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智慧政务效能提升的路径探析

2020-12-07 20:50李琳
魅力中国 2020年13期
关键词:政务效能智慧

李琳

(河南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4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利用新的技术优化办事流程、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提升政务效能显得尤为重要。智慧政务作为各级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和高效履职的重要手段,在提高国家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国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网络强国”的思路后,加快智慧政务发展,提升智慧政务效能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智慧政务建设的理论依据

智慧政务即利用云计算、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在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水平,形成高效、敏捷、公开、便民的新型政府政务办公模式,是电子政务的升级版。

(一)国外本领域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经济较发达国家的政府中,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新公共管理革命”,国外诸多学者从市场导向、结果控制、绩效评估、流程再造、顾客至上等领域进行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将信息化纳入政府流程改革中,建立“电子政务”成为公共管理革命诸多学者的共识。智慧政务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外智慧化政务的发展在国外一些国家发展相对较早、较成熟,国外的学者也针对智慧政务的发展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研究,并从智慧政务技术角度、经济影响因素、提高管理效率与服务效率角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二)国内本领域发展现状

我国的政府改革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这与以政府再造为核心的新公共管理革命不谋而合,二者关于政府改革目标的基本面是一致的,即推动政府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作为新公共管理革命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智慧政务将会为政府转型提供重要推动力,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国内本领域发展主要从对基础概念的理论、技术角度、对智慧政务建设、基于国内外智慧城市与智慧政务的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三)国内外学界现有研究成果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

经过文献查阅发现,涉及电子政务方面问题研究的文献1357篇,其中涉及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政务平台等方面文章435篇,涉及电子政务362篇;涉及智慧政务方面问题研究的仅有173篇文献;涉及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智慧政务的研究仅有3篇。部分学者以“科学技术”与“政府改革”的融合作为关注点,通过理论研究的方式对政府改革提出建议,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效能。鲜有学者从政府在新技术的融合中的效能(效率、效果、效益)的状况,以及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寻找并改进政府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成为管理学、尤其是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智慧政务作为改革重要方面,河南省政府智慧政务效能的研究已成为政务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趋势。

第一,从不同的社会视角研究智慧政务效能问题,凸显服务型政府与智慧政务的紧密联系,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铺垫。

第二,拓展了不同专业领域对智慧政务效能的剖析,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较为宽广的视域。

第三,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其中比较、系统分析与实证的研究方法也将为本课题研究所借鉴。

(四)上述研究成果在以下方面有待进一步厘清和完善

第一,研究成果的专业面较窄,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领域,缺乏提升智慧政务效能融合性的研究成果;介绍性研究比较多,系统深入性研究比较少;国外的相关研究数量和水平领先于国内研究。

第二,提升智慧政务效能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作用与影响定位不准,站位不高;缺乏将智慧政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地方政府特色相联系,缺乏整体和系统性。

第三,部分实证分析研究存在着以偏概全的现象;研究视角过窄,局限于智慧政务系统开发、使用等层面。

二、政府“智慧政务”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网络+建设,目前全国各省(含各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建成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国务院30多个部门也建设并开通了本部门的业务政务服务平台,国家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六个统一”的主体功能也初步建设完成,“中国政府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与地方政府、各业务部门对接工作开始启动。国务院先后颁发(国发〔2018〕27号)、(国办发〔2018〕45号)等文件,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快推进“智慧政务”工作,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政务在线服务系统,要求“智慧政务”达到“只用一网、只进一门、只办一次”的目标,并对具体的工作提出了标准。各省市已制定了符合地方特色的“智慧政务”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智慧政务”方面的问题,要求各级政府继续深化“互联网+”工作,加强智能、监管和督查等方面的创新,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简政放权,将放、管、服三者与互联网+进行有机结合,使社会公众和企业只用一网、只进一门、只办一次,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智慧政府”的蓝图。

(一)“智慧政务”实施方案不统一,存在地区差异化

各省市在国家的要求下,均已出台“智慧政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开始进行初步建设。在项目调研中发现,由于各地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均衡发展,各省市“智慧政务”建设存在较大的差异化。具体体现在,经济发达省份较经济欠发达省份建设好,省会城市较其他城市建设好,城市较乡村建设好,呈现“二元化差异”。《学习时报》翟云学者(2019):各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数的平均值仅为79.95分,目前有10个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的指标分数低于全国平均值,存在区域分化现象。[1]

(二)“智慧政务”数据融合性和共享性差

各省市根据实施方案的部署,均已建成“智慧政务”平台,并以“一证通用、一次登录、全网通办”作为各省市平台建设的目标。但据调研显示,因“智慧政务”平台涉及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司法等多个政府部门,线上线下、内部外部的数据难以统一。具体表现在部门内部数据整合不统一,融合性较差,外部数据对接和共享存在缺乏制度和机制保障,无法顺畅进行共享和融合,出现“数据壁垒”、“数据孤岛”等现象。在实际运作中,因信息未高效共享,各部门协同性差,存在“一数多元、重复采集、重复办理”等问题。

(三)“智慧政务”智能化和安全性有待提高

国家已出台“政府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规范标准及相关要求”,各省市已根据国标中15个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建立各省市的“智慧政务”平台。在建设中,各省市根据国标中15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尽管平台已设置各业务部门的模块,但因智能化较低,总体存在:重政府信息查询,轻各类事件审批办理;一数多元,重复审批;一事多头共管等问题;政府受理方式单一,未融合新技术。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政府服务是“智慧政务”建立的初衷,但“智慧政务”平台未便捷行政办理流程,就有悖初衷。另外,“智慧政务”平台涉及部门和数据信息较多,安全建设与平台建设同等重要,调研中发现,各省市较为重视平台的安全建设,但未能实时跟踪防护。由于互联网渗透和攻击的威胁时时存在,需要及时调整先进的防护措施,应对平台和数据信息的安全。[2]

(四)“智慧政务”中监管和监督工作模块较少

目前,“智慧政务”平台推行政府政务服务较多,在监管领域方面的应用较少。公正监管是市场经济时代公平竞争的保障,如何使用“智慧政务”平台,推进监管改革,也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重点。另外,平台建设,需全流程、多方位的督查参与。目前,各省市“智慧政务”平台中没有固定的督查模块,更没有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作为保障,平台的办事质量、办事效率、群众满意度等问题急需监督机制的规范和健全。

三、探索新时期“智慧政务”的有效路径

(一)流程再造,打破信息和部门壁垒

美国学者Michael Hammer 和Jame Champy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流程再造”,即为满足顾客需要,达到顾客满意度,打破现有企业按照职能设置的管理模式。根据需要,组建全新的部门和业务流程。“智慧政务”不仅是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共享,而且是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合并和重组。科层制的管理体制虽有优点,但信息传递过慢、层级过多,严重影响当代政府的行政决策能力。因此,建立新时期“智慧政务”平台,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首先,需要梳理政府部门的职能,进行政府改革,合并职能相同的部门,形成有效协同机制。其次,梳理信息归口的权限。根据业务办理流程和信息的归属,解决“一数多元”的问题。最后,根据信息壁垒产生的原因,建立信息中枢系统,统一收纳、提取信息库中的信息,建立信息之间的互通、互联机制。[3]

(二)创新“智慧政务”模式

“智慧政务”平台是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下诞生的,它为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建立了一座便于联系的桥梁。各级政府要在国标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智慧政务”模式,将新技术、新便利带给社会公众。首先,加强各级政府创新意识培养。各级政府和其公务人员已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但创新意识较弱。需要通过宣传、培训等各种方式,改变固有模式,紧跟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其次,要不断更新“智慧政务”平台服务模式。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极其迅猛,“智慧政务”不能保持一成不变,要在基本模块不变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更新,增加新的模块,增加新的沟通形式。最后,各级政府要增加平台创新经费的预算与投入,建成现代化的网络“市民中心”或“行政服务中心”,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

(三)将“智慧政务”智能化纳入“智慧政府”建设

“智慧政务”的智能化建设不仅为政府提供“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的平台,而且通过该平台,实现政府在社会管理和治理过程中的智能化,实现为民服务的智慧化。因此,“智慧政务”的智能化建设与“智慧政府”建设相互依存,并为 “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建设提供了契机,推动了“智慧政府”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要将“智慧政务”的智能化建设纳入“智慧政府”建设的方案中,有序的开展,从开放第一层级的行政事务办理,到关联重要核心层级的民生核心系统,以“智慧政务”为载体,打造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实现“智慧政府”。

(四)制定“智慧政务”实施标准和绩效考核体系

“智慧政务”平台建设,需要关注平台中各阶段建设工作的标准和细节,优化现有的系统和资源信息,提升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首先,对平台进行目标管理。建设要从政府的总体部署安排开始,逐步细化到各业务部门和业务系统建设的细节指标,制定细节标准,设置平台和系统的目标要求。其次,实施运行监控制度。“智慧政务”平台建设,不仅需要关注各级政府“智慧政务”的运行终端,而且需要关注平台运行中各个阶段的具体状况,在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两项监控的运行下,及时修正问题。最后,要建立“智慧政务”平台的绩效评价体系,可通过“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平台运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查找原因,落实主体责任制。[4]

(五)增加“智慧政务”的监督模块,健全监督机制

“智慧政务”不仅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而且是突出以社会公众为中心的平台。社会公众通过“智慧政务”平台,表达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动在线政务的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因此,一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健全“智慧政务”在线监督机制,通过机制和制度建设,规范在线服务的运行;二是增加在线政务的在线监督模块,增加在线服务中社会公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智慧政务”透明化;三是增加定期监督反馈机制,各级政府要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智慧政务”的运行状况,特别是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的办理,实现政府在线运行监督和社会公众全程监督的运行机制,打造“透明政府”。

“智慧政务”既需要顶层设计和长期统筹的规划,又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业务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实现信息数据的“互通、互联、互用”。就目前而言,“智慧政务”的建设仅在起步阶段,需集国家、政府、社会三者互为配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推进“智慧政府”建设的步伐。

猜你喜欢
政务效能智慧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靖边政务中心:“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政务云上看政情
特鲁多:被政务“耽误”的网红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