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思维方式在汉英句子结构中的异同

2020-12-08 01:11胡嘉伟
山西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西方人主语汉语

胡嘉伟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一、引言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随着中国自2001 年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在经济贸易领域合作和发展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尤其是英汉互译这一块。因为西方国家有自己的语言,不一样的语言就有不一样的思维模式,换句话说,思维决定了语言,控制并且影响着语言材料的选择以及语法规则的遵守,并且语言也反过来制约着思维,思维方式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文化以及生活方式造成的。进而构成了语言的差异,语言的差异在句子结构中体现的非常地明显。汉英的翻译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英汉翻译准确性可以减少各国之间的偏见和误解,达到和平共处的友好局面。

二、东西思维方式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因素导致了本地区特有的文化,特有的文化也就限定了特有的思维。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这样的地理环境相对稳定,收到自然灾害侵袭的概率比较小,从而使人们一味的追求安稳的生活环境。并且在哲学思想上追求的是“天”“地”“人”“物”“我”“宇宙”的和谐统一。人们的主观性意识很强,总是以主观意识去感受世界,感受自然,形成了感性思维。而西方国家地理环境是动荡的,他们生活在天气及其气候非常恶劣的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海洋文明使他们表现出来个人英雄气概,以及剥削和掠夺。具有很强的战斗欲以及征服欲。所以这两种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的性格,最终导致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三、东西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

(一)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我国文化推崇天人合一,国人都用主观性很强的意识去感受和理解自然,所以长此以往形成了具象思维,所谓的具象思维,也叫做具体思维,是用具体并且形象的词汇来表达抽象的名词概念,用主观性很强的想象以及华丽的辞藻来烘托氛围,从而表达一定的情感。形成了类比推理的思维模式。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尚象”之说,通过一切现象来认识并且了解客观规律。在中医里就有“把脉”“观面象查舌色”的说法,意思是通过把脉的方式就可以知道身体情况,通过查舌色就能了解你的状况是好还是坏。这里的话都是用具体的名词了解客观规律,表达一种抽象的概念。但是西方国家是抽象思维,这和他们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所谓的抽象思维就是指用抽象的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西方国家使用抽象名词的概率比东方国家大的多。西方文化从古希腊、古罗马时,就有“尚思”的传统,西方人注重逻辑与形式论证,形成了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思维形式,偏重抽象的思维方式。汉字是象形文字,音义形都有很强的联系性,是具体的。但是英文中的意思和所对应的形式是任意的,他们之间是没有任何的联系的,是抽象的。比如,在汉语中我们有个成语叫做“胸有成竹”。表示的意思是很自信。用具体形象的词汇“胸”和“竹”来表达这一个概念。但是我们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我们就不能直接这样翻译,因为西方国家人的思维是抽象的,我们要用抽象的表达意译。翻译成:“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在比如汉语经常说“她笑的像朵花”这里我们不能直接翻译成“she smiles like a flower”这样的直译西方人很难理解。因为意译为“she smiles beautifully”用抽象的名词来表达。

(二)曲线式思维和直线式思维

国人是曲线式的思维,所谓的曲线式思维就是先阐述一下主题的重要性,然后从侧面来进行说明,阐述外部环境,最后来表达其中心思想,所以汉语的表达都是中心思想在后。这和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莫大的关系,与中国人为人谦虚的品质以及性格的内隐有关。汉语是意合,所以句子中间的连接全靠意义的衔接,不用过多的连接词来进行衔接。从表面上来看,句子间结构松散,逻辑和推理性不强。而西方人是直线式的思维,直线式思维就是先表达中心思想,然后在一一进行阐述,先表态,然后在叙述,先表达观点然后再阐述事实。也就是说,西方人在语句中表现为开门见山,中心思想在后句子间通常用连词、代词、介词、分词等一系列的关系词来进行连接,达到句子在语法功能和逻辑上的双重完整。所以这和汉语的表达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比如下面的这个例子: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

施晓菁翻译为:As for the over-forties,some have strained their muscles by pulling for eight or ten years and are content now to take second place.这里的翻译既把原文的那种感情表达了出来,而且还翻译成英文的时候,译者对段落内的语序做了适当的调整,特别是译者增加了适当的连接词,使句子符合语法和逻辑,前后衔接紧密,符合西方人直线式的思维方式。

(三)主体型思维和客体型思维

国人的思维的主体型思维,主体型思维是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所以往往从自身的角度来阐述问题,强调人对物,人对事情或者人对人产生的影响,这和中国从古至今崇尚“人本”这一思想有着联系。所以国人的话语通常是以人作为主语。有的时候,只要是主语很明显的句子,我们常常不用会省略而不是隐去。所以在汉语中不会要求每一个句子都要有主语。也就形成了主体型思维。而相反,西方人把主客体分的很清楚,强调客观事物对人以及人的思维的影响,表明了物对于人的影响。所以在英民族的语言中,主语通常是以无生命的物作为主语也就是以非人称做主语。重在强调物对于人以及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的影响。在英语的语法中就是要求每一个句子都要有主语,但是汉语不是。就比如在描述天气的时候,英语中也会用“it”作为形式主语,而在汉语中就没有。所以英语就出现了另外的一个特点就是多被动句,而汉语多主动句。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了解,例如:

(1)The shining car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 left a great impression on me.

(2)The action he took made me feel uncomfortable.

从这两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来,英语句子中用非人称做主语,从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使句子更加的形象和逼真,也符合西方人尊重客观事实,重形式和逻辑。我们把上面的英文翻译成中文是这样的:

(1)我对城市中心那辆金光闪闪的车印象非常深刻。

(2)他做的事情让我不舒服。

这就很明显,国人是比较注重人的主体性的,主要是强调人对物或者人对人的影响。所以人经常被用作主语。

(四)结语

东西方因为存在不同的语言,所以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的差异最终体现在句子结构中。当在翻译的时候,要知道翻译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思维活动。要注意汉语是意合,英语是形合的语言,所以翻译成英语的时候要运用各种的连接手段,这样才能保留原文作者的风格。为了更准确的翻译,译者还需要将自己融入到西方的文化中,要不断的提高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敏感度。不断的去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能力。找出英汉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最后还要去大量的去阅读外国的文献,降低汉语的干扰。

猜你喜欢
西方人主语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葡语中零主语的语义功能分析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