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审美特征与演唱技巧运用探析

2020-12-07 05:56杨璐菡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演唱技巧审美特征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学遗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词的源起便是为了和乐而歌的唱词,意境远。声乐作品中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声乐实践者在演绎以古诗词为唱词的声乐作品时,常对其理解过于表面,难以完整诠释歌曲意境。本文以宋词声乐作品《青玉案·元夕》为例,分析其作品结构与创作背景,挖掘词文含义与意境,立足于对其审美特征与演唱技巧的运用探析,寻求对作品更为完整的表达。

【关键词】审美特征;演唱技巧;青玉案元夕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载籍丰富,云蒸霞蔚,其诗词曲赋构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精神宝库。唐诗与宋词并称为“双绝”,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其产生和创作,以及流传方式都与音乐有着密切联系。在新时代倡导“文化自信”的社会大背景下,各个高等音乐院校的声乐专业者越发重视对传统文化养分的汲取。以宋词为唱词的现代声乐作品的创作及演绎在业界具有广泛影响,对其发扬和探索的步伐坚定有力,行之有效。

一、宋词声乐作品审美特征

中国向来被誉为诗之国度,作品之繁富,流传历史之悠久。其中,词起源于隋,兴于宋。相比唐诗,宋词的创作本就是为了和乐而歌的唱词,其实“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也”,①继而又称作“曲子词”。无论是在词作结构及风格,或是其声乐作品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技巧等方面都有一定考究。

(一)古词声乐作品的文学性

词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文学体式。诗来源于生活,是用以言志或抒情的文学体裁,是作者显意识的活动。而词是在歌台舞榭的背景下产生的,早期的词就是给歌筵酒席之中的歌伎酒女配合音乐来演唱的流行歌曲。词的内容多是以歌颂美女和爱情为主题,词调蕴藉、清丽舒朗、悲欢离合、婉转多情,被称为“婉约派”,其代表词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②词与诗有一个很大的分别,词能够表达传述一种诗不能够表达的最美妙精微、最深隐的一种情思,词的语言给我们寻思和感动的回味过程很长。当词的价值逐步被世人认可,越来越多的诗人文者寄情于词。苏东坡和辛稼轩以洒脱豁达之气入词,气象恢弘,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词人多是依曲填词,曲名既是“词牌”,偶尔也有遇上好的词再谱曲。其中,一部分作品有的来源教坊、乐府机构等,有的是词人的自度曲;另一部分来自民间或是边塞域外之地,即所谓的“胡夷里巷之曲”;③再有一部分作品摘自琴曲、大曲、法曲、佛教道家等音乐曲调。词牌命名形式也纷繁多样,以词作内容、古人诗语、人名地名等方面为调名命名由来。常见的词牌名如:《念奴娇》是因唐代一位名唤念奴的著名歌伎得名;《扬州慢》的调名是以地名命之,同时也是姜夔过扬州时的自度之曲;出自唐朝教坊的词牌《浣溪沙》;而《水调歌头》则是摘自唐大曲隋炀帝的一首《水调歌》;《青玉案》则是以汉代张衡诗语命名,“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二)《青玉案·元夕》文学意境

《青玉案·元夕》是一首婉约风格的传统题材的词,上阙三十三字,下阙三十四字,不同之处在于上阙起句后三字一段的叠句,在下阙变为七字排句。从表意上来讲,词的上阙写的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致,织造出一个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的佳节夜景;词的下阙则写词人却在熙攘的人群开外灯火稀少处,寻觅到一位清新淡雅、超凡脱俗的意中之人还未归去,似有所待;而实意却是该词通过陶醉于欢乐景象而“笑语盈盈”的丽人群女与独待“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之间的强烈反差。词人这种将寓意隐而不露的表现手法,令其更加蕴藉、耐人回味,同时也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近代学者王国维就将此词的最后一句作为备尝艰辛后终于豁然贯通的第三种境界。

作者辛稼轩为南宋词人,出生于将门之家,又在金人所统治的北方长大,从而受到一些带有北方所谓“燕赵奇士”的侠义气概影响。辛弃疾自小精通军事韬略,能文能武,是一个能够在国土分裂之际为国家、为民族建立伟业的人物,奈何只能效忠偏安一隅、苟且图全的南宋小朝廷。其一生主战,直到晚年才盼到当政者终于敢与金人动兵之事,却无奈将兵领军的却只是一些纸上谈兵的膏粱子弟,视其克敌制胜的兵略为敝屣。《青玉案·元夕》所作大致是辛弃疾正值壮年,在前往临安任职时期。辛弃疾一生怀志不遇,晚年赍志而殁。而今不少词学家在说到落落寡合悄然独处的“那人”时,更像是词人在说壮志未酬的自己如此格格不入,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④

(三)古诗词声乐作品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技巧注意

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大致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从久远年代流传而来,或者借鉴其他乐曲填诗词而作,古风古韵,经典和唱,如《阳关三叠》;另一种则是现代作者依着好诗好词好意境,随韵而生新的旋律,恍如隔世,再唱古今。诗韵和意境是古诗词歌曲的主要特征体现,升华情感,从而达到精神领域的高度。其音樂作品音乐特征主要表现在:作品大多篇幅短小精练,歌词具有吟诵性,旋律舒缓,节奏平稳,情感表达含蓄朦胧,风格明显,意味深远。“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⑤在吟唱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演唱技巧,更需要注重情感、唱腔、节奏等多方面的表达。

1.气息控制、注意声音的连贯性

歌词工整,旋律悠扬,且节奏较为平和的古诗词声乐作品在演唱时气息的控制和声音的连贯性显得尤为重要,呼吸起伏太大和声音不连贯都会影响古诗词古朴典雅的韵味。这类作品在演唱时往往要求气息平稳,气息带动声音,张弛有度,婉转流畅,其部分延长音要有充分张力,强弱收放自如,才能做到寓情于景。

2.咬字归韵,音色饱满

多数声乐老师在指导学生演唱古诗词作品时要求学生在字正腔圆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诗词,模仿古人吟诵时的气质和语气语感。古诗词声乐作品的歌词都是极具韵律和节奏的诗词,个别通假字或多音字一定要在理解诗词含义的前提下正确读音,调节口腔内咬字发声音色的饱满和圆润度,加上优美的旋律,歌唱起来更加动听有意蕴。

3.情感把握,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

在演唱古诗词声乐作品时,首先需要仔细品读诗词本身,理解作品文学含义,精确到每一个字词的表达;其次要树立作品的人物角色感,梳理故事的前因后果,把握情感深浅,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增强歌唱的表现力;最后要掌握作品整体情感基调,作演唱细节处理,明确个人情感态度,营造正确的歌曲意境,从而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二、《青玉案·元夕》审美特征与演唱技巧的运用探索

辛弃疾作为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之一,却在这首词里藏进清丽委婉之态的另一面,动静皆宜,画面感栩栩如生。作为声乐实践者,在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应当将审美特征与演唱技巧的合理运用作为思考前提,这也是古诗词声乐作品不同于其他风格类别作品的主要特点之一。以敖昌群作曲版声乐作品《青玉案·元夕》为参考,该作品是一个调性为A羽清乐七声调式的并列单二部曲式结构,前奏有11个小节,主和弦为主要音,以八分音符为单位琶音上行,低音以四分音符为单位主音下行级进,反向的进行具有张力。从第12—32小节为第一部分的复乐段,四个平行同头乐句起承转合,完整地诠释了整首诗词的内容和故事开头与情节转折。

(一)“元夕”之景

词的上阙描写了元宵节之夜灯火辉映、歌舞并陈的热闹场景。这是平行同头复乐段的第一部分,行板进入,由主和弦开始,主音重复后向上三度,以此为全曲主题,围绕主题发展。伴奏上使用和弦分解琶音连续上行,后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柱式和弦进行,主题相同,情绪上慢慢加强。在演唱时,旋律中出现比较多的长音和连音,在演唱技巧上需要有层次地进行处理,不能一概而论。不仅要控制气息的平稳与递进,并且这些长音上的唱词都要严格归韵,要比念的时候更为讲究。起句“东风”即春风,一夜间吹开了千树万树姹紫嫣红的“繁花”,实为灯火辉煌,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东风”的“风”字要从字头归韵到eng,“夜放”的“放”字要从字头归韵到ang,“树”字从字头归韵到u;也“吹”落了漫天的焰火如星辰般闪耀如雨。“落”字从字头归韵到u再到o,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要间断,“雨”字归韵到ü。这一句是第一句,在演唱时要多一点气息入声,似一种缓缓讲述的语感进行演唱。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力度较弱就没有情感起伏,随着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来起伏情绪,自然过渡。

装饰华美的车马载着倾城而出的佳人们,流香溢彩。“马”字从字头归韵到a,“车”字从字头归韵到e(a),这里要说明的是“e”的发音口腔较扁,会显得不饱满圆润,所以根据演唱习惯可以多点开口音“a”的感觉去唱“车”。“路”字从字头归韵到u;“凤箫”是箫的美称,“玉壶”指代明月,也有学者认为还可以是指灯,“鱼龙舞”该是汉代“百戏”种类,此处应指鱼形和龙形的彩灯。从字头归韵到元音的长音词,“动”(ong)、“转”(an)、“舞”(u),其实除了强调长音的归韵,其他字同样可以进行,会使得演唱音色更为统一和饱满。元宵之夜月光流转,音乐声四起,彩灯起舞,欢歌人乐的热闹景象。演唱者在演唱到这一句歌词时要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眼见的耳听的鼻闻的都要切身感受,所以演唱时可以多一点洋溢的情绪,这是起承转合的“承”。

(二)佳人之姿

上阙写景,下阙则是写人。相比前两个乐句,第三个乐句开始的演唱要更为流动,写景的部分词人很多地方用了想象和比喻的方式半真半幻描述,如果说起的前面演唱气息多一点为“虚”,那么这里开始的后面部分需要“实”唱,词人看到的人是真实的,这部分的描写也更为现实。“儿”字与“车”字同理,归韵时要向开口音“a”靠齐,“柳”字应演唱习惯归韵到ou更合适,“缕”字从字头归韵到ü,“蛾儿”“雪柳”以及“黄金缕”这都是古代女子们在元宵节时特别佩戴的精美头饰,以彩绸或彩纸制成的,灵动飘逸,演唱时可以柔美一些。“盈盈”是展现女子声音轻盈悦耳,仪态美好,要归韵到in;“去”字同样从字头归韵到ü,庆祝元夕的佳人们盛装打扮,欢声笑语,婀娜多姿,路过留香。这句是起承转合中“转”的乐句。

最后一个乐句为“合”的部分。众香之中反复辗转寻觅,忽然之间,峰回路转,眼前一亮。目光所及之处,没有星火灿烂,没有载歌载舞,只有那一抹青衣独自站在那铅华散尽的灯火阑珊处,如此格格不入,却又清丽脱俗。这一句词也是词作《青玉案·元夕》的点睛之笔,是被前面所有笔墨烘托出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情绪上需要有所推进,要强调从字头归韵到元音字母的歌词:“里”(i)、“他”(a)、“度”(u)、“首”(ou)、“处”(u)。到这一乐句结束,原位柱式下属和弦到属和弦再回到主和弦,且旋律位置为主音,完全终止,但主和弦延伸且伴奏织体部分低音部分保持八度主音不变,高音部分主和弦级进向上,增强感染力,进入副歌。

(三)“那人”之态

第二个乐段是本曲的副歌部分,围绕着最后一句歌词反复展开。如果说复乐段中的最后一句词是表达词人蓦然回首看到意中人的那一刻的情景,那么副歌部分反复就不仅仅只是那一个场景,还包括思考、感叹、抒情的种种情绪反复和升华,也是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音区达到全曲最高。伴奏上音型加密,以全十六的节奏不断渲染音乐色彩,作品最后三小节是尾声,主和弦长音,巩固调性。在刚进副歌演唱第一个“蓦然回首”时要注意不要情绪起得太大,这一句可以稍抑。到这个乐句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前可以做气口准备,这个“处”字给了渐强四拍,先抑后扬要用在这里。然后快速换气的同时也要控制气息平稳,因为下一个乐句第一个音就是全曲最高音,气息太急促会使高音很突兀,气口准备不充分可能导致高音失真,稳定气息从高音处继续流动演唱两个“蓦然回首”后调整呼吸,情绪慢慢收拢,意远悠长地去唱最后的“那人”,情绪集中,呼吸平缓。最后重复的“灯火阑珊处”的“珊”字处渐慢,建议在“处”之前换气,最后一个字要唱远,把思绪升华至远方。这个“处”字连着五拍时长,所以不能着急,口腔位置放松慢慢唱出去归韵。这首古风作品演唱感情基调应该是婉转深情的,情绪分三个层次逐步递进。许多词学家或诗词爱好者在对辛稼轩的生平及这首词的研读中对“那人”的理解是有不同认知的,大部分词学家认为这是词人借清丽脱俗的意中之人来寄托自己壮志未酬,不遇伯乐的哀思和希冀,但也有部分词学爱好者认为这就是一首爱情之词。演唱者在对这类古诗词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应该认真研读作品内含的深意和词人的寄托,但借作品来表达自身情感的演绎也未尝不可。无论是哪一种情思,对古诗词的基本理解应该做到准确,同时也该对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提出高要求,如果對作品本身都难以解读,又何谈二度创作呢。

综上,充分理解《青玉案·元夕》诗词情感,将其文学审美特征与演唱技巧相互融合,从而达到更加完美体现的二度创作。以宋词为唱词的现代声乐作品是文学与音乐结合的体现,在演绎宋词声乐作品之前应对该诗词进行深入分析和充分理解,注重声乐实践者个人文学素养的提升。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凝结、文人历史的印记,对于经典的传承也是时代永恒的主题,更是对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注释:

①选自《艺概·词曲赋》。

②选自清初学者,沈谦,《填词杂说》。

③《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④选自《艺蘅馆词选》。

⑤选自《琵琶行·并序》。

参考文献:

[1]孙京荣.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

[2]李宗为.词中之龙辛弃疾:《稼轩词》导读[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3]辛弃疾.辛稼轩词选[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8).

[4]孔卓.中国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艺术科技,2018(8).

作者简介:杨璐菡(1993-),女,汉族,四川广元人,应届毕业生,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民族唱法)。

猜你喜欢
演唱技巧审美特征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
论情感控制在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