在歌词的咬字方面,雷佳版本更为清晰,给人较强的语气感。雷佳版的《杏花天影》在演唱时演唱者在乐曲中加入了12个具有润腔作用的装饰性倚音,这种装饰音的使用使歌词更具节奏感和顿挫感,大大提升了乐曲的表现效果。乐曲整体演唱力度强劲,给人一种温暖、饱满的内心感受。

(二)演唱版本的不同

1.时代背景不同

单秀荣老师生活成长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中国还处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文化事业刚刚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在音乐的创作方面,无论是创作质量还是创作数量都是相当低下和匮乏。因此,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单秀荣老师,其音乐风格和演唱风格深受电影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影响。从1979年开始,单秀荣老师以民歌的形式先后为数十部影视作品演唱主题曲和插曲,为我国的民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文化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音乐形似层出不穷,百花争艳。

雷佳博士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事业一片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各种外来流行音乐和内地自身的流行音乐不断地革新着人们对音乐的认识,人们对音乐的了解不再仅仅局限于民族唱法的歌曲之中,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成为了音乐的主流。在这种音乐发展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雷佳,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与单秀荣老师截然不同。

2.音乐风格不同

这一时期的单秀荣老师开始专注于对我国古代音乐的表演和研究,并致力于民族音乐表演技巧与古代音乐表演技巧的的融合。《杏花天影》就是其民族音乐与古曲融合代表之作。单秀荣老师以自身对民族音乐和古代音乐的相互融合,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杏花天影》,也为中国音乐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由于身处多元化的音乐环境之中,雷佳对于音乐的理解更为丰富,这为其后期吸收柔和各种音乐风格的演唱技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杏花天影》中,雷佳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各种演唱技巧,最终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杏花天影》,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不同的乐曲体会。

三、歌曲两个演唱版本本体的比较分析

《杏花天影》被我国众多的音乐歌唱家以各种形式进行了演绎,其中以单秀荣老师和雷佳老师的演唱版本最为大家所熟悉。虽然两位老师的演唱的《杏花天影》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是由于演唱者自身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乐曲的理解不同、演唱特点不同等,最终形成了风格特点迥异的两种演唱版本。对比研究两个版本在演唱中的不同特点,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演唱中国古典诗词乐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气息运用的对比

单秀荣在演唱《杏花天影》第一句“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时,运用了戏曲中的“丹田气”,也就是“偷气”的技巧。这种腹式呼吸法的运用,可以巧妙地掩饰掉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换气,从而使整个乐句更加连贯,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使乐曲在整体的韵味上更加具有戏剧气息。除此之外,演唱者还在乐曲的开头和附点停顿处运用了戏曲演唱中的“气口”技巧,使乐曲的演唱更加富有韵味和力度,更好地将曲中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细腻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

与单秀荣在演唱《杏花天影》时对气息的运用不同,雷佳在气息的运用方面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气息运用技巧进行了融合。雷佳在演唱《杏花天影》时更加注重乐曲整体的气息流通性,在气息运用的技巧上更加注重横膈膜的扩张。这样使乐曲中无论是整个乐段还是一个语句,甚至是歌词中的每个字在气息的分配上都显得极为平稳和合理,从而使整部乐曲在演唱效果上给人以平稳、和谐、优美的意境。例如在演唱“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年唤渡”时,雷佳通过美声唱法的气息运用,使乐句的变化强弱均匀,既增强了乐句的流动性,还更好地保持了乐曲整体气息的完整性。

(二)声腔特点的对比

由于受到乐曲风格和伴奏形式的影响,单秀荣版《杏花天影》的唱腔中蕴含着浓重的戏曲韵味。为了体现出这种戏曲韵味,演唱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首先,演唱者在演唱乐曲时,对每个乐句的字尾都这做了戏曲化的演唱处理,运用了戏剧演唱中所特有“归韵”演唱技巧进行演唱。这样的处理方法使整首乐曲的尾音都气息饱满,全神贯注,并且每个音的位置都保持了较好的位置;其次,在咬字方面,演唱者同样将戏曲中的咬字特点运用到了该曲的演唱中,清晰、有力的咬字效果,将乐曲中所蕴含的悲痛之情表达得更加突出。

雷佳版《杏花天影》从声腔方面向观众完美地展示了中国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雷佳在演唱时唱腔在原本民族唱腔的基础上,合理、巧妙地加入了美声唱法的气息运用特点,给乐曲增加了美声声腔的韵味,使乐曲在音色上更加优美,在语调上更加细腻,在吐字上更加清晰有力。钢琴的伴奏与雷佳独特的演唱声腔完美结合,将《杏花天影》这首艺术乐曲以更加具有时代特色的方式完美地展现出来。雷佳在此曲中将西洋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使《杏花天影》更加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观点,形成了新的中国声乐体系。

四、结语

总之,单秀荣和雷佳演唱的《杏花天影》处理方式不同,但是各具特色,是值得广大声乐演唱者借鉴与学习的范本。通过本文的研究,简单总结出单秀荣和雷佳的演唱处理特点,启发我们在我们在实际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结合解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根据自身的经历去结合他们的演唱风格,然后再进行赏析。同时,尽可能地还原作品,注重气息的合理运用、声腔特点的诠释、伴奏形式的表现,并声情并茂地演绎。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准确、生动地演绎这首歌曲,进而推动声乐演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唱法杏花乐曲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杏花树下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父与子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
悲伤的乐曲
杏花
杏花弦外雨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