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
——戏歌《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的教学设想

2020-12-05 23:52
北方音乐 2020年13期
关键词:装饰音戏曲情感

潘 晨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焦作 454100)

音乐新课标强调: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依据课程标准对歌唱课的要求,结合本节课戏歌学唱的教学内容,笔者将从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

(一)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1.内容分析

《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是一首优秀的军旅歌曲,是1982年歌唱家李双江与歌唱家郁钧剑、作曲家士心、程明秦为建军55周年共同创作的。

这首歌曲旋律创作采用了戏歌的艺术形式,曲式为A+B+C,是较自由的三段体结构。音乐中切分节奏的运用、后半排的起唱句式都有着很突出的戏曲音乐演唱特点。

歌曲整体的情绪热情、明朗,开始一段欢快、热情、戏曲音乐风格很强的前奏引入。A段由六个小乐句构成,属于非方整性的结构,叙述性较强,情绪上没有大的起落,演唱较为平缓、自由,表现了以为农村青年难舍眼前美好富裕的生忽视的心境。经过一段急促而自由的间奏后,将歌曲引入较短的B段,由三个乐句构成的非方整性结构。音乐还是叙事性的,旋律音区稍低,表现了其母亲语重心长的一席话,鼓励儿子立志保国、勇敢参军。接着又进入了一段较快速的、由前奏音乐节奏扩展变化而来的间奏,将C段的歌声转入了一个快而激动的情绪中去。C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充满音乐激情,表现了受教育后的农村青年下定决心去参军,明白了“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这个道理。歌曲的结束句是由散板写成的,更加突出了这首歌曲的地方戏曲音乐风格,有着较强的叙事性特点。

2.地位和作用

戏歌《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具有鲜明的戏曲特征,同时融入了流行音乐元素。学唱这首歌曲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了解戏歌特点,还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弘扬以及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养成,也是十分有益的。

(一)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内容,笔者确定了这样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散板、词曲作者等音乐常识,解决歌曲中难点乐句的演唱,用热情、明朗的情绪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聆听和学唱歌曲,在歌唱、表演中把握戏歌的韵味,体验演唱带来的愉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军旅歌曲的情绪特点,逐步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基于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会学生用自然亲切的声音、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歌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体会戏歌的韵味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把教学重点设定为:用热情、明朗的情绪演唱歌曲,这也正是本单元学习所要达到的的重要目标。

就学生的演唱能力来说,旋律中切分节奏、装饰音以及散板的演唱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歌曲中切分节奏、装饰音以及散板的演唱设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学效果,我采用交融并用的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例如导入环节中,我运用情境创设法和表演示范法,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进行设疑,让学生的视觉、听觉、情感同时参与,使内容具体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又如歌曲学唱环节,此阶段的学生对简单乐谱已具备一定的识读能力,我把讨论法、比较法以及齐唱教学方法中听唱、跟唱、识读乐谱歌唱相结合的综合法作为这一环节的重要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技能。

再比如拓展环节,我运用了即兴创作法、参与体验法、讨论激励法等,让学生进行情境创编,角色分配,并结合歌曲音乐进行表演,增强学生的音乐感觉,丰富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在使学生感受愉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我会播放《故乡是北京》《河南人》《前门情思大碗茶》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通过PPT呈示音乐连线题、学生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三首歌曲均采用了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同属于戏歌的范畴,此时的学生已经对戏歌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我适时地引出本课要学唱的《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也是一首属于戏歌范畴的军旅歌曲。

此环节用时5分钟左右,设计目的在于:采用创境型、设疑型的课堂导入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沉浸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并用比较法,通过设疑,让学生自主体验音乐,主动发现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我引领学生进入下一环节。

(二)学唱歌曲,感受作品

这也是本节课最重要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时由我范唱歌曲,并在PPT上呈示一些军旅生活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热情、明朗的情绪,进而理解歌曲中农村青年决心参军、保家卫国的心路历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我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歌曲作者以及音乐风格、曲式结构等特点。经过对歌曲的分析,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为歌曲学唱做好铺垫。考虑到这首歌曲的音区较高,为了有效保护学生的嗓子,我把歌曲进行降调处理,先由我用钢琴伴奏,学生先用母音lv来演唱歌曲旋律,熟练后再加入歌词跟随我一起演唱。

学唱过程中,如学生装饰音和切分节奏演唱不准确,散板乐句处理不到位。我会采用比较法,利用录音机录下我和学生的演唱片段,让学生结合谱例听辨,找出演唱的不同之处,这样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符合了课标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首先引领学生运用河南方言节奏读词,由于歌曲采用了河南豫剧的音调,地方韵味浓厚,用此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体会地方韵味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并很好地解决切分节奏的演唱。

然后,我会把含有装饰音的难点乐句罗列出来,先让学生去掉装饰音进行演唱,然后再加上装饰音,从对比中感受装饰音在歌曲中的重要性,进而体验歌曲的韵味,然后运用综合法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装饰音的演唱。

解决了切分音和装饰音的问题后,我再让学生打开课本找出歌曲中的散板乐句,在我的讲解下,首先让学生了解散板的含义,然后采用模唱与教唱相结合的方法,由我用梆子打击节奏,并让学生跟随我的节奏反复练习,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换气和气息的支持,唱出韵味。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一定能够解决歌曲中切分音、装饰音以及散板的演唱,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考虑到此阶段的学生正值变声期,这时我会播放几首不同风的军旅歌曲片段,从听觉和视觉上对学生形成双重冲击。一方面,让学生自主体验军旅歌曲的特点;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视听欣赏法,既让学生的嗓子得到休息,又能让学生更直观、具体地理解歌曲的情感。

最后由我指挥,学生跟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演唱中,我会适时强调演唱时的音色、表现力及表情等音乐要素。从刚才的教师范唱、学生欣赏、节奏读词,到现在对演唱时音色、表现力及表情等音乐要素的强调,使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从而有效地解决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用热情、明朗的情绪演唱歌曲。

此环节用时25分钟左右,设计目的在于: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运用视听欣赏法——体验、比较法——探究、综合法——学唱,使学生从自主欣赏、感受旋律、模唱歌曲,在听、想、唱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掌握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本节课教学重点。

(三)实践拓展,提高能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随学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教学过程进行到这里时,时间已近3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我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结构,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展开讨论,启发他们大胆地进行情境创编。此活动我将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将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歌曲进行情景、演唱形式、角色的设计以及唱段的分配等。第二步:由我来扮演妈妈的角色,小组成员分别饰演参军青年、乡亲们,对本组的创作进行表演。第三步: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效果,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表演奖。下面我来展示一下教学效果。

此环节用时13分钟左右,设计目的是:结合即兴创作法、参与体验法、讨论激励法等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关系,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喜爱军旅歌曲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本课歌曲情感的理解。这也正符合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逐步培养和谐、高效的音乐课堂”的基本理念。

四、结语

中国戏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是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精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戏歌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戏歌的诞生见证了戏曲的现代化进程。歌词是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情感的内容,而曲调旋律用的却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形式。它既有中国的戏曲元素又有现代的歌曲元素,故事情节浓厚,二者结合,相得益彰,风格独特。本节课通过学生对戏歌的学唱,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戏曲的魅力,旨在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兴趣,在提升流行歌曲品位的同时为传统戏曲音乐的传播与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装饰音戏曲情感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装饰音演奏技巧与作用研究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谈装饰音在意大利歌曲演唱中的艺术价值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