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的应然引导

2020-12-08 02:26贾雪霜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青少年走进了饭圈。“饭圈文化”对于学生的三观养成有重要的影响。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正确认知饭圈文化,并在学校课程建设以及有效的德育活动方面做正面引领和疏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文明素养占据重要地位。

關键词:饭圈文化;学校网络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11.00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11—0017—0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独特的“粉丝文化”、“饭圈文化”。2020年受疫情影响,青少年对手机拥有和使用时间增多,很容易逐渐成为文娱终端的客户,并参与其中。“饭圈文化”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的三观养成、人格修养有深刻的影响,既有正向影响,也有很多负面影响。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深入研究并理性看待“饭圈文化”和“粉丝文化”,对参与饭圈的青少年要进行正确引导,消除“饭圈文化”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对学生的三观养成,身心健康发展进行应然指导。

一、饭圈和饭圈文化现状

“饭圈”是粉丝对自己所属追星群体的统称。又名“粉圈”,是“粉丝圈”的简称。粉丝一词来源于“FANS”,意为“迷”,正符合追星者对于偶像的情感状态。

20世纪80年代盛行港星,是中国饭圈文化的萌芽期。2005年,一场名为《超级女声》的选秀节目,开启了全民短信投票的方式,明星开始大量吸引粉丝,这一年被称为“追星元年”。而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粉丝们已经开始主动参与生产过程,他们不受时间、地域的影响,在追星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和价值,并形成了纪律严明、分工明确、行动力极强的粉丝社群,即饭圈。而饭圈组织的规则以及运作的状态就是 “饭圈文化”。

在我国,青少年已逐渐成为饭圈主体,但并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在追星,因此“饭圈文化”不算主流文化,更多是属于一种青少年的亚文化。2020年,受疫情影响,学校开展大面积线上教学,手机成为学生必备工具。明星成为更多女生关注和谈论的话题。网络上饭圈文化的影响也逐渐渗透到同学之间交往的话语体系。

(一)饭圈文化产生的个体心理分析

青少年追星,属于个体感情需要,向往成功,发现理想的未来自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文化观念和社会心理机制的不断发展,粉丝从个体追星转变为群体追星。青少年追星是自身娱乐的需要,也是身份被群体认同的需要,和社会文化环境参与性的需要。

4G 、5G时代的选择性,使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容,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圈子。年轻一代,则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圈层。有人选择谍战,有人选择仙剑,有人选择韩流,有人选择网文……各种网络平台为这些圈子的形成提供了空间,使不同的爱好者群体在各自的圈子内玩转得不亦乐乎。新浪微博便是这些平台中的典型,网友们因喜欢某个明星或组合,形成粉丝群体,集中在“超话”里。明星的经济公司,也为套牢这些粉丝,组织起各种参与讨论的新形态。明星就是他们的“IDOL”,粉丝们为所喜爱的明星进行打榜、购买代言产品等“应援”活动。衍生产品、广告摊位、投票打榜、慈善公益、杂志宣传、接机送机等形式一应俱全,有组织,有分工。

在社会心理学中,饭圈以偶像为主体代言人。偶像的成长之路也是粉丝自我实现(视之为事业)的过程,对于粉丝而言,偶像能填补他们理想中缺位的东西,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替代性满足的带入性心理,将偶像成长视为自己的成功,不遗余力地帮偶像制造话题,引入关注。新浪微博是一款为大众提供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2010年,新浪微博用户5000万,2012年12月注册用户2个亿。《2018微博用户发展报告》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有4.62亿,2018年娱乐明星微博的粉丝总人次达到167亿人次。“90后”人数突出,“00后”增速明显,多数为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单身、年轻、高知识女性。2020年受疫情影响,很多“10后”的孩子也参与其中。

正因为这样的群体是微博冲浪的主体,所以流量明星的制造就要围绕其需求来设定。属于性的缺位替代使有少年感、阴柔气的男性成为这类女性群体崇拜的首选,网上追星能满足她们泛滥的少女心或母性。因此,为了满足用户主体的幻想与需求,公司打造出这样的明星。近年来,男性偶像的点击率远远大于女性偶像。以前,化妆品都是女性代言,但是现在很多化妆品都是由年轻男性偶像代言,这就是明星的带货能力。

老饭圈逐渐隐没,新饭圈正在兴起,且粉丝主体为“00后”。“60后” “70后”,喜欢具有现实感的事物;“80后” “90后”,接受虚幻中带有现实的质感;而对于“00后”,虚幻之美则成了感兴趣的首位。于是,耽美、仙侠走出文学IP ,成为影视化作品主角演绎的内容。随着演员艺人对角色的塑造,通过各种媒体,走进观众视线。当角色塑造能引起不同年龄段受众群体的喜爱,那么这个群体组织的这个明星相关主题群体的“超话”及明星饭圈就产生了。他们日常交流、打榜、买代言,并期待着明星的新综艺和新角色。

(二)饭圈内部的组织结构分析

女孩子选择异性偶像崇拜,男孩子选择同性的佼佼者为心中的英雄。小学生中已出现追星族,初高中生则成为追星主体,粉丝的偶像多为男性,女生构成了粉丝文化的主体,因为女性更容易从众并容易具有补偿心态和爱恋心态。

粉丝内部分为“全能粉”、“战斗粉”和“数据粉”。“全能粉”具有绘画、剪辑、修图、摄影等技能,不断刻画心中偶像,扩大偶像的影响力。“战斗粉”凭借满腔热情讲道理、做宣传,因为能保护偶像并为偶像谋取利益,深得组织人心。大部分粉丝属于默默支持的普通粉,即数据粉,他们在“数据为王的年代”贡献搜索指数、数据冲榜、汇集人气、偶像排名,为偶像争取资源。粉群内部也会潜伏着“黑粉”和“脂粉”。“黑粉”,不是粉丝,是讨厌、抹黑特定偶像的一类人员的统称。散布黑料(不论真假)、促使更多人讨厌该明星。“脂粉”为职业黑粉,是拿钱办事的一类人,他们通过散布某一明星黑料,降低明星人气,为其对手争取机会。饭圈逐渐组织化、规则化、程序化、纪律化,共用一套话语体系,以群体方式产生联系,达到内部有序性。

(三)饭圈和饭圈文化产生的条件分析

1.流量双重性

传统媒体时代,“60后”、“70后”、“80后”接受媒体的方式,除了纸媒,就是电影和电视。电视节目的选择性、交互性、互动性是很局限的。网络的选择性、交互性、反馈性及时、充分。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规模性、可测性,使市场分析、舆情热度能进行精准定位。流量引导舆情热度,进而引导消费。流量和数据本身为文化转化为生产力奠定了正向的基础。但是由于数据的可操作性、人工刷量产业链的产生、专业机器程序的出现,使各种数据、流量频频造假之事难以避免。为了赢得更多的流量,企业推动(腾讯、微博榜单)、机构操纵、平台默许、粉丝参与,轰轰烈烈的大趋势让这个病态的产业链不断向前,形成了流量的负向作用。劣币驱逐良币,危及了社会的秩序,更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影响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水准。

时代向前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使得传媒业原有的生态被重新塑造,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社交媒体的爆炸式增长,实现了个体在传播需求和表达渠道的元创新和微变革。另一方面,舆论生态公私含混,新闻报道也越发受制于体制、法制、道德、伦理等问题的过度解读。社交媒体表达越来越情绪化、粗鄙化。算法分发技术引来媒体的伦理问题。算法黑箱、隐私侵犯、算法偏见、权力控制等技术频繁出现。流量数字化,是一切被量化,以数据说话的数字经济时代难以避免的,但是也正因为追求流量而产生低质量文化娱乐产品和网络戾气,而备受争议。

流量明星以及加工体系的存在,是市场和技术、资本发展的产物,有其合理产生的原因。但是新生事物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全社会不断努力,让其生态环境对全民族精神成长文化产生正向影响。对于制度、文化等建设还不匹配技术发展的时间段,学校教育对崇拜流量明星的青少年思想引导和行为引导不能缺位。

2.明星商业运营模式竞争的良性和恶性

互联网时代,注意力经济是娱乐业获利的方式。明星是最好的吸引大众关注的群体,打榜、分工是最好的凝聚买方市场的方式。于是造星公司联手文学网站、影视公司、播放平台,进行网络宣传,制作并贩卖周边产品,形成了文化娱乐的产业链条。

现在娱乐业的盈利模式与明星的流量、个人市场价值高度捆绑,背后都是资本利益,甚至涉及业绩对赌等操作,将明星、影视作品的成败在经济上放大,这也常常需要借助饭圈来引导舆论。这样的舆论引导,有时是正面宣传作品的优点,有时是出于打压竞争对手的需要,对某部作品或某位演员进行抹黑。除了部分粉丝因情感和认识问题产生不良行为,还有个人组织、饭圈组织雇佣黑粉冒充粉丝来掩盖其出于商业目的的行为。更使粉丝群体鱼龙混杂,职业黑粉也成为了娱乐业的毒瘤,败坏了娱乐生态。

(四)饭圈文化中的问题分析

互联网时代,粉丝定义为:“以情绪手段,通过大量粉丝为情感买单而实现被关注者价值的一种经济活动形态。”粉丝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参与的文化生产者。饭圈文化结构完整,为互联网社会治理提供样板。粉丝饭圈也是网络社会未来主流的精神生活方式。追星也存在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比如粉丝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青少年在亚文化群体中的创造力也不容小覷。

但是,参与非正当竞争的流量可操作性、商业运营中的恶性竞争,以及粉丝个体的情绪性影响至饭圈,也让饭圈出现很多问题。最常见的一种粉丝行为就是向别人安利(推荐)自己喜欢的明星。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有时难免把握不好分寸,过度干预了别人的兴趣和爱好。不同圈层的人,接受信息越来越割裂,不对等。安利、控评,干扰别人的兴趣和爱好,产生矛盾。

严重的还有攻击骚扰明星本人,攻击其他明星和不同意见的粉丝,不同意见群体互撕等粉丝不良行为。偶像的魅力越大,粉丝的行为越狂热。以爱之名,应援打榜、刷量控评、一掷千金、群体对立、互撕谩骂,人肉搜索等。随着互联网对现实社会的介入和冲击,类黑社会型暴力顺势倒灌网络,并成爆发态势。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升级版本的网络暴力日益组织化、群体化、产业化、规模化。他们在饭圈背后推波助澜、洗脑诱导、煽动对立、恶意圈钱,组织营销。网络戾气蔓延,给青少年带来严重不良示范,对网民三观造成极大冲击。对于辨别能力弱的青少年,戾气的网络让他们身心或者受到摧毁,或者不明就里地成为网暴的施暴者。

饭圈文化有正向作用,也有反向作用。社会发展对饭圈文化的看法,既有包容、尊重的态度,也有讨厌、抵制的态度。“60后”、“70后”、“80后”不关注饭圈的人 ,目前是我们国家实施学校教育的主体人群。他们中有部分人不了解饭圈和饭圈文化。还有部分人认为饭圈文化不应走进校园,以免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有恶劣的影响。但是,“00后”、“10后”的部分孩子借助手机,在缺少看护的条件下,已然走进了饭圈。教育者如果视饭圈为洪水猛兽,强行在语言和活动形式上挡住饭圈走进青少年,一方面是并不容易,另一方面成为了高高在上的脱离学生实际的施教者,让教育无聊而无效,或者任其自然发展,不做引导,都是学校教育的缺位。

二、饭圈、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偶像崇拜,自古就有。青少年理智追星也不是“狼来了”,不应该被全盘妖魔化。从历史角度看,戏剧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既娱人,也娱神。戏剧元素从祭祀活动中独立出来,就是娱人了。古代的演艺人员地位低下,服务于更高的社会阶层。现代娱乐业则不同,大众文化兴起,使广大民众成为明星经济的主力消费群体,娱乐圈的盈利模式也逐渐变化。

娱乐业是造星造梦,构成现代文化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业效率的提升导致人们休闲时间的日益膨胀,推动全社会大众娱乐消费需求的释放。人们用于娱乐的支出上升,明星的影响力也超越了以往。

从经济学角度看,明星的收入来自于粉丝的贡献。消费者自己从中获得消费剩余(心理满足)而自愿支付。电影工业需要制造明星崇拜,渲染明星魅力,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票房,这是一种工业文化现象,但是不能将人造神化明星视为真理,将明星视为神。也不能妖魔化,就认为他是资本割韭菜的工具,造星工业文化的明星,依然是有生命、有价值的个体人的存在。

(一)明星及饭圈文化的正向价值

1.明星的引领作用

古往今来,历史的星空涌现出无数杰出人物,但对于青少年而言,这些闪耀的群星与自己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而同时代的明星们,有着优越的外表和某方面出色的才能,更容易激起青少年的喜爱和崇拜,以及行为上的模仿。孩子喜欢某一位明星,将其视为自己的偶像是没有错的。崇拜明星,进行应援,看似是为别人而努力的“愚蠢”行为,实际上其潜在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满足追星者自身的某种爱好、追求和理想。家长和老师作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不应“谈星色变”,而是应该思考孩子产生崇拜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崇拜和模仿的心理,引导孩子积极阳光成长。

2.饭圈文化的正向作用

近年来,国家逐渐树立了一部分在青少年中间备受欢迎的优秀青年歌手、演员,作为演艺圈正能量的标杆,录制公益宣传片、参加大型文艺晚会。在这些活动中,向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传递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部分青少年在偶像的影响下,唤起了心底的热爱,坚定了理想信念,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是偶像明星的正向引领作用。

(二)饭圈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负向影响

1.社会事务的过多参与和信息接受的片面,影响三观建设

学生在群体中参与明星打榜应援等活动,作为社会性参与,与有共同爱好的一群社会人交流,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对孩子成长有好的方面。但是算法推荐的网络生态,也让学生处于片面信息接受的环境。一旦内部生态、意识领域有问题,对孩子的三观养成就会起慢性毒药的副作用。片面信息的接受,也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片面、思维局限、固执等人格特征。

2.青少年错误激进行为的产生

青少年正处于认同与角色混淆的时期,是儿童阶段向成人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经常处于忙碌的学习中,情绪容易激动,对社会问题看法不全面,在群体的“保护伞”之下,很容易被这样的网络戾气裹挟到网络暴力的战车上,丧失理智,拒绝思考。长此以往,难以保证他们不把网络上的戾气发泄到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唯我独尊、心胸狭窄,逐渐失掉同理心,甚至无视法律道德与社会秩序,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肢体暴力等。

3.浪费美好时光,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近些年,青少年为给偶像刷榜氪金,花费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父母的血汗钱,从而引发家庭矛盾的事件比比皆是。偶像的发展道路比自己的成长规划重要,遥远的偶像甚至比生养自己的父母还要重要。这些少男少女为自己喜爱的明星应援打榜,过度消费,浪费时间和金钱在没有回报的事情上,而错失学习知识、丰富自我的大好年华,断送未来,是最令家长和老师担心的。

三、学校教育的应然引导

追星是学生个体行为,学校对学生追星的态度应是不提倡、不打击,但是要引导到位。

(一)学校对饭圈文化的正确认识

“青少年是网络的原住民”,学生已经入驻饭圈。未成年人追星,家长和学校的惊恐大可不必。饭圈文化,宜疏不宜堵。否则将加深代沟,使学校教育变得更加高高在上,而与学生脱节。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如果全将责任归于社会,学校旁观缺位,置若罔闻,那就失去了學校的意义。

网络舆情事件波及学校和教师,为了避免发酵,有时教育主管部门粗暴地撇清关系,不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层次、构建学生喜欢的课程传递方式为衡量标准,粗暴地把和明星有关的课程资源、教学内容封堵在学校大门外,与家长联手封堵“饭圈”,关紧学校大门,封堵明星进课堂,处分呈现片段应援的相关教师,让舆情倒逼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被抵制明星的势力利用,更显被动。

没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这属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欠缺和专业欠缺(如《人民日报》所说“突破职业规范,有损职业道德,折射教育管理部分的漏洞”)。但是如果就像上面所说,让其成为鲜活的课程资源,那么课堂则可以有明星。网络上因为抵制明星而对视频的断章取义,粗暴地给老师贴上失德的标签,网暴的方式,只会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就像前段时间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一样,带来恶劣后果,让老师们人人自危,丧失对职业的热爱与教师尊严,也破坏了教育教学尊师重道的生态。

(二)学校对饭圈青少年的应然教育

1.通过思政课、信息课等多学科课程,全方位认识饭圈,教会学生理性思考,明辨是非

正确认识明星和粉丝的关系,破除明星身上的过度光环,不神化,也不妖化。文明理智追星,才能激荡起正能量。正确认识娱乐圈营销模式,不浪费金钱。正确认识法制与自由的关系,坚决抵制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行为。青少年正确追星,不应以浪费金钱作为衡量爱意的标准。饭圈的人,保护自己偶像的方式,除了打榜、控评、攻击对方以外,还有用真金白银让自己偶像代言产品、流量保持顶流位置,这是一个商业运作模式。在这个模式里,粉丝得到了心理的满足,而流量平台、资方,又一次收割了粉丝的真金白银,很多青少年成了被利用的一份子而不自知。

学生可以有阳光向上的偶像,用偶像的力量,激励成长的每一步。与偶像一起成长,享受一段青葱岁月,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当学生浪费父母的血汗钱,不考虑父母的辛苦付出,只考虑自己对偶像的贡献度和忠诚度,从而进行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应援活动时,就成为了现实世界中的“脑残粉”了。

热搜、自媒体短视频、对官媒的断章取义、蹭流量的平台等,容易激发青少年的跟风或者愤怒。而不理智的青少年,会加倍以流量的方式去偿还。不论是跟风还是愤怒,都为注意力经济不断贡献。教育学生不参与任何网络的跟风和暴力活动,厘清问题,看清本质,不随波逐流,是学校教育应该关注的。

青少年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也需要独立思考,明断是非。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或者更为复杂。网络是交流的地方,不是战场。多要素综合分析,不添油加醋、不煽风点火,避免不理智跟风发声。对艺术、文化、价值进行理性探讨,不对人格、名誉、隐私谩骂攻击。

青少年切忌人云亦云,不独立思考,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一切尘埃落定之际,本性善良的少年,用悔恨再去舔舐曾经的无知所造成的伤口,那是一辈子良心的不安。而充满暴戾之气的网络社会环境,势必会培养出更多的暴戾青年,代际遗传,那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如果千年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文化败给了一时充满戾气的网络文化,那将多么可悲。

2.通过思政课、信息课、班会等德育课程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教育孩子,人性中最闪亮的点始终是宽容、尊重与善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无论在学校、社会,还是在电子屏幕的背后,都要遵守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没有资格让拥有不同意见的人消失,这是互联网的基本规则。文化的交流,本就应尊重、包容,走向多元。粉丝控评,惩口舌之快,也必然剥夺了更多人说话的权利。引战而来,伤痛而去,同时剥夺了更多针对艺术本身的讨论,让我们的艺术水准更低俗化。

2019年,北京市明星名誉侵犯案件占总案件的11.6%,七成被告为30岁以下的青少年。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体师生的日常教学转到了线上。线上教育的背景下,手机、网络成为学生日常的标准配置。时间、设备、一应俱全。更多的年轻老师和学生有了追剧、打游戏、逛“超话”等走进饭圈的机会。而在此环境下,守住本真的心灵,尊重每一个人,以善良和宽容对待一切显得尤为重要。以污言秽语对待网络,网络也会这样对待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净化后的网络环境,而作为网上冲浪的一员,我们也应该为健康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理性的行为、礼貌的举止、文明的语言展现一个令人尊重的自己。

《道德建设纲要》提出“培养文明自律的网络行为,网上行为的文明自律是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基础。倡导文明上网,广泛开展网络素质教育,引导学生遵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远离不良网站。防止网络沉迷,自觉维护网络秩序。”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比如遵守法律,尊重生命,尊重个体选择,讲礼貌以及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能成为无脑跟风的乌合之众。

3.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艺术课程,解构明星偶像的中国气质,提高审美层次

历史上看,现代化工业初期,我国采取启蒙式文化动员,批判传统,引进西方文化;到了现代化受挫期,容易出现否定我们国家自己传统文化的情绪;当现代化进程驶入发展的快轨道,经济发展取得成功后,过去的文化自信逐渐恢复,文化认同随之增强。厌倦了西方话语体系快餐的中国,我们的文化自信又回来了。中华文化的融合气质回归到我们群众的心理中,并映射到我们追求的偶像身上。

偶像的中国气质:崇德亲民、孝悌和亲、文质彬彬、克己复礼、礼乐文化、侠(锄奸扶弱)、道(无欲无为)、儒(谦谦君子)、强(自强不息)。“崇德亲民”,是我们儒家的政治基础;“孝悌和亲”,是我们儒家的文化伦理基础,“文质彬彬”、“克己复礼”,有秩序的礼乐文化,表现在我们的生活礼仪中,也表现在我们的文明素养中,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也正是我们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偶像除了个人的外在魅力,还要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待人处事、律己德行,并外化为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情绪反应、在个人实现独特的性格气质外,律己为人,引领散播,并滋养一代年轻人的心灵,慰藉他们的情感,提升他们的精神,增益他们的人文修养。

明星和粉丝,不同饭圈之间的交往,贯彻“互以对方为重”的仁学精神,并推己及人。人和人互相尊重的表达,就是“礼”。“正容貌、齐颜色、顺辞令”,养成自律的艺术,这是我们民族的文明和教养。“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网络上,偶像传递的也是礼的精神、礼的态度、礼的规定、敬他人的精神、温良恭俭让的态度。我们的礼不仅对个人修养有意义,对社会精神文明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不同事物的调和、融合才能生长繁茂的新的事物。差别化、多样性,是生存的根本。守住法律的底线,多样性是文化丰富的前提。非礼非人非智的做法,去德已远,离克己、反身、存心养性、正心诚意,慎独就更远了,更远离了我们的崇仁、贵和、尊礼、利群的基本思想。

中華文化的处世态度,包括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对外部世界的态度,还有对社会秩序的追求。态度就是价值,偶像的态度,也是偶像的价值追求。真正的中华价值,“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力”、“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真正的偶像不是“颜值为正义”,而是在他所处的时代中,他处事的行为准则、对人对事的态度和真正的社会价值的引领。

“博爱之谓仁”,在道德善恶的分辨后,坚持道义的祛恶扬善、“仁”为温厚慈爱、“义”为坚持道义、“礼”为尊礼竟让、“智”为明辨是非,“信”为恪守承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因为理性而真实,因为真实而理性。在饭圈追星的行为中,明星的正向思想在行为的贯彻体现是他们真正带给社会审美层次的提升。

高层次的粉丝不是应援打榜,而是自觉自律,理智辨别,呼唤公平和正义,良知和道义,良序和法则,散发人性光芒的一群人。

谈到文化,就有低俗、通俗、高雅之分。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将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分为三种。一是欲望的关系,二是研究的关系,三是审美的关系。饭圈文化,如果给予的是心理的刺激、休闲的满足、释放快感、发泄的满足,那就是低俗、庸俗的文化。低俗的文化如果公开传播,以营利为目的,那么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其严重。社会有责任去肃清,家长和学校有责任去屏蔽。

饭圈内,信息、知识的交流是通俗的文化,没有脱离人的物质的现实需求。学校的引导就是将信息和知识做全面性的分析,而不是囿于逼仄的反圈内,用割裂片面的知识喂食未成年人。

饭圈内,如果给予孩子的是思想和审美的需求,满足精神的需要,净化心灵,那就是高雅的文化。学校的指导意义就是屏蔽饭圈内低俗文化对孩子的侵蚀。能将作品和艺术作品的思想、审美水准提炼,影响孩子们心灵成长。

我们的艺术课程标准里写着:艺术已经更广泛地走进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是现代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和信息要丰富多彩,要和日常生活、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要与学生成长环境相关。

高考也以树立良好品德修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富有时代气息、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为命题导向,中高考测试也以培养学生多角度独立思考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为导向。离开社会,能学会思考社会问题吗?离开生活,能学会生活吗?

学校是“知识”的殿堂,这里的知识,不仅有书本中传承几千年的人类文明精华,也有新时代、新媒体、新信息下需要我们辨别的新知识。学校不是独立于时代和社会之外的象牙塔,尤其是对于网络时代的学生。独立于社会外的课堂,注定是学生不喜欢的课堂,也注定是被淘汰的课堂。

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课程和课堂是国家、社会,通过学校向青少年传递知识与技能、体验和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主要阵地。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关乎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因此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选择,事关重大。

为了保护青少年,使其有良好的成长环境,2020年国家网信办为了进一步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保护未成年人,实施了8个月的“清朗活动”,媒体各界、文化各界也积极响应,相信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也会相继出台。此时,学校依然是学生思想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引导和教育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吕鹏,张原.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社会学视角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9(05).

[2]钱欣竹.互联网公益的游戏化传播策略研究[D].辽宁大学,2019.

[3]罗瑶.泰国电影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科技经济导刊,2020(07).

[4]龚杰克,赵福江.“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小学管理,2020(07).

[5]陆安琪.自媒体时代的微博之争[J].知识经济,2011(10).

[责任编辑:王    辰]

The Influence of "Fan Circle Culture" on Teenagers and the Guidance of School Education

JIA Xueshuang

(Changchun Kuancheng Experimental School,Changchun  Jilin 13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many teenagers entered the “fan circle”. "fan circle cultur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ree outlooks. Schools as the main fields for teenager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which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should recognize the “fan circle culture” correctly and provide positive guid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urriculum and effective moral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rrect outlooks on the world, life and values, and to help students set up good ideological qualities and civilized qualities.

Key words: “fan circle culture”; school internet education; teenager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20—09—14

作者簡介:贾雪霜(1972—),女,吉林蛟河人,长春市宽城区实验学校,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地理教学,学校管理。吉林省特级教师,吉林省初中地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