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心理学思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

2020-12-08 01:11
山西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思想

王 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总书记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国运、关乎民族未来,并对思政课教学指明了具体原则、方法。近些年来,各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思政课的教学实效与党和国家的要求相比、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甚至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如何尽快改变现状,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是当务之急。

一、高校思政课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实际接触大学生、进入思政课堂听课、看课等多种形式了解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表现和思想述求,发现了“低阶性、陈旧性、没有挑战度”的水课还普遍存在着,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从学生上课的状态来看,学生抢最后排座位,造成教室里前四、五排没有学生;课堂上,抬头率不多,学生开小差的不少,带着耳塞来听课,看手机、玩游戏,睡觉,说话聊天,教室里乱哄哄,认真听课为少数;能够提出问题与教师交流的几乎没有了。学生不坐前排,意味着学生根本不想来听课,只因学校有管理办法,不得不来,否则会影响成绩;学生上课不抬头,说明学生没有心思听课,在忙着做与本课程无关的事情,“人在曹营心在汉”;学生提不出问题来,说明学生没有认真学习,没有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力,只关心期末考试考什么,提出的问题都是与考试相关的,如果开卷考试,他们就更不上心学了。这些是大学生上思政课的一些表象,表象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深层次的问题。

教与学这对矛盾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学生上思政课的状态表明思政课供给的产品不符合学生的需求,这就意味着教师没有提供出令学生满意的课程,表现在:

一是有的教师理论功底欠缺,甚至有的连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都没搞清楚,站在讲台上自己都糊涂,只能胡说一气;二是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上课专讲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和笑话,虽然能赢得学生一时哄堂大笑,但是笑后反思学生会因为没有得到真金而心生反感;三是有的教师靠课堂的形式征服学生,打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旗号,实际上收效甚微,包括一些翻转课堂形式,只有极个别学生有收获,而绝大部分学生成了旁观者;四是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甚至有的读一段教材内容,然后便胡扯海讲,口若悬河,所讲内容与教学要求毫无关系,更有甚者还有讲错的、讲歪的;五是教师讲课语言不规范,以至于唠家常,有菜市场的感觉,降低了大学课堂的神圣和尊严;六是有的教师讲课过分依赖PPT,PPT不是图文并茂,而是教案的翻版,教师离开PPT 便不会讲课;七是有的教师对课堂缺失管理,没有掌控课堂的意识,心态倒是好,不管学生怎么乱,都能把课讲下去,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等等。这样的教学状态,学生怎么能满意和接受呢?供给的产品不谈优质连合格都成问题,何谈让学生喜欢?

二、高校思政课“水”之源

思政课堂的“水”从哪里来?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根源在于教学的供给侧。过去常认为大学生不喜欢学习思政课是由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不论教师怎么讲都改变不了社会环境,现在这种观点已经不能立足了。新中国成立70 年的巨大成就已经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中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已经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自信。今天相信马克思主义、相信共产党、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越来越多了。思政课的社会大环境明显有利。十八大以来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书记习近平多次强调思政课的重要性,并对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思政课应该怎么上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全社会立德育人的氛围逐渐浓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思政课的“水”应从教的供给侧找原因,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是主要问题。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理论功底不牢、学生困惑的思想问题解决不了等。个别思政课教师自身存在着责任心不强、精力投入不够等问题。

反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渴望上课的欲望十分强烈,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兴奋状态等等与思政课堂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当然,这两门课程本身有很大差异,但是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是有共性的。心理学课堂开展的是深入学生内心的教育活动,不是空洞地讲述理论,紧紧抓住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心理困惑、心理异常等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才收到了如此好的实效。而思政课脱离实际,脱离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本身,甚至空洞地说教,针对性不强,很多道理都浮在空中,没有接上地气,受到学生抵触、排斥也是很正常的。

三、借鉴心理学思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路径

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解决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关键在供给侧教师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借鉴心理学的思路探究思政课提升实效性的路径。

从大学生喜欢上心理学课来分析,心理学课堂抓住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紧紧围绕学生想什么来开展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强烈的获得感,解决了大学生的心理困惑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符合大学生的思想需求的心理特点才能富有成效。过去,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如此艰巨复杂的革命任务,就是特别注重依据人民群众的心理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把群众的需要、愿望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他们用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一切工作的根本依据。2016 年2 月,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也特别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新闻舆论工作一样都需要事实和分析,少空洞的说教,心理学就正好符合了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事实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只有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相一致,才能取得成效。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来施教,将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预测和控制大学生的社会行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真心讲好思政课绝非易事,思政课教学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学生,正如总书记所言,青年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期”,有思想但是不成熟,有思维但是易走偏,在这个阶段完成塑造灵魂的任务实属不易,非潜下心来下苦功夫不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实效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有问题意识,找准大学生思想需求,根据思想需求,对症下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学生思想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三方面:

一是根据思政课的功能定位,寻找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现实困惑问题。现实困惑问题往往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思政课堂一方面敢于直面问题,不回避问题,彰显思政课堂的当担和责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给学生解疑释惑以求达成共识,完成思政课堂价值认同使命。

二是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在体系探究蕴含的理论逻辑问题。理论是思政课堂解疑释惑的根基,理论的魅力在于它的深度,在于它的内在的逻辑严谨,在于它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更彻底。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思政课堂探究理论是主线,以理服人是根本。

三是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探讨学生的内心需求问题。学生内心需求问题更是学生渴望解决的问题,思政课堂的使命不是停留在本本上,而是要解决问题。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就是在改造世界。

思政课只有敢于面对思想问题、解释思想问题、解决思想问题才能收到实效、有的放矢。才能吸引学生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进而提出新问题,不断反复实现螺旋式上升,在更高层级上达到思想认识的统一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思想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