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对《护理学基础》微视频实训作业改革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0-12-09 00:23陈谷兰郑丽维何秀芳郑智慧邓丽金
循证护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训室同伴

陈谷兰,郑丽维,何秀芳,郑智慧,邓丽金

微视频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传播和教学方式,拍摄简便、时间短,是一种把文字、声像元素融为一体,刺激人们的多种感官,并将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形象、直观的形式,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1]。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掌握基本护理技术是《护理学基础》的关键教学目标,也是护生就业的重要考核指标。传统的实训课多采用教师示教、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的方式,课后实训作业多采用书写实验报告的形式[2],存在护生完成作业积极性较差、照搬书本内容应付了事、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在《护理学基础》技能实践教学中引入微视频,要求护生拍摄微视频后查看自己的操作情况,最后交一份完整的微视频实训作业。通过质性研究,关注护生在完成微视频实训作业改革中的心理体验,以期为更好地实施微视频实训作业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我校2017级护理学本科二年级护生为访谈对象,样本量按信息饱和原则确定[3]。选取11名本科护生作为访谈对象,其中女生7名、男生4名,年龄19~20岁,教学内容及课程进度一样。访谈护生知情同意,愿意协助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2017级护理11名本科护生进行访谈。首先,在了解护生的学习情况基础上,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确定开展技能微视频实训作业改革项目为肌内注射和静脉输液,并事先告知护生拍摄微视频作业的注意事项,包括核对解释、操作的完整性及时间等要求。其次,设计半结构访谈提纲作为指引,内容包括:①您对微视频实训作业的看法?②完成微视频实训作业您练习了多少次?③您是怎么完成微视频实训作业的?④上交的微视频实训作业您拍摄了几遍?⑤通过微视频实训作业,您的体会或建议?⑥观看自己的操作微视频后有何感受?等,访谈前再次向访谈护生说明研究目的,取得访谈护生的同意,并保护其隐私。访谈在安静的房间进行,每次访谈时间为40~60 min。访谈过程充分尊重访谈护生的观点,征得其同意后全程录音,并观察其说话的语气、面部表情等,适时澄清、重复、提问。

1.3 资料整理与分析

①资料整理:对访谈资料按时间顺序编码为K1~K11,每次访谈结束后及时对录音资料进行文本转录。②资料分析: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4],仔细阅读每份访谈资料,摘录出与研究现象有意义的陈述,寻找共同概念或特性,形成主题,并随机选择3名学生对分析结果进行求证。

2 结果

经过对护生拍摄微视频实训作业的访谈资料分析,提炼出7个主题。

2.1 主题一:微视频实训作业调动了护生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访谈发现,受访护生对微视频实训作业都表现出较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加强技能练习。K1:“我觉得微视频实训作业有助于提高技能练习的积极性,增加同学们练习次数,我就经常约同伴一起到实训室去练习”。K3:“在拍摄抽吸药液时,要熟练且要时刻做到无菌,需要反复练习。进针的角度和手法也需反复练习,有时候特别是拍摄时手会抖。所以,只有按操作规范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操作”。K4:“我经常看到实训室里有很多同学在练习,中午、晚上以及没有上课的时间都有同学,练习的次数和积极性明显增加”。K6:“拍摄微视频实训作业前,要对操作很熟练,这使我要有计划地利用课外时间加强练习,才会熟能生巧,我至少练习了15遍”。K7:“拍摄微视频作业前要进行多次比较正式地完整练习,才有可能保证拍摄出流畅的视频”。

2.2 主题二:微视频实训作业可以帮助护生发现操作过程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加强对技能操作的记忆和掌握程度

受访护生都表达了微视频实训作业对提高技能的益处,有助于他们发现操作中的错误并改进。K2:“通过观看同伴帮我拍摄的微视频,我可以更清楚、直观地发现自己操作中的错误,在下次操作的时候就会提醒自己并纠正,有助于提高我的技能水平”。K5:“在拍摄微视频中,我会发现自身或同伴操作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然后纠正过来并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K8:“微视频不能1次就拍摄好,在重复拍摄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操作流程的记忆,同时对所犯过的错误记忆更加深刻,在后面的操作就会更加注意,减少错误的发生”。K9:“在操作过程中,本人往往难以发现自己的错误,通过查看微视频,观察自己的进针和拔针手法,棉签止血的按压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发现错误的动作”。K10:“拍摄微视频发现了许多问题,像做静脉输液时,观看后会发现进针角度不好,有待提高;会跨越一些无菌区域,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

2.3 主题三:微视频实训作业培养了护生操作的整体意识,注重操作过程的完整性和质量

护理对技能操作的完整性要求比较高,从用物准备、评估、操作过程到结束后的用物处理,以及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必须做到完整、流畅。受访护生表示平常的练习欠缺完整,通过微视频作业,培养了他们操作的整体观念。K3:“微视频实训作业要做到操作完整,这使我养成遵守无菌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的习惯,因为平时的训练“三查七对”或无菌原则做得不完整,会遗漏。结束时要正确处理用物,对于细节,如洗手是否规范等都要注意”。K5:“在拍摄微视频前,我会再次检查用物准备是否齐全,自身准备是否到位,因为用物不齐或没戴口罩,我已经重新拍摄几遍了。在做静脉输液时,排气的手法要正确,要观察输液器导管是否有空气、液体是否不滴等情况,并要学会处理”。K11:“拍摄肌内注射和静脉输注的护理技术操作视频的经历令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一方面要整体把握操作的原则、流程的完整和连贯性;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操作的各个细节,如肌内注射要垂直进针、静脉输液二次排气不要排太多、进针后要立即‘三松’、记录要及时完整等”。

2.4 主题四:微视频实训作业增强了护生对技能操作时间的把控

受访护生表示以前技能练习重点关注操作步骤,不太注意操作时间的长短,现在微视频作业要求不能超时,逐步建立操作的时间观念。K3:“我平常操作按自己的节奏来做,拍摄微视频时就发现操作超时了,这促使我有了操作的时间观念,在后面的练习和拍摄中要对操作流程更加熟练,动作要更迅速、麻利、紧凑,才能按时完成”。K7:“微视频实训作业对技能操作要求更高,我之前拍摄了几遍,发现都超时了,要重新拍摄,多练习几遍熟练后,操作就更麻利了”。K8:“我觉得技能操作主要是把步骤做好,然后操作时就想着怎么做会更好,这样时间就用得比较多,同伴给我拍视频后提醒我超时了。现在我知道操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把握好时间”。

2.5 主题五:微视频实训作业锻炼了护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

在技能操作练习课上,发现大部分护生不注重与病人(假人模型)沟通,在评估、核对及解释方面做得不好,特别是不善于交流的学生,说话声音小或从头到尾都只做不说。受访护生表示通过微视频实训作业,促进了他们与病人的沟通交流,面对镜头不会紧张。K6:“我以前练习操作只注意步骤,忽略了与假人模型的沟通,而且对着假人核对解释容易笑场。通过拍摄微视频,知道沟通的必要,练习时就让同伴模拟病人,提高了交流的自然性”。K9:“拍摄微视频使我重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想着要怎样做好解释,不仅提高我沟通交流能力,而且还能帮助我克服面对镜头的紧张”。K10:“平时练习我较少与病人沟通交流,但现在拍摄微视频要克服紧张心理,学会对病人做解释,刚开始说得比较小声,也不通顺,经过练习后说起来就比较自然了”。K2:“拍摄微视频可以锻炼心理素质,刚开始比较紧张,在多次练习和拍摄后会缓解很多,对技能考试也有好处”。

2.6 主题六:微视频实训作业增加了护生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了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实训室技能训练一般是由2名或3名护士组成一个小组,有的护生训练比较积极,有的比较懈怠,有的不关注同伴的练习情况。通过微视频拍摄,受访护生表示小组间的互动性学习及与老师的交流增强了。K5:“我看到同伴训练很认真,动作也做得比较好,之前课上练习我与同伴交流比较少,现在要多向同伴及老师请教,才能更好地完成微视频实训作业”。K7:“我和同学去实训室练习并相互拍摄微视频,拍完后她会告诉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我也在拍摄中看到她做得好和不足的地方,然后我们在一起讨论,如有疑问的我们也会请教老师,这使我们受益匪浅”。K8:“上实训课时我大部分是自己练习,现在要和同伴互相拍摄微视频,促使我去看她的操作,觉得她抽药、进针手法、对病人的解释都做得很不错;她也会说我排气排得挺好,但是和病人的交流还要加强,我们之间的互动也多了”。K4:“老师可以通过观看我拍摄的微视频,了解我对操作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我们不规范的动作,以达到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的目的,不失为师生交流的一种媒介”。K11:“同学帮我拍视频的时候,就给我找出了一大堆错误,我重新拍了一遍给老师看,老师可以找出更细微、更致命的操作错误,这有效地纠正我的错误并让我进步很多”。

2.7 主题七:拍摄微视频实训作业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操作用物、操作环境、实训室开放时间等

K4:“拍摄微视频实训作业的时候,实训室老师会发一套新的注射器、输液器、药品等,但是在练习的时候我们舍不得用,要用在刀刃上。平时练习就用旧的用物,这会缺少真实感”。K6:“拍摄微视频的环境比较嘈杂,旁边有练习的同学,还有其他班级的同学在练习,影响了微视频的拍摄”。K2:“拍摄微视频确实能让我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但有时候有点耗时间,而且实训室开放的时间不够长,希望可以增加实训室开放时间,比如周末也可以开放”。K7:“在拍摄微视频中遇到了各种难题,比如拍摄的背景比较乱,视频中的声音混杂了其他同学的声音,环境需要改善一下”。K9:“注射器和输液器重复使用了多次,不好操作,注射器抽吸药物时就比较紧,用过的输液器里面的剩余液体排不干净,影响静脉输液拍摄时的排气效果”。

3 讨论

3.1 微视频实训作业提高了护生内在学习技能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比起传统的实验书写报告,微视频实训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生内在学习技能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与孙景贤等[5-7]的研究结果类似。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学习的道理亦是如此。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只有自己主动学习,自我鞭策,才能真正有效地学习。通过访谈得知,护生都对微视频作业形式表现出较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外练习肌内注射和静脉输液的次数都达到15次及以上。除了正常的实践课堂练习外,课外时间实训室里都有很多护生在训练,甚至要抢训练的床单位,否则没地方练习。其次,受访护生表示通过观看自己的操作视频,发现了自己不易察觉的问题,比如无菌原则没做好、三查七对不完整、抽药手发抖、排气没排好、核对解释不流畅或不自然、操作时间超时、用物处理不当等,可以及时纠正或改进。而在这个过程中,护生看到的是自己实际操作的过程,对错误的地方有更直观的认识,印象比较深刻,比同伴或老师单独指出错误更有指导意义。另外,由于护生发现问题,对微视频作业不满意,会通过再练习来改进,使操作更熟练、规范后再拍摄,直到基本满意为止。在“训练—拍摄微视频—发现问题—纠正改进—再拍摄”的循环反复过程中,护生的技能得到改进和提升,有效发挥了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技能操作的完整意识。同时,护生对操作有疑问的、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与同伴交流中有疑义的,会反馈并请教老师;而老师也通过观看护生的微视频,对护生的技能操作进行点评和指导,不仅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也加深了教师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了解。

3.2 加强实训室开放时间及用物的科学管理,为护生训练及拍摄微视频实训作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调动护生内在的训练积极性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受访护生表示训练和拍摄时,受到场地、用物及时间方面的影响,不能很好地练习,影响了微视频作业的效果。究其原因,①护生人数多,实训室练习的床单位有限。一个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大约55人,约280人,每间实训室安排18~20名护生。②拍摄微视频作业有大约2周的时间,同学们都要赶在这个时间内完成作业,难免出现扎堆练习的现象。③实训室开放的时间是周一到周五的白天、周一到周四的晚上,周五晚上及周末没有开放。而实训室白天基本都有护生在上课,所以训练的时间就更加有限。尽管安排了班级训练时间表,但是课外时间去训练的护生也很多。这样实训室会有30名左右的护生,人多嘈杂,会干扰正在拍摄微视频的同学。④提供护生训练的用物有限,没有办法做到每次训练都提供新的用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操作的真实感,特别是注射器、输液器,重复使用多次会影响效果。虽然给每位护生发放了一套新的拍摄用物,但是不能保证微视频一次就拍摄成功。因此,护生反馈的问题,是今后开展微视频教学改革要改进的地方。只有为护生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改革目的,从内因和外因2方面共同提高护生的技能。

4 小结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微视频作为教学的一种方法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大学生人手拥有一部手机,随时可以把护理技能操作的过程拍摄下来供自己观看学习。本研究发现,微视频实训作业改革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护生内在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但技能训练效果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实训室开放时间、环境及用物等方面的科学管理。如增加周末及周五晚上的开放时间;保障实训室的练习环境,值日班委切实担负起实训室开放时间及环境的管理职责,并做好练习登记,使每个班级按照时间表有序练习;拍摄微视频的时间适当错开,不要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分流护生;不局限于肌内注射和静脉输液操作,适当推广到其他耗材少的技能项目,如铺备用床、无菌技术、穿脱隔离衣、口腔护理等;鼓励护生在练习时针对某一个重点操作,如铺大单、取用卵圆钳等动作请同伴拍摄,使护生可以随时检视自己的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改进。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实训室同伴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寻找失散的同伴
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探究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开放实训室管理探索与实践
一节中职《护理学基础》优质课的生成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