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茂英迈 清穆萧散

2020-12-07 05:56蒋力余
时代报告 2020年9期
关键词:张海猛龙魏碑

蒋力余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为一种成熟、规范、简约、端正的书体。关于正书的重要性,苏轼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楷书在历史上曾经有显赫地位和尊贵身份。晋唐以后,皇家官府的训诫盟誓、诰敕铭诔,皆用楷书。历代大家多善楷书,晋之“二王”,唐之欧、虞、褚、颜,宋之苏、黄,元明之董、赵,清之张照、刘墉,均为楷书名家。科举取士,楷法遒美者为举业之极大优势。大草书家张旭善楷书,黄庭坚《山谷题跋》:“张长史《郎官厅壁记》,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故草圣度越诸家无辙迹可寻。”楷书创作入于高境甚难,陈正非《楷法管窥》概括其难度为:平正中寓奇险之神韵、端庄中溢流动之意态、工整中含自然之妙趣等六个方面。楷书为各体之母,真正的书法大家,楷书境界不高而期待篆隶行草有所突破,皆痴人说梦也。张海四体皆工,于楷书用功甚深。

张海自云楷书是他用功最少的书体,乃自谦之词,当然这是与他在隶书和行草书上所下的精深工夫相对比而言的,其实楷书是他入手最早的书体,也可以说精湛的楷书功力是他打通各体的坚实基础。张海的楷书,早年于唐楷得其法度,而更多入于魏碑,得其高古雄强之韵致。他说:“我出生在洛阳偃师,这里是魏碑的故乡,魏碑墓志俯拾即是,家中放杂物的台子就是墓志石垒成的,可以说耳濡目染。”(《四体书创作自述》)艺术是颐养心灵的最好食粮,当年孙中山先生鼓励于右任深习魏碑,以雄强的骨力振奋民族精神,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可谓目光如炬。张海习楷从《龙门二十品》入手,之后钟情于《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揖》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从而形成了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兼隶书格调又孕楷书因素的独特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体”的代表。

张海对《龙门二十品》的临习入神入骨。《张猛龙碑》为北魏碑刻中的名品,其字纯用方笔,棱角森然,结体险峻异常,用笔沉着痛快。杨守敬《平碑记》论此碑:“书法潇洒古淡,欹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又于《爨宝子碑》用心临写,此碑峻利方劲,气魄雄强,凝重粗犷,结字用笔,稚拙奇巧,变化万千,不可端倪。他珍视唐楷,认为楷书法度森严,学唐楷要能入能出,入之不深,不知法度;入之过深,为法所缚,学艺贵在虽取勿取,虽师勿师。因为他四体兼工,他的楷书多简意、隶意、篆意,晚近的楷书创作,他成功地将吴让之纤劲清雄的篆意线条嫁接于楷书之中。他又于邓石如临习有年,真正进入楷书创作,以《张猛龙碑》《瘗鹤铭》为基调,融篆籀高古之韵,参用隶笔行意,饶唐楷之绳墨,盈以浩气,抒以才情,用笔厚重,结体纵逸,形成朴茂英迈、清穆萧散的独特书风。

张海是极富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的楷书创作也充分体现出这一特点,除了葆有其本质特征之外,为了突出个性,强化其抒情效果,往往采用兼融的表达手法,以崭新的面貌摇曳讀者的心旌。评论界对张海的楷书予以充分肯定。孟会祥指出:“张海先生的楷书以《张猛龙碑》为基本面貌,他初从龙门造像入手,刀意历历可按,圭角分明,铺毫行笔,正是典型的碑法。”(《读张海》)李庶民论其书:“张海先生的楷书以骨格取胜,用笔劲真,结体峻拔,北碑体势,行草意趣,与其隶书有相通之处。”西中文论其楷书时指出:“张海的楷书,含有篆势、隶味、分韵、草情,然而它的的确确又是地道的楷书,是张海先生打通四体、幻化出的新产物,有着他强烈的个性特征。”李闻说:“他的楷书以《张猛龙碑》为宗,得到了一些舒放自如的体势,且变碑之雄健为和丽蕴藉,骨子里还有几分隶意。”(《感情与理性的统一》)的确,魏碑是张海难以割舍的情结,魏体楷书的朴茂雄强是他各体书法的精神内核,书法的美,是生命精神的物化和外化。

张海成熟期的楷书创作饶多恢宏的气势、英迈的风采。雄浑豪荡,纵恣壮浪,这是张海书艺的普遍性特征,是生命意志、时代精神的具象表达。崇尚阳刚,兼蕴阴柔,这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思想内核、美学精神的具象体现。楚骚之瑰奇,汉赋之伟丽,史记之浩瀚,李杜之博大,无不是民族自信心、时代精神、生命意志的诗化表达。艺术的境界是相通的,张海热爱中华文化,热爱崭新时代,热爱芸芸众生,热爱生命本体,发之于书,自然以雄浑为宗。读其《魏碑四条屏》,远而望之,整体气势庄严浑穆,仿佛看到北国冈峦起伏的群山,奇峰耸立,山石峥嵘,沟谷纵横,那一株株劲松苍郁挺拔,生机勃勃,给人一种特有的浑穆感、苍凉感。布局错落有致,字体方正丰腴,稚拙奇巧,用笔峻利,气魄雄强,凝重粗犷,不可端倪,磅礴的气势和清穆的风仪令人震撼。全幅多用浓墨,偶见飞白,墨色的对比强化了恢宏意境的表达。而《皎然<若溪春兴>》又是一番风貌;诗意的营构以移情切入,以挺劲苍秀的笔墨给清旷超逸的诗境镀上一层郁勃之气,仿佛把我们带到若溪的如画风光之中。但见春波拍岸,千丈见底,两岸群山负势竞上,争相轩邈,于悬崖之上时见佳木葱茏,异卉争妍。用笔方圆并施,劲健朴率,多有《张猛龙碑》的力感气势,但看不到克隆的形态,横笔往往顺势搭锋而起,棱峭峻利,顺势提笔回收,常不着意顿挫,锋芒在露与不露之间,意蕴含蓄。转折并不随意而为,而是着力顿挫,方挺坚劲,有明显的横向撑拒感,有利于表现气势的峻拔稳定,书境端庄杂流丽、刚健寓婀娜。

《楷书<千字文>》是张海衰年变化之后的杰作,是作者怀着对经典的敬畏之心而创作的字帖范本。这虽然与平时的创作有别,但深见其坚质浩气与雅韵深情。西中文先生以“雄正简丽,骨气洞达”八字概括其风格,甚为准确。作为字帖,既要表达个性,又要体现法度。此作有《张猛龙碑》《爨宝子碑》的古健朴茂,还有骨力中含的篆情隶意、唐楷的法度,气象浑穆,格调苍古,韵致萧散。在张海的楷书中起笔多用方笔重按,留笔蓄势,笔沉墨实,几乎全用实笔,力送指尖,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横画不取纡曲圆寰,一波三折,力在字中,体现出雄强气势。张海此作直笔多而曲笔少,方笔多而圆笔少,笔画刚直,结体端方,其钩趯自然含蓄,有引而不发之势。用笔没有唐楷那种刻板和模化之弊端,而有着隶书的峭激倔强,有着篆书的纡徐款婉;有着成熟楷书的端方检肃,有着演变过程中的简率圆融。读其书仿佛见到先生浩气充盈之风采,苍松、秋菊之品格,正如周星莲所说:“心正则气定,气定则腕活,腕活则笔端,笔端则墨泛,墨泛则神凝,神凝则象滋,无意而皆意,无法而皆法。”(《临池管见》)

《斯舜威集古绝句》楷书四条屏,书品见《古稀新声——张海书法作品集》,此书为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书品原件于2014年5月10日至20日在河南博物院展示。笔者曾在书品面前凝视良久,四条屏的尺寸均为200cm×98cm,均为大楷。楷书难工,小楷难,大楷尤难,宋人说:“大字难于结密。”对楷书而言,小楷空间分割的难度相对较小,易见功力,而大楷章法难于变化,点画、结构一览无余,稍有瑕疵即纤毫毕现,故书家往往视大楷为畏途,而张海当年在安阳时书写米见方的巨幅标语,对大楷的空间分割、力度把握驾轻就熟,故大楷创作能举重若轻,心手双畅。楷书四条屏均为大楷,年过古稀的人了,创作这样的大件还能一气呵成,意境圆融,过人之精力与执着之精神令人心折。

书法的美感从思想载体与物化形式双向暗示,书与诗偕、意与境合方见高致。此作以青年理论家斯舜威的集句诗为载体进行创作,这是对后学的极大尊重与鼓励。诗歌以集句形式进行创作,难度甚大,借他人现成之句含蓄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非运斤成风之高手莫能为。这四首诗多有寄托,境界清远,而书境与诗意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由此可以窥见书家的气度、品格、功力。斯舜威的集句创作意境圆融,工稳自然,试读一首:“袖里新诗十首余(白居易),比来秋兴复何如(李商隐)。台前过雁盈千百(皮日休),不寄云间一纸书(张旭)。”诗作含蓄地表达秋日怀人、知音难觅的身世之感。书品的抒情既从正向切入,又以移情切入,真可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宏观圆览,仿佛瞩目秋日嵩山的景色:奇峰峭拔,崖壁崔嵬,霜林如醉,五色纷披,峰峰挺秀,石石标新,古木森森,风烟俱净,那种雄丽、那种瑰奇、那种清宁,给人以超尘脱俗之想。品其笔法,骨力坚凝,清雄果断。入锋洁净,行锋果断,回锋者多,出锋者少,筋力尽于画中,意韵彰于字外,力感雄强而荡尽火气,境界清宁而笔意飞动。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清新饱蕴幽思,绚烂归于平淡,既浑朴如玉,又包罗万象。四首诗均为集句,书家巧妙地运用集句诗人的名字以行草寫成小字,兼之清逸的行草题款,朴茂与清逸、浑穆与空灵构成和谐的节奏,意象高逸,韵致清远。《题画诗》四条屏,尺寸均为240cm×60cm,作于2014年。这是一组自书诗,载体是对当代几位名家画境的描写。艺术家写自己创作的诗文,容易触发天机,情感的表达更加自由流畅,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沈鹏说:“书法家能自己写诗,真挚情感和随心所欲的诗意与书意完美结合,容易更自然地写出个性色彩和人格魅力。”张海从少年时代起就喜爱传统诗词的创作,但大多随写随弃,总拿古人的名篇做参照而不肯轻易将自己的创作示人。笔者有幸拜读他的绝句近百首,以清新自然、工稳流畅见长。他的题画诗达数十首之多,对画境的切入甚为准确,多点睛之笔。张海的楷书语言甚为丰富,笔墨线条能准确追蹑载体的情感运动,形成清逸萧散的艺术风格。

“黄水滔滔黄土原,浅深幻化得真源。至今登上河塘看,遗作风光要不繁。”这是题写谢瑞阶先生的山水画。谢瑞阶(1902—2000),曾用名谢宝树,号就简老人,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教育家。他创作的《大河上下  浩浩长春》陈列于人民大会堂,被公认为是黄河画的杰作。谢瑞阶是张海景仰的艺坛前辈,诗作表达了对前贤的景仰之情。诗境状绘谢氏山水带有黄土高原的地域风情,生活气息浓厚,笔墨语言简括,意象生动而寄意幽远。书品的抒情从正向切入,气势伟岸,境界清穆,铅华落尽,素面朝天。笔画轻柔舒展,姿态如同信手拈来,但又似乎深藏着用心,笔气悠长,体方势圆,透露出一种庄茂虚和的韵致,构成雄浑而飘逸、遒劲而洒脱的艺术风格。《陈徳武<水龙吟·西湖怀古>》横幅,虽然脱胎于魏碑,但仍有方折峻整之遗意,而独取《张猛龙碑》之轻灵峭拔,方圆并用,时见龙爪金刀之笔,烈火联飞之法,参以唐楷,朗现朴茂清雄之风格。正如书家自云:“年轻时力求绚烂,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于今老矣,绚烂之后复归平淡,故楷书的变化,也是自己心境的写照。”张海晚近的楷书,多现清宁幽邃之禅意。

朴茂英迈,凊穆萧散,大致是张海楷书的主体风格。张海的楷书主要从魏碑中来,但贵在能入能出,能吃透几家,遍读百家,将创作主体的气质、学养、性灵糅进书境之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张海的楷书,其坚质浩气与雅韵深情浑化为一,为其行草篆隶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张海猛龙魏碑
无 题
寄妙理于“十美”之外
未来抉择
打铁老太
冲天炮
恋爱开销转为债务起纠纷,法院判男方赔
林书豪绝杀取六连胜
魏碑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