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研究

2020-12-07 06:16王宇晗韩晓莉
西部学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数据分析高校

王宇晗 韩晓莉

摘要:依据“寻找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与“寻找全国百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校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目前存在着体系不完善、观念不到位、实践教育扶持力度低、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高校要建立健全“知行合一”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转变生态文明实践教育观念,加大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的扶持力度,搭建新形式的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平台,以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百强社团;百强暑期实践;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0-0101-04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成果,新时代高校必须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点任务。高校在培养生态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理论教学来促进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更要通过实践教育活动来检验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的应用,进一步达到生态文明教育的“知行合一”,培养出具有基本生态文明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研究內容

本文首先对所筛选出的“寻找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与“寻找全国百强暑期社会实践”(以下简称为“双百”活动)活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从“双百”活动的环保类活动占比情况、环保类活动所属学校所在地区分布情况、环保类活动中双一流高校参与度情况三个角度对高校生态文明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当下多数高校生态文明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改善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的不足之处,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源于“双百”活动的获奖名单,该活动由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全国数百所高校主办。本文以2017—2019年“寻找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活动(以下简称为“百强社团”)与2016—2018年“寻找全国百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为“百强暑期实践”)的获奖名单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双百”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数据筛选,人工检索出环保类百强社团与环保类百强暑期实践团队,并归纳出参与活动高校的所在地区和类型。

三、基于数据分析的高校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现状

(一)“双百”活动中环保类活动占比较低

据图1所示,在“百强社团”活动中2017—2018年环保类活动占比23%,其他类型占77%;2018—2019年环保类活动占比12%,其他类型占88%。相较于2017—2018年环保类活动总数,2018-2019年环保类社团的数量从23个下降到12个,整体趋势明显有所下降,环保类社团占比较低。在“百强暑期实践”活动中2016年、2017年环保类实践团队各占总数的5%,其他类型占95%;而2018年环保类实践团队占比9%,其他类型占91%。与2016年、2017年相比,环保类实践团队的数量有所增长,但总体上环保类实践团体占比仍较低。

(二)“双百”活动中环保类获奖团体所属高校所在地区分布不均衡

根据图2所示,2017—2018年百强社团中环保类社团所属学校在地图上分布较为不均。其中福建、山东、浙江、江苏位于华东地区共有7所学校,湖北、河南位于华中地区共5所学校,河北、山西位于华北地区有4所学校,可以看出百强环保类社团所属学校多集中在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其中山西和湖北两地百强环保类社团所属学校数量最多。由图3可知,与去年相比2018—2019年环保类社团所属学校地区分布较为均衡,但整体上大多数社团仍位于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其他地区环保类社团所属学校仍分布不均。

根据图4可知,2016年环保类实践团队所属学校所在地区分布十分不均衡,北京位于华北地区共1所学校,湖北、湖南共2所学校位于华中地区,浙江、上海位于华东地区共2所学校,分布十分集中。由图5可知,与2016年相比,2017年环保类实践团队所属学校所在地区分布范围扩大,除东北和华南地区各有一所学校外,其他3所学校多分布于华北、华中地区。由图6可知,2018年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所属学校所在地区分布更为密集,共有8所学校集中分布于华中和华东地区。

(三)“双百”活动中环保类活动双一流高校参与度较低

图7为2017-2019年“百强社团”活动中环保类社团的双一流等高校所占比例。由图可知,2017—2019年其他类高校参与“百强社团”活动较为积极,参与数量从84所学校增加到94所,但在环保类社团中,其他类高校的参与数量则明显减少,由20所学校下降到12所学校。而双一流高校与其他类高校相比参与度较低,在2017—2019年中共有东北林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3所双一流高校,双一流高校参与度较低。在2018-2019年出现双一流高校环保类百强社团的“零入选”情况。

图8为2016—2018年“百强暑期实践”活动中环保类实践团队的双一流等高校所占比例。从总趋势上看,双一流高校总体数量不断减少,由2016年的31所学校减少到2018年的29所,而其他类高校数量则明显增加。在环保类实践团队中双一流高校参与度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2016年共有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3所双一流高校,2017年只有北京科技大学1所双一流高校,2018年共有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3所双一流高校。虽然双一流高校的参与度在2018年有明显提高,但整体趋势上双一流高校的参与度与其他高校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四)结论

通过上述对比情况得出以下三点结论。“双百”活动中环保类活动占比较低体现出高校对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的忽视。环保类活动的参与数量少主要是由于高校缺乏健全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高校在实践教育上的缺失导致其无法积极地引导学生并组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规模环保行动。

“双百”活动中所属学校的地区分布不均衡体现了地区政策支持对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政策扶持与政策落实同样影响着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的发展。由于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政策如何落地的认知不同,奖励激励等扶持政策的缺失将无法吸引学生继续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

“双百”活动中双一流高校的参与度低体现了双一流高校对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忽视。高校管理层的忽视再加上大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导致了双一流等高校的参与度呈现下降趋势。

四、原因分析

(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不完善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不健全导致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的缺失。目前我国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主要由独立的环境专业教育、思政课生态意识教育、校园生态文化教有等要素构成,但具有生态文明的要素却并未形成实际意义的体系,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理念、机制和路径[1]。大部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在实践教育上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机制。

(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观念不到位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也做出了相应的生态文明教育政策规定,但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政策如何落实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上级的重视与高校的漠视形成鲜明对比,高校管理层没有从观念意识上重视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缺乏积极的观念去引导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

(三)高校生态文明实践教育扶持力度低

高校对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的扶持力度与生态文明实践教育活动参与度直接挂钩。积极的政策引导、丰富的教育资源、专业的教师团队等因素对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的最终成效产生巨大影响。学校的扶持力度低,致使生态文明实践教育无法对学生产生较为深远的辐射作用,高校生态文明实践教育仅仅在有限范围内产生有限的作用[2]。

(四)高校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化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实践活动过于形式化。一方面体现在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未形成主线上。许多高校只追求活动的频次而忽视活动的质量。另一方面体现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缺乏延续性上。短暂形式化的环保活动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缺乏践行意义,无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行动中去。

五、高校生態文明实践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知行合一”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高校应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建立完整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应重视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生态文明知识,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同时高校要加强理论教育,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知行合一”教育体系。

(二)转变高校生态文明实践教育观念

高校管理层必须要从观念上清楚认识到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针对自身的生态文明教育发展状况,制定出有明确教育目标、理念和机制的生态文明教育政策和教育方案。将生态文明实践教育提高到制度层面上来,制定生态文明教育的评估考核标准,并将具体的实践情况和实践成效列入评估范围,以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三)加大高校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的扶持力度

首先,高校要加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配备专业老师作为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以增强活动的专业性和影响力。其次,要提高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并实施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参与“双百”等类似活动。最后,高校应努力打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教育氛围,要注重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

(四)搭建新形式的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平台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态文明实践教育也可以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与平台,与传统的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创造一种新的教育形态”[3],搭建起新型的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来大力宣传生态文明活动并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其积极参与到生态环保活动之中。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到民族未来的永续发展,而高校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实践教育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吸引学生加入更多的生态环保活动,将生态文明理论践行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只有高校重视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并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最终达成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郭永园,白雪赟.绿色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打开方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

[2]彭丽华,刘福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6(4).

[3]邵小晗,邵辉,毕海普.“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4).

作者简介:王宇晗(1997—),女,汉族,天津人,单位为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通讯作者:韩晓莉(1971—),女,汉族,湖北老河口人,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治理、行政管理改革。

(责任编辑:李直)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保督察背景下地方政府生态文明绩效考核—问责联动机制研究”(18BGL207)、海南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研究”(Hnjg2018ZD-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数据分析高校
我校如何利用体育大课间活动解决男生引体向上这个薄弱环节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基于读者到馆行为数据分析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建议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