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农村消费市场现状分析

2020-12-07 20:50王娟
魅力中国 2020年13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农民

王娟

(铜川市耀州区统计局,陕西 铜川 727100)

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增长点,为反映农村消费市场运行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掌握农民消费现状,调研组展开调研。

一、农村消费市场的新特点

(一)消费结构层次化

受收入水平、年龄差异、地域文化和基础设施影响,消费结构明显层次化。7%高收入户和35岁以下有消费能力的农村居民,受高收入支持和现代消费理念陶染,不满足现有大众消费,注重追求精品化和个性化,称为“先导型”消费群,引导农村消费,是未来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向;70%中等收入户和36-55岁的农村居民,从侧重消费数量逐渐向讲求消费质量转变,消费层次和结构不断升级,是继高收入群体之后最为活跃“升级型”消费群;23%低收入家庭和56岁以上的农村居民,以中低档消费为主,是重数量、讲实惠的“跟随型”消费群。

(二)消费需求时尚化

随着全区城乡一体化逐步推进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需求日趋时尚多样,现阶段农村居民不仅注重物质生活方面需求,而且在精神生活及服务消费方面也向城市居民看齐。调查显示:服务消费占比高的农户有33%,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相当占26%。主要体现为:膳食结构日益丰富,牛奶、水果和部分保健食品进入农村居民日常消费;服装日趋美化,逐渐追求外表美观、款式新颖,同城市无异;住房日渐宽敞舒适,室内装潢追求精致,档次较高;家庭耐用品逐渐高档,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空调等耐用品在农村普及,汽车也已“安家落户”;精神生活日显丰富,除日常娱乐项目外,旅游消费也渐入人心。

(三)生产型消费现代化

伴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步伐加快,农村居民生产型消费逐步向现代化转变。为达到优质高产目的,98%以上住户愿出高价购买新技术培养的高产优质良种良苗,打破用自留或自培种苗种养的传统方式;为实现农业高效,有条件的地方,除必须人工劳作外,基本全面实现播种、除草、防虫、防病和收割现代化,由传统人工劳作转变为机械耕作;为消除天灾人祸导致减产或绝收风险,越来越多的农户接受并认可农业保险。

(四)消费渠道多样化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消费渠道日渐多样,过去多是集市贸易消费形式,现在出现商业中心向小城镇推广,加之网络消费成为新时尚,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消费渠道。调查显示,有50%农户有过网上消费经历,其中,一年网购1-2次占72%,一季度1-2次占14%,每月和每周1-2次的分别占11%和2%,每天都有是1%。主要消费的商品有食品类和衣着类,分别占60%和36%。

(五)消费模式多元化

消费模式发生颠覆性转变,随着思维观念转变和受城镇居民消费模式影响,信贷消费、刷卡消费和网络支付成为时尚消费模式。56%农户家庭接受信贷消费模式,认为要向城镇居民学习,改变钱存够再消费的心态,提、超前消费;刷卡消费也被98%的青年人(35岁以下)和56%的中年人(36-55岁)所提倡,智能手机携带的支付宝和微信等便捷化支付方式更受青年人的喜爱。

二、农村消费市场的新问题

(一)农民创收能力较弱

存在农村产业现代化水平不够,劳动生产率不高和产业化组织程度低等创收能力不强的问题,加之经济增速放缓致农民工资性收入难以有较大提高,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积极性。2018年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90元,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227元,较全省低1823元,收入水平不高制约消费需求水平增长。

(二)电商推广步伐慢

主要问题是居民网购消费顾虑多,质量为实体店质量有保障,快递接收不便,担忧售后跟不上等问题。受提升农副产品信誉扩大销量难度大,缺乏电商人才,物流配送网点覆盖不全,加之部分商品对包装、保鲜要求高,物流成本大等因素制约网销拓展。

(三)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集体合作组织发展薄弱,导致商户经营规模偏小,商品单一分散,加上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不足,很难形成集中商业中心。在打假治劣方面,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现象,大量假冒伪劣商品流向农村,严重侵犯农民利益,影响农村消费环境,使农民正常消费需求不能顺利实现。

(四)消费观念保守

农村抚养子女、盖房和婚娶消费比重大,限制多元化消费。受传统文化与生活区域的限制,农村接近“群居”状态,彼此之间联系多,相比城镇更在意别人看法,面子消费,从众和攀比心理严重,特别在礼品礼金方面表现明显,最终影响个人消费。

三、措施建议

(一)促增收,增强农民购买力

从产业模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要引领绿色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变,引领家庭农业向园区农业转变,引领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变,努力推进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从抓特色现代化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购买力。

(二)深服务,推进电商发展

建议政府除鼓励、扶持和引导外,需深化细化服务措施,进一步推进电商发展。一是借助农村电商三级体系全覆盖优势,依托集体合作组织设立网销平台,汇集铜川特色农副产品,集中对外宣传,减轻网销前期投入费用;二是特色农副产品规模化,消除因规模小,业务量少造成物流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三是通过优化电商人才发展环境,强化人才激励政策,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落户条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等方面着手引进和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四是给企业个体提供电商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三)抓基础,完善市场体系

应加速市场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农村集贸市场整体功能;加快农村货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货运网络通达深度和覆盖密度,减少农副产品物流运输成本;加强邮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及时获取市场需求信息,解决农副产品积压和卖难问题;财政扶持应侧重农村地区的电网、道路、供水等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消费硬件设施齐全。

(四)重教育,转变传统方式

教育引导农民消费城市化、市民化和现代化,消除从众和攀比心理,合理规划支出,避免盲目储蓄和面子消费,从思想观念方面加快农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消费农民
耕牛和农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农民
40年消费流变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