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戏剧活动开展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09 00:11黄玉娇
山西青年 2020年17期
关键词:戏剧幼儿园幼儿

黄玉娇

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幼儿园戏剧活动是教师指导,让全体幼儿参与表演或者再现故事情节、生活片段,此过程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表达,不重表演的结果,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活动,其“以儿童中心”作为其根本原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戏剧教育的功能,幼儿可以任选角色,在戏剧活动中通过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亲身体验并习得经验,从而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感及满足感,增强审美情趣,以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宗旨。幼儿园戏剧活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剧本、舞台、道具、观众、教师和幼儿。幼儿园戏剧活动开展的价值巨大,其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诸如幼儿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情绪情感表达能力、行为习惯养成、创造力、自信心等的良好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和戏剧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及提升幼儿园课程品质等。但通过在幼儿园的实地观察发现,目前幼儿园开展戏剧活动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对剧本的选择、教师和幼儿在戏剧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戏剧活动实施过程的完整性和再创造及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的体验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

一、当前幼儿园戏剧活动开展的现存问题

(一)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开展存在功利性

现实中一些幼儿园往往打着“一切为了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以幼儿为本”、“建构园本特色课程”的口号,开始走大刀阔斧的特色课程教改之路,这本是可取的,但如果仅为了特色而特色,忽视幼儿的发展,园所的实际等,就难免会打上“功利性”的烙印。根据观察发现一些幼儿园开展的戏剧活动逐渐忽视了活动的目的,形成一种“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如一些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或应付检查,为了让参观人员(主要是家长或上级部门)“叹为观止”和加大对幼儿园所谓的课程文化特色的宣传,却忽视了幼儿对戏剧本身的认识以及幼儿在对角色的选择上是否能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进行自主选择,没有从幼儿获得经验、感受快乐的角度出发,缺乏对幼儿戏剧活动审美和戏剧兴趣的培养,存在功利性。

(二)幼儿园戏剧活动类型和呈现形式单一化

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开展类型缺乏丰富性和层次性,如笔者了解到一些幼儿园戏剧活动类型主要有“京剧”如大一班的《说唱脸谱》,“快板儿”如大二班《我给地球洗澡啦!》和“童话剧”如中一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二班《小熊请客》、小班《小兔子乖乖》等活动,戏剧内容零散,不成系统,拼凑痕迹较为严重,难以形成幼儿戏剧表演的核心经验,且在呈现上仅以幼儿园戏剧活动中最为普遍和单一的汇报演出形式展现出来,仅限于幼儿与老师的“演”和家长观众的“看”,家园互动弱,形式生硬化,且幼儿的表演道具基本以购买为主,未结合当地乡土资源或家长资源等进行适当的设计制作,难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难以调动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源动力。

(三)教师角色认识不足且缺乏戏剧相关专业性知识

在戏剧活动开展中,教师经常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个“旁观者”或“包办者”。所以,在活动开始时,大多数教师往往通过搜索网络寻找与活动相关视频进行模仿学习,再将动作教与幼儿让其生硬模仿,前期幼儿几乎没有参与,忽视了幼儿的身心特点,如一些幼儿园让新生入园的幼儿必须跟着老师做戏剧活动里的动作,而不是让幼儿去理解内化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此外,教师对幼儿在戏剧中的指导也缺乏一种平等的氛围,常常以绝对主导的角色态度和命令式的口吻将戏剧内容、情节和所需要的肢体动作及语言的表达教与幼儿,只注重在活动中“教”,忽视了教师自己也是活动的主角也应具备参与性。究其原因,这与教师缺乏戏剧相关知识有很大关联,教师缺乏对艺术课程、戏剧活动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修养。笔者了解到一些幼儿园开展戏剧活动的前期,既没有对幼儿园戏剧活动做摸底调查,也未对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更没有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培训指导,因而活动开展存在较多问题。

(四)幼儿创造性和情绪情感在戏剧活动中常被忽视

在戏剧活动开展中,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常常忽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如在幼儿园小班中一部分男孩儿排演的童话剧《青蛙王子》便是如此,幼儿能学到的仅是教师在视频里模仿的“二手”技能,这就意味着幼儿对戏剧活动的认识经验大多来自于模仿老师,定格的经验与幼儿的生活衔接不足,导致幼儿缺乏对戏剧活动的科学认识及创生再造,进而也会影响幼儿创造性与想象力的发展。同时,在戏剧活动中幼儿的合理情绪情感表达也常被忽视。根据观察发现,多数教师为能够呈现出较好的舞台效果,在排练时几乎没有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常常占据幼儿一些活动和休息的时间进行排练。于是,当再次排练时就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老师,今天我不想演小兔子了,我想进区玩”、“为什么我们还要排练?不去区角玩呢?”,甚至有家长向老师反映“今天孩子有点不想来幼儿园,孩子说她不想演戏剧了”......由此可以看出幼儿长时间排练戏剧,已经产生了心理压力和抵触情绪,但这些常被教师所忽视。

二、幼儿园戏剧活动开展的有效对策

针对幼儿园戏剧活动开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作出如下有效性对策:

(一)幼儿为本,树立正确的幼儿园戏剧活动目标

幼儿园戏剧活动作为幼儿园活动开展的新型综合教育形式,将五大领域的活动内容进行了融合和包容,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幼儿主体有意义学习的活动。在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开展中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及贴近幼儿生活感兴趣的素材,达到促进幼儿在思维能力、行为习惯养成、身心发展、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目的。幼儿园戏剧活动不能只为“表演”而开展,而是要以幼儿为发展中心,以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为目标开展幼儿园戏剧活动。幼儿对角色的理解不能靠老师主观的像不像来要求幼儿,阻碍幼儿对戏剧的创造,应将主动权赋予幼儿让其自主选择,操作、体验和学习,弱化活动开展的功利性。让幼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去了解戏剧活动的意义,在戏剧活动中收获经验,感受快乐。尊重幼儿对角色的自主选择,也尊重幼儿的行为,并树立正确的幼儿园戏剧活动目标。

(二)综合运用,丰富幼儿园戏剧活动类型和形式

结合学前幼儿的年龄特点,戏剧活动的类型不应仅是“京剧”、“快板儿剧”、“童话剧”,而应该综合运用各种形式丰富幼儿园戏剧活动的类型,如周围很少知晓的“木偶剧”、“皮影戏”、“哑剧”及常见的“音乐剧”等类型的戏剧都可以丰富幼儿对戏剧的了解并从中获得经验。幼儿园戏剧活动呈现形式也不应仅是汇报演出式。对戏剧活动的接触不应仅只是在隆重的节日中才能学习和展现。可将其投放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或者在班级中设置表演区角等,让幼儿对自己身边的生活情节进行操作和小剧目的表演,让幼儿感受戏剧活动的开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开展戏剧活动的专业素养

基于目前幼儿园大多数教师戏剧活动相关专业知识缺失的现状,幼儿园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戏剧方面的培训,或基于教研活动园内教师进行园本研训等,从而丰富教师戏剧活动相关的知识理论和素养。此外,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和帮助。教师要以一种自由、平等的态度对幼儿进行指导,注重在戏剧活动开展中的多种角色身份塑造,变简单粗暴为春风化雨,变直接介入指导为间接介入指导,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幼儿在戏剧的学习中对一些情节的创造,激发幼儿的可塑性。这不仅可以增强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加强师幼情感,教师的深度角色卷入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幼儿的需求点和个别差异性,科学指导幼儿活动,同时使教师的评价活动更具全面性和针对性。

(四)尊重感受,注重幼儿在戏剧活动中的表达与创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因此,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教师应该遵循各年龄层幼儿的特点进行合适的学习引导,让幼儿的情绪情感在戏剧活动中得到充分体验和合理表达。开展戏剧活动应适时适当,不能为抓节目效果而占用幼儿的活动时间甚至休息时间,应尊重幼儿感受,激发幼儿兴趣,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善于发现幼儿的创造性想法,要将幼儿置于幼儿园课程的中央,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当然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开展不仅只有戏剧活动的主体——幼儿,它还需要教育者在专业上的指导,树立正确的幼儿园戏剧观和家长在活动背后的大力支持等,从而共同推动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发展。

猜你喜欢
戏剧幼儿园幼儿
有趣的戏剧课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爱“上”幼儿园
戏剧类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