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效果分析

2020-12-09 05:43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例数肢体我院

安 振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县医院骨外一科,辽宁 义县 121100)

随着目前交通出行方式的不断增加,便利的出行条件使我国目前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是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没能及时的进行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对于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是目前临床比较关注的话题[2]。据相关文献记载,对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采取中医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了验证此方法存在的有效性,本次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详情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参选的患者选取时间从2017年2月-2018年2月结束,所有参选患者均经过我院诊断为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对76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组方式采用的是随机数字表法。在本次研究中将对照组设立38名患者,观察组设立38名患者。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23岁,年龄最大的为57岁,平均年龄(45.8±1.5)岁,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11例、初中13例、大学及以上6例、高中8例,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0:18;观察组中患者年龄分布为22-64岁,中位年龄为(43.2±1.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例、初中15例、大学及以上5例、高中9例。2组患者经过对比差异较小(P>0.05),不存在对比意义。(1)本次研究调查的患者均符合以下几点:①均为自愿参与,并在研究调查前签署知情同意书;②除骨折早期肢体肿胀外均无重大精神类疾病,如精神病,无认知类疾病,如痴呆等;③本次参选患者除骨折早期肢体肿胀外不合并有其他重大脏器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等;④本次参选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本次研究调查的患者均排除以下几点[3]:①非自愿参与,调查前未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写;②除骨折早期肢体肿胀外患有重大精神类疾病,如精神病,认知类疾病,如痴呆等;③本次参选患者除骨折早期肢体肿胀外合并患有其他重大脏器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等;④本次参选患者有药物过敏史;⑤排除孕期和哺乳期妇女。

2 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式,在患者入院后采用冰敷肿胀处、口服止痛药物的治疗方法,同时给予患者注射甘露醇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250ml,每天使用剂量为50g。观察组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中医治疗。(1)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药方如下:黄芪25g、当归15g、茯苓10g、党参20g、红花10g、桃仁10g、黄柏10g、苍术15g、丹参30g、牛膝17g、桂枝15g、地龙10g,用法用量:用水煎服,1剂/d,2次/d,分早晚各服用1次,治疗时间为1周。(2)采用中医按摩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护理人员对患者肿胀部位进行按摩,帮助患者进行肢体主被动运动[4]。按摩手法为:推、按、捏、揉、打等等,每次按摩时间为15分钟,使患者患肢血液循环加速,局部使用药酒进行揉擦,治疗时间为1周。

3 疗效评价标准:(1)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治疗有效评判标准为:有效:患者肢端肿胀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患者肢端肿胀等临床症状有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无效:患者肢端肿胀等临床症状未改善,治疗有效率=(有效+好转)/总例数×100%[5]。(2)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情况,观察时间为治疗后的1天、7天、14天,测量方法为患者骨折部位和健康肢体的周径,将2个数值进行相减。(3)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4 统计学方法:本次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的计量资料对比行t检验;2组患者的计数资料对比行x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5 结果

5.1 2组治疗结果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患者有25例、治疗好转的患者有10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3例,治疗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显效患者有16例、治疗好转的患者有13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9例,治疗有效率为76.32%,对照组的治愈率与观察组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结果为x2=3.5625,统计学差异为P<0.05,说明2组数据经过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5.2 2组肿胀消退效果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肿胀消退效果,观察时间为治疗后1天、第7天、第14天。观察组第1天肿胀消退为(4.8±0.5)cm,第7天肿胀消退为(1.8±0.5)cm,第14天肿胀消退为(0.2±0.04)cm,对照组患者第1天肿胀消退为(4.9±0.3)cm,第7天肿胀消退为(2.9±0.5)cm,第14天肿胀消退为(1.3±0.5)cm,观察组患者的肿胀消退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优势,有效缓解患者的肢体肿胀情况,2组数据经过统计学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数据对比存在意义(P<0.05)。

5.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在本次调查中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出现呕吐,1例患者出现头晕,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有2例患者出现呕吐,3例患者出现头晕,2例患者出现恶心,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共有不良反应发生患者9例,占总例数的23.68%,根据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计算,2组患者数据出现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讨 论

目前我国骨伤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老龄化逐渐加重,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较多。并且我国目前交通建筑行业成发展趋势,交通意外伤等都是造成患者骨折的主要原因。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是骨折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原因至今尚未明确[6]。如果患者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目前对于治疗早期肢体肿胀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药物治疗,但是常规的西药治疗对于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治疗效果并不理想[7],根据有关文献记载,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能够明显改善肿胀情况,有效提高治愈率。中医治疗包括:中药、推拿、按摩、针灸等等。目前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肿胀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中医对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情况定义为是血脉受损,瘀血内阻,气虚不利。因此通过中药对其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中药主要采用的为黄芪,当归,茯苓,党参,丹参,红花,桃仁等药,此类中草药能够起到活血化瘀利湿行水的功效,有效提高治愈效果。再通过对患者进行患肢肿胀处按摩,采用按、摩、推、捏的手法进行治疗,有效促进患者局部血液流通,改善患者肿胀情况。为了验证此方法存在的有效性,本次选取7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参选患者分别采用2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治疗方式为中医治疗,对照组则为常规西药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肢体肿胀改善情况。观察组的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存在明显优势,消肿比较快。由此可见,再一次验证中医治疗对患者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中医治疗具有更好的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临床疗效,此方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例数肢体我院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
全国脚斗士精英赛在我院举行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