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全面人性思想构筑绿色生态文明

2020-12-08 19:48蒋晓婷
山西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动物性社会性本能

蒋晓婷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昆山 215300

一、生态危机中人的自然动物性因素

从人类的起源来看,人是从自然界中走出来,演化为现在具有理性思维、社会性的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具有和其他生物一样的动物本能。对于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动物性,它只能是随着人与人交往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发展得到节制与约束。人性中的动物性因素在人性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探讨当今社会产生的各种现象,尤其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和解决的深层次根源时,不能忽视和抹杀人的动物性本能的存在。

人的动物性本能的存在,使得个人在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关系中,总带有一些感性因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个人的行为准则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依靠于自己内在的动物性本能。这种动物性本能的内在机制是“趋乐避苦”原理。快乐主义代表人物亚里斯提卜提出“肉体的快乐比精神的快乐更强烈,所以肉体的快乐优于精神的快乐”,“现实的、眼前的、感性肉体的快乐才是真实的快乐”,强调“快乐是善,即是应该追求的东西;不快乐或痛苦是恶,即是应该避免的东西。”①人性中的动物性没有善恶之分,但有“度的规定性”。纯粹动物的本能,不足以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也没有伦理道德探讨的必要。在生态伦理中,纯粹的动物性,只会加剧生态的不平衡,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危机恶化。而真正的人类社会、文明社会,应该是人的动物性随着社会和历史的进步不断得到度的节制,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不断地和谐统一的过程。然而到了现代社会,环境恶化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反而越来越严重,温室效应,泥土流失,冰川融化等,无不显示生态危机,显示着人性的危机。现代社会中生态危机爆发最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人性中动物性因素的高度膨胀。现代社会最明显的特征是“现代性”,人性在现代性的影响下,以个人快乐和享乐为核心的动物性本能被不断放大,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个人可以不顾他人,将他人视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更何况是自然。自然在动物性本能膨胀的个人面前,经常错误地被视为与人对立的客体,个人的存在就是为了征服自然、占有自然。古代儒家提倡的“天人合一”的关系被无情地打破,现代性俨然使人类成为了宇宙间的“一”,成为自然的主人,成为主宰万物的“上帝”。人类自信的高度膨胀,以人类自身为中心的想法,并不意味着人越来越追求和确认人的价值、尊严,不意味着人在追求人之为人,反而是对人之为人本性的违背,是对自然的漠视和叛离,这是人性的异化。

人的动物性在处理当代环境问题时仍然会存在,也不可能完全磨灭。人的动物本能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是自然存在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这不是人性的全部和绝对,不应打着人性有动物性的旗帜为自己破坏自然的行为做辩护。高度发达的文明的社会,美的环境,人的冲动、自私的动物性本能应该是最低限度的。人的动物性本能应该符合自身和生态的需要,而不是纯粹个人欲望。在自然可承受的范围内,人的需要是合理的、有道德的,“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②人性如果演变为只有无穷无尽欲望的动物性,演变成为一心占有自然,满足自身享乐的贪欲,这便与禽兽无异,也不具有道德意义和价值。生态伦理的目的是使人性符合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人性中无节制的动物本能和感性情感节制到合理范围,达到“天人合一”、“天人同感”,实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状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二、寻求人的社会性和理性之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论中,人性特征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除了具有动物的本能以外,还应该具有社会性。单纯的自然动物性,对于生态危机的解决不起到挽救的作用,反而会加剧恶化,产生康德哲学中“人为自然立法”的境地。人作为目的,可以任意地,肆意地对待自然,将自然作为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生态危机的本质是人作为动物的自然性危机,是人性动物化膨胀的结果。这种动物性人性论的结果就是导致在伦理道德价值上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道德价值选择,在人类行为上导致“损自然利自身”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行为选择。此时,自然在动物性人面前是绝对的占有,肆意的占有,自然对于人而言只是具有工具性的价值,自然的存在纯粹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对自然没有伦理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人类演化的进程告诉我们,动物本能不是人性的全部,也不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区别。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具有动物不具有的理性之光。斯多亚学派认为人有理性和德性,“在工具性地使用理性之后,为了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出于理性自身的缘故尊重理性的实践。如果我们被告知我将不用为我的生活制定理性计划,因为我要通过计划达到的每一件事物将在毋需计划的情形下提供给我,那么我将认为我被剥夺了某种对我至关重要的东西——通过运用我自己的理性来控制我的生活的可能性。”③德性与理性相联系。笛卡尔将理性视为人的本性和自我的本质,“我思固我在”,理性是人的“判断和辨别真假的能力”,强调理性的绝对权威。斯宾诺莎提出情感与理性原理,在处理情感和理性问题上,把理性看作是满足情感的手段,同时它是最高的目的。人性中因为有了社会性和理性的成分,使得我们在对待自然的过程中,不是纯粹的动物行为模式,而是要考虑到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赋予自然及自然存在物更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关怀。在人的社会性和理性之下制定的,体现它们的本真的道德、法律、哲学等以其独特的功能规范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生态伦理道德观念和规范着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思想和行为,它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生态伦理观念是人类在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目标,它是来自于人类共同的实践生活。生态伦理观念是具有普遍共识的观念,就此意义上它是人遵循内心法则的自律部分。而生态伦理规范作为外在的规则,它以他律的形式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并通过特殊的心理内化机制,将他律转化为自律的形式。

三、人性的统一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

纵观人类历史和自然发展史,从最初的原始人盲目崇拜自然,臣服于自然脚下,到工业社会征服自然,再到现代社会认识自然,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生态伦理道德随着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而不断呈现出新的思想火花。这些新的火花指建立人性的统一和完善之上,即人的动物性的节制和社会性、理性的完善。完善的人性使人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单一的方向,不是单纯的敬畏自然或者单纯的征服自然,而是人与自然的双向关系,人要热爱自然母亲并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人热爱自然之母是“人为自然而存在”,人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是“自然为人而存在”,这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双向关系。人性的美反映着自然的美,人性的恶反映着自然的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和谐统一之上,即人与人的关系要达到马克思所弘扬的共产主义阶段,“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④

生态危机的真正解决要靠人向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要使人性中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达到人性之美。如果仅仅是依靠技术手段、政治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去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那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取得的是短暂的收益而不是长远的。例如法律法规规定工厂减污减排,如果发现工厂偷排污水,会对其进行经济处罚。但这样的经济和法律手段只是在政策的压迫下被迫进行的,它只在很短的时间内和很狭窄的范围内制约着人们的某些自私自利的行为。一旦缺少了外在的监督机制,人们只顾个人利益最大化,不顾自然的行为就会重新出现,甚至越演越烈。以强制性手段为方式的外在力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暂时的,力度不够。只有从人性角度探讨生态问题的最深次根源,帮助大众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才能找到保护现代社会绿色生态的有效长远措施,实现人与自然的本质的统一,人善待自然,自然哺育人类,共同促进人类历史和自然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实现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结合,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注释:

①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5.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5.

③[美]特·欧文.古典思想.第211 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1.

猜你喜欢
动物性社会性本能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the Walking Dead
逆本能
逆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