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视角下交通高职院校贫困生发展型资助初探*

2020-12-09 00:11
山西青年 2020年17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资助育人

王 琼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1118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学生的创业技能及创业精神将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是寻找工作岗位的人,也能够成为创造工作岗位的人”。二十多年来,我国创业教育从最初“以创业促就业”的理念发展到“以创业促才干”,从面向优秀学生开展“创业大赛”的精英模式,发展到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的教学活动,创业教育愈发彰显出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现状及问题

(一)资助现状

根据2019教育部发布的资助报告数据显示,高校资助学生4387.89万人次,资助金额达1150.3亿元。从资助金额上来看,高校对贫困学生的经济资助已基本实现全覆盖,解决了贫困学生求学路上的经济阻力。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贫困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成长中的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相对欠缺的情况日趋显现,有的贫困学生长期接受无偿经济资助,滋长了懈怠被动、内心脆弱敏感的消极心态,这些因素都使得他们在面对社会变革及突发事件等新情况时,常表现出畏难退缩情绪、应变能力欠缺等问题。以高职类院校为例,贫困生人数大概在总人数的25%左右,大多来自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及城市低收入家庭,困难类型以单亲、多子女、纯农户、重病户等情况居多,父母无固定职业,以打零工、纯农户为生,家庭收入较低,大部分父母因忙于生计而缺少对孩子教育引导。进入大学后,学校的普遍作法是以奖、助、贷、勤、补、减等形式的经济资助解决贫困学生学费和生活费问题,但贫困学生思想引导、身心健康、素质能力培养等方面出现了教育的真空地带。

(二)存在问题

1.缺少对贫困学生进取意识的引导

国家资助体系通过经济帮扶,以短、平、快的方式,直接在经济或物质上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生暂时的经济压力。但只看短期帮困效果的无偿经济资助往往会忽视对贫困学生心态和意志上的滋养,容易降低贫困学生主观能动性,以致于有些学生出现“等、靠、要”理所当然的不良心理,甚至有些学生只愿意申请学校的无偿助学金,而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以付出一定时间和劳务而获得报酬的勤工助学活动。长此以往,极易助长受助贫困学生的懈惰思想。

2.缺少对贫困学生精神品质的提升

无偿经济资助以资助资金发放到学生手上为终点,工作节点多、涉及学生面广、审核资料琐碎、信息量大。资助工作者常因忙于事务性工作,很少再有时间和精力对贫困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以及后续帮助资金的使用进行跟踪和引导。而现实情况是,有些贫困学生因性格自卑敏感,很难融入同学交往,在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方面存在不足;有些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帮扶资金没有合理规划和勤俭节约意识,花钱大手大脚,甚至出现购买高档消费品的现象;还有学生享受着助学金却不告知父母,缺乏基本诚信意识等情况。以上现象中折射出部分贫困学生精神品质的缺失,成为阻碍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绊脚石。

3.缺少对贫困学生发展能力的系统培养

无偿资助的帮困形式暂时解决了贫困学生经济压力,而贫困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才是支持学生改变命运的关键因素。当前,有不少学者提出要关注贫困学生主体需求,倡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许多高校也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开始从单纯的经济资助为主向资助育人并重过渡。如通过征文活动、演讲比赛、宣传画和微视频征集等形式,在贫困学生中开展诚信、感恩、励志等主题教育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受特长、能力和兴趣爱好方面的因素限制,受助学生活动参与面不广,活动育人效果不明显。

二、创业教育与发展型资助的关联性分析

(一)创业教育内涵

《辞海》及《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创业的定义是创办事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创业教育定义为:“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专业、沟通和协调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及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育人实效。

(二)发展型资助内涵

充分考虑贫困学生成长成才实际需求,广泛整合资源,以经济资助、项目扶持、能力训练、平台搭建等渠道多方面帮扶贫困学生,在缓解贫困学生经济压力的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应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学生长远发展。发展型资助在帮困助学的基础上,更关注贫困学生的可持续能力,让贫困学生得到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提升素质能力,实现人生长远发展。

(三)创业教育与发展型教育关联性

1.从育人目标上来看。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个人为目标,以真实场景和真实项目来提升学生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发展型资助是在经济资助基础上,关注贫困学生主体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提高实践技能,促进贫困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两者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2.从育人内涵上来看。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提升学生应对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和学习突破自我的方法。发展型资助的育人内涵是根据贫困学生的主体需求,以资金帮扶、意志培养和能力提升等形式,引导学生面对逆境迎难而上,提高其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资助模式。两者都提到要在学生意志品质、素质能力和实践技能等方面给予培养和引导。

3.创业教育模式可借鉴。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为例,可将贫困生发展型资助融入创业教育中,培养贫困学生的意志品质、创新创业精神和相关知识能力。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讲座、专业技能竞赛和活动等。凝聚教室内、教室外两个课堂的合力,从知到行,逐步提升贫困学生的意识品质、素质能力和实践技能,全面培养贫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创业教育视角下交通高职院校学生发展型资助路径

(一)以创业教育理念提升资助工作内涵

创业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创业教育是围绕创办公司所开展的有关创业能力、技巧和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活动。而广义创业教育是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充分开发和广泛融合学校及社会资源,以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以创建事业为终极目标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活动。贫困学生资助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资助以经济帮困为主。而广义资助更应以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对学生身心健康、意识品质和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帮扶,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要借鉴创业教育先进理念,打造资助+工作内涵,广泛挖掘校内外资助资源,搭建育人平台,着力培养贫困学生具有面向不确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以创业教育树立贫困学生进取意识

意识是一个人的内生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理想。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在对现有条件和环境不满时,能够用积极思维产生新的要求、愿望和意识。贫困学生中有很多同学在长期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经济资助后,养成了接受无偿资助是理所当然的心态,缺乏要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去换取收入的意识。以创业教育培养贫困学生的进取意识,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打造美好的未来,这是贫困学生是否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同时,交通高职院校可结合交通行业文化中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交通精神,引导学生从行业文化中吸收进取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贫困学生在面对暂时的经济困难时,能够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决心和毅力。

(三)以创业教育塑造贫困学生精神品质

创业精神具有持续成长的生命力,它包括激情、正面、协调、感召和事业情怀。贫困学生的资助要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感恩奉献、敢于担当的良好品质。通过创业教育为内向、自卑的贫困学生搭建与人交往、参与实践的平台,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交通行业的“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行业精神,也能使贫困学生加深对团结协作、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等创新创业精神的理解和践行。

(四)以创业教育培养贫困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业教育的核心教学方法是项目式教学。它是基于在真实项目中解决问题、更新迭代项目和产品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受地域发展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贫困学生的视野、思维方式受制约,信息获取滞后,应对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复杂、易变、模糊及不确定性因素的能力不足。以创业教育可引导贫困学生突破现有困境,针对性地开展贫困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和实践活动,掌握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从项目中学习,在实战中成长,培养学生面对有不确定性因素未来的生存发展能力。同时,结合交通行业资源助力贫困学生就、创业的实现,邀请交通企业举办“行业领袖与青年学子交流会”、“企业家谈创业”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和企业,促进贫困学生顺利实现就创业。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