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影像技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2020-12-09 00:46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股骨头积液缺血性

齐 欣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 调兵山 112700)

股骨头坏死是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其病因主要为病理性股骨头血运障碍,可引发股骨头骨质缺血,也被称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一般认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均不明显,因此诊断相对困难,且容易出现漏诊现象,有很大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迁延,进而出现严重风险,加重患者病情的同时,也给患者临床治疗带来更大难度。也就是说,早期明确诊断对患者治疗意义重大,同时也能准确判断患者预后情况,从而满足治疗需要。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影像技术对患者开展相应诊断,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对比CT、MRI 2种诊断技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此选取10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100例符合本研究条件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满足相关诊疗标准[1-2],患者均有法定监护人,对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知情。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2.33±3.59)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52±1.69)年。研究内容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纳入标准[3]:(1)用药依从性较高者;(2)肝肾、心肺功能无严重损伤者;(3)自愿参与研究者;(4)病情明确者;(5)无沟通障碍者;(6)未中断本院治疗者。排除标准[4]:(1)合并严重先天性疾病者及明显诊疗风险者;(2)无法定监护人者;(3)合并器质性病变者及不满足治疗指征者;(4)多种原因导致不配合治疗者;(5)合并其他内外可严重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者;(6)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7)多种原因导致中断治疗者。

2 诊断方法:本组100例患者分别接受CT和MRI检查,操作方法如下:(1)CT诊断方法:选用美国GE公司提供的64排CT扫描机,行常规扫描。参数:层厚和层距均为5mm;电压120kv;电流:220-300nAs,做好记录。(2)MRI诊断方法:选西门子公司1.5TMRI扫描仪,实施多序号、全切面平扫,包括T1W1冠状位、PD冠状位、T2W1轴位、T2W1压脂轴位。

3 观察指标: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MRI与CT的股骨头坏死、关节积液检出率进行对比,同时比较髋关节病变分期情况进行对比,做好详细记录与统计。

4 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采用SPSS16.0软件,计数资料则用(n,%)表示,采用x2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疾病及并发症检出率对比:MRI股骨头坏死检出93例,关节积液检出62例,股骨头坏死、关节积液检出率分别为93.0%、62.0%;CT股骨头坏死检出82例,关节积液检出43例,股骨头坏死、关节积液检出率分别为82.0%、43.0%;MRI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出率,x2值检验结果证实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股骨头坏死分期诊断情况对比:金标准分期结果为:初期49例,中期35例,晚期16例,合计100例;CT诊断初期34例,中期34例,晚期14例,MRI诊断初期46例,中期32例,晚期15例;CT诊断中期、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正确率分别为34.0%、14.0%,MRI诊断中期、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正确率分别为32.0%、15.0%,2种诊断技术接近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初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正确率对比上,MRI(46.0%)明显高于CT(34.0%),而病理结果是49.0%,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更加接近,2种诊断技术在初期诊断对比中存在明显差异。

5.3 病变累及诊断情况比较: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本组100例患者病变共累及126个髋关节,其中Ⅰ期55个,Ⅱ期30个,Ⅲ期23个,Ⅳ期18个;CT诊断Ⅰ期48个,Ⅱ期18个,Ⅲ期20个,Ⅳ期17个,共103个;MRI诊断Ⅰ期53个,Ⅱ期27个,Ⅲ期22个,Ⅳ期18个,共120个。通过对比发现,MRI在Ⅰ期、Ⅱ期检出率(96.36%、90.00%)上高于CTⅠ期、Ⅱ期检出率(87.27%、6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股骨头坏死属于常见的髋关节疾病,病情发展相对缓慢,其病因主要为病理性股骨头血运障碍,可引发股骨头骨质缺血,因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也被称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同时也会对患者正常生活带来很大制约,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到患者病情改善[5]。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均不明显,比较容易受到忽视,加之诊断相对困难,因此比较容易出现漏诊现象,导致患者病情严重,同时有很大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迁延,进而出现严重风险。忽视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正确诊断,可加重患者病情,对其临床治疗带来更大难度。权威研究[6]认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早期症状和体征并不明显,可造成病情加重,最后不得已要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来进行治疗。这种情况表明,早期为患者做出明确诊断的重要作用,做好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准确判断患者预后情况,从而为患者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案,满足患者就诊需要,进一步缓解病情,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影像技术对患者开展相应诊断,主要诊断方法包括CT、MRI等。其中,CT诊断股骨头坏死,辐射相对较小,速度快,临床应用广泛。

权威文献[7]报道,有学者采用SPECT/CT定量技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骨代谢的生物学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认为CT技术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明显。与此同时,CT诊断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可清晰显示患者股骨皮质下微骨折现象,同时展现患者组织解剖关系在股骨头坏死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图像重建技术进展迅速,经过后期处理后,能够清晰显示疾病进展情况[8]。CT诊断方法,还能对软组织病变分布情况进行明确,对于患者临床诊疗具有较高的参照价值。但是,对于早期病变,CT无法及时观察到早期病理变化,制约了其在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范围。与CT技术相比,MRI分辨率更高,可对早期病理改变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对骨髓水肿所在位置及波及范围进行明确,因为能够及时发现关节积液现象,揭示软组织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更多依据,对控制和减少髋关节坏死、致残具有重要帮助。通过多年实践工作经验认为,MRI诊断技术能够实现逐层观察,避免关节不同结构重叠对诊断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供更为立体、直观的影像图,对病变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从而揭示组织解剖层次关系,弥补常规诊断方法的不足[9]。例如,针对股骨头骨髓水肿,MRI图像表现主要为T1、T2长信号,且在低信号内可发现斑片状高信号。通过上述分析认为,股骨头坏死是比较高发的髋关节疾病,早期明确诊断对患者治疗意义重大,同时也能准确判断患者预后情况。为此,本研究选取5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析CT、MRI 2种诊断技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显示:MRI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关节积液检出率(93.0%、62.0%)均高于CT检出率(82.0%、43.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权威报道[10]结果基本相同,说明MRI在明确股骨头坏死及是否合并关节积液中应用价值显著。同时,与金标准对比,CT与MIRI 诊断中期、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正确率对比上无明显差异,但是在初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正确率对比上,MRI明显高于CT(P<0.05),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相符,进一步说明MRI在诊断早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优势。此外,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本组100例患者病变共累及126个髋关节,其中Ⅰ期55个,Ⅱ期30个,Ⅲ期23个,Ⅳ期18个;MRI在Ⅰ期Ⅱ期检出率(94.12%、88.46%)上高于CT检出率(67.65%、69.23%),MRI与金标准(49.0%)更加接近,证实MRI技术在检查病变累及情况时,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股骨头坏死病情持续进展,可出现异常增生表现,从而造成骨小梁大小、宽度发生明显改变。MRI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总体诊断优势优于CT技术,特别是在早期病变检出率上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股骨头坏死者,首推MRI技术,但是花费较高,需要结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猜你喜欢
股骨头积液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关节积液要科学适当地抽掉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