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转变

2020-12-08 02:26马婕姝宋爽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角色转变新课标教师

马婕姝 宋爽

摘要: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应运而生,确定了思想政治课在中职教育阶段育人过程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从新课标实施产生的新变化入手,分析当代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目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转变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课标;中职思政课;教师;角色转变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11.002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11—0009—04

2019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20年2月,《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正式发布,明确“思想政治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其主要任务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确定了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思想政治课程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同,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对着由“德育”向“思想政治”的重大变化,这也给中职思政课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新课标深入推行,中职思政课的地位在中职教学中逐渐凸显,中职思政课教师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在新时代、新课标施行的前提条件下,积极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课标、新任务成为当代中职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课题。新时期,中职思政课教师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以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进行角色转换。

一、新课标对中职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标给中职思政课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的背后蕴含着新时代对中职思政课教师的新要求。

(一)课程名称的变化是新时代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新課标中,中职德育课课程名称由“德育课”改回“思想政治课”。中职思想政治课自2001年起历经了四次大型教学改革。名称由最初的“思想政治课”改为“德育课”,目的是为了与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所区别,在内容上,中职“德育课”包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等内容,是与大中小学思政课区别较大的地方,同时也是中职“德育课”的特点所在。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新时代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大,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养要求变高。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4],并进一步提出了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所谓思政一体化,“是指大中小学的思政课要按照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总体设计安排,形成有机整体的过程,以实现不同学习阶段之间的顺序性、连贯性、衔接性,在内容的分布和深度上进行合理布局、科学分工,即各学段‘守好一段渠。”[5]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中职“德育课”回归“思想政治课”。

(二)课程目标的变化是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的内在需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政一体化建设,借鉴凝练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这是中职“德育课”变为“思想政治课”的核心改变,它摒弃了原三维目标,将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制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融入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以培育新时代公民。

(三)增加学业质量水平划分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学业质量是新加入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且描述了不同水平的具体表现。这就为中职思政课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了有力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业质量,中职思政课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控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最优教学目标。这是促进中职学生全面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中职思政课教师引领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的捷径。

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普遍存在年龄跨度大、思想波动大、逆反心理强等突出特点。因为早于同龄人接触“职业”“专业”,并早于同龄人踏入社会工作,部分中职学校学生在思想层面上表现出的问题较多。

(一)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三观” 形成的过程较普通中学生缓慢,且缺乏内在逻辑

近几年,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尚在完备之中。较德国的二元制培养模式和成熟的校企合作形式来说,我国的职业教育稍显青涩和稚嫩。从招生情况看,我国职业教育仍处在十分尴尬的地位,比如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较差,无法跟上初中学习步伐的,是所谓的被高中“淘汰”的一批学生。大部分学困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行动能力弱、人际沟通能力弱,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孩子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倾向,并且“三观”的形成或较为缓慢或存在偏差,对现阶段需要学习的学科都缺乏内在逻辑的认知。中职思政课教师普遍面临这样的学情,致使中职思政课程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二)中职学生家庭环境构成复杂,在家庭教育影响下学生思想波动大,家庭负面影响大

据不完全统计,中职学生大多来自较为困难的家庭,其中60%以上为单亲家庭。这些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在这种家庭教育背景下,中职教育呈现出两大矛盾。一是家长与学校的矛盾。大部分家长认为学生难教育,家庭已经束缚不了了,只有交给学校管理,将学生的全部教育问题交给学校,且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就认为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此矛盾造成恶性循环,阻碍了学生的思想成熟和素质养成。二是学生与学校的矛盾。中职学生因长期处于“学困”的境地,对学校的管理和在校学习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在学校教育中不配合教学,不配合管理,因此与学校发生冲突和矛盾。学生与学校的矛盾并不难解决,但是如果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那将循环往复,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极大的阻碍。

(三)中职学生接触的社会环境复杂,在学生间相互作用下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大

在各种原因作用下,中职学生的管理难以像普通中学一样实现全封闭或近似全封闭的管理,而学生的课余时间又十分丰富,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交圈。中职学生的社交圈往往形成于各类交往中,除各个阶段的同学之外,随着网络的发展,“网友”成为中职学生社交对象中的最大群体。而这一群体人员复杂,对学生的影响不一。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形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受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负面价值观影响。因此,在学校教学中,学生更易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逆反性的心理偏差,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做出不良行为。

三、目前中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以上思想特点,中职思政课课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

(一)中职思政课课程内容重复、枯燥,大多不够贴近学生生活

中职思政课(原德育课)教材围绕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展开,旨在突出中职学生的职业特色,创造职业环境,提升学生德育素养。但是,由于教材更新速度较慢,且“职业”涵盖的面积过大,无法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不大,学生容易认为教材中的内容是“大道理”。学生反映看到这些内容时,条件反射似的不想继续读,更不愿听老师讲。听课的学生也反映即使听了老师讲课也很难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可实际应用的道理很少,即使可以实际应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用到,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二)中职思政课堂形式以灌输式为主,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失去兴趣

中职思政课堂以讲授课堂形式为主,每学期开设一门思政课,每周学时为两学时,课程的设置和学时安排并无大问题,但课堂形式让学生感到 “了然无趣”“枯燥乏味”“一上课就想睡觉”,上思政课(原德育课)就等于画书和背诵,课堂活动也没有趣味性,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与形式多样的专业课相比,思政课课堂较为沉闷,特别是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相关理论时,更是无活泼的教学形式,形成了课堂形式与接收客体之间的矛盾。

(三)中职思政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共性,忽略了学生突出的个性,形成矛盾

中职思政课堂和普通高中思政课堂一致,教材的选用和课堂教学过程比较重视“群”体,主要解决共性的问题。而中职学生普遍个性突出,家庭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很大,普遍的共性的道德教育很难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共鸣,从而使中职思政课堂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过于大众化的教育忽视了中职学生的个体特点,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中职思政课教师应当怎样进行角色转换

中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中职的思政课堂存在的问题決定了中职思政课教师必须在思政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职思政课教师想要在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师生关系以及课程路径的构建等三个方面来重新审视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定位问题。

(一)中职教师应当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拓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以中职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中职思政课教师应当主动深入学生生活,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拓展课程资源,让学生自愿地加入到学习中来。如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的较多,教师在讲授人际关系时就应当适当加入如何与父母相处的案例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课程中找到贴合自己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进行学习。再如讲解违法犯罪时,教师应当结合中职校园经常出现的打架斗殴事件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引导人际交往复杂的学生思考在交往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自身行为可能引发的后果。

在进行这些拓展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中职思政课教师还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做学生道德成长路上的同行者,体验学生的道德成长过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会思考人生、感悟生活。

(二)中职思政课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要组织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拓展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他们最愿意参与,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由于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中职思政课堂被限制在教室内,很少有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当尽可能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拓展思政课课堂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学。

在设计课堂活动和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多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要拓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更应该拓展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更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进步。

(三)中职思政课教师应当做思政课程的开发者,关注中职学生的独特性,认识学生,尊重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即使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教材也不可能关注到所有地区的所有学生,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较普通高中的学生个性又更为突出,因此中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更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中,思政课的内容及作用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课程资源的缺乏和课程本身的重要性成为了当今中职思政课面临的主要矛盾。面对这一矛盾,中职思政课教师扮演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中职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成为思政课程的开发者。中职思政课教师必须在真正认识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拓展出真正适合中职学生的思政教育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政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变为‘驯兽式的活动。”中职思政课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成长的同行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和思政课程途径的开发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关注人文,对学生进行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内而外地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人,做有用的职业人、社会人,从而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教育数据统计[EB/OL].(2019-08-08)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8.html.

[4]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01).

[5]卢黎歌,耶旭妍,王世娟, 等.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6]魏娟辉.西安文理学院积极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J].新西部,2019(34).

[7]张念.新课标下中职思想政治课提高育人功能的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8(36).

[8]朱磊.如何提高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少年,2020(06).

[责任编辑:黄可心]

The Role chang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Ideological Politics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MA Jieshu, SONG Shuang

(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Changchun Jilin 130022,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 all areas, new standards for ideological politics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ame into being, which confirmed the irreplaceable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courses in the educat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starts with the new changes resulting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combines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provides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for the role changes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ideological politics courses; teachers; role changes

收稿日期:2020—08—26

基金项目: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下的中职德育工作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ZCZ035)。

作者简介:马婕姝(1987—),女,吉林舒兰人,吉林省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 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教育管理。

宋    爽(1961—),男,吉林舒兰人,吉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角色转变新课标教师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秋天在哪里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美育教师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