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2020-12-07 20:50周小钦
魅力中国 2020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学阶段心理健康

周小钦

(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三中学,贵州 遵义 563114)

引言: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本身需要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在这一阶段自身心理和性格会变得较为敏感,对于教师、家长和同学的关系处理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同时对于个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缺乏足够清晰地规划,心理健康很容易出现问题。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普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因此需要大力推广和实施积极心理学。

一、我国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与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在我国很多高中,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其重视程度也不够。很多教师会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的德育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都是因为学生自身道德品行出了问题。又或者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讳疾忌医,甚至不肯承认自己的孩子存在心理问题,这种误解不仅会影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更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枯燥,应用性差

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的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课程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两个方面。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和其他人的沟通方式和自身的情绪调节等方面,对于挖掘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和如何处理等环节涉猎很少,内容相对枯燥。而且心理健康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不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精准领会的。另外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才会主动进行咨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开展应用性很低。

(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师资队伍较弱

由于很多学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也有限,不肯花费相应的资金来聘请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而是选择由本校教师完成兼任。固然教师在岗位培训的时候都学习过一定程度的心理学内容,但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工作经验,才能够满足学生遇到的复杂心理问题,同时还能够为学生普及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问题。

二、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理论方向

传统的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主要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而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挖掘学生的心理能量和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素养,其核心主旨类似于中医的“治未病”,在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之前进行积极的纠错和改善,这也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积极心理学开展的实践方向

积极心理学的开展是一项全面的工作,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首先,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心态积极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心态积极的学生,反之消极负面的情绪也会传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会面对很多学生,这种传染性是非常强的。其次,积极心理学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和其概念,让学生能够学会自我调节,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促进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积极心理学视视角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阶段是每个学生学业生涯中最为关键的时期,而不同年级的学生会面对不同的压力来源,会存在不同的心理状况和意识形态,因此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而总体来讲,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面对心理困扰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舒缓自身学习压力,在高中阶段平稳、顺利的成长。

首先,对于高一学生的积极心理培养重点应该放在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上。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如迎新会、运动会、社团活动等让新生快速融入到集体环境中来,并通过各种平台的自我展示培养其积极的心理状态,快速适应高中生活。

其次,对于高热学生的积极心理培养重点在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高二学生已经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思维逐步转向成熟。但是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这种思维的成熟反而会带来很多困扰,尤其会让学生感觉到焦虑或者产生自卑。因此在这一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学生能够树立起坚定的目标感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通过这种目标驱动的方式才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更多有关于学科知识的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在课余时间参与进来,释放学习压力。

最后,高三阶段学生的压力会明显增加,应试焦虑和人际关系的紧张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很多的心理问题甚至生理健康问题,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着重于通过培养学生的宽容、仁慈、幽默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能够坚强面对,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自我减压的方式,例如运动和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保持高昂的斗志,还能够让其头脑更加灵活,不会轻易进入思维死角,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结束语: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言,更类似于一种指引,让学生在掌握心理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学会如何面对高中的学习生涯。这种理念能够很好的提前避免学生由于思维误区或者认知不足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能够为学生节省出大量解决心理问题的时间,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让自身潜力得到更好的挖掘和开发。

猜你喜欢
心理学阶段心理健康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