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安全护理在高压氧舱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2020-12-09 08:24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高压氧有效率常规

薛 红

(新疆吐鲁番市人民医院高压氧舱,新疆 吐鲁番 838000)

高压氧舱(HBOC)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到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借助于加压方式纠正患者血氧情况,但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风险因素,容易诱发气压伤、耳膜穿孔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因此有必要在HBOC治疗过程中实施安全护理[1]。本次研究主要从我院抽取部分行HBOC治疗患者,将其分成两组之后,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安全护理,现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实验研究以60例HBOC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高压氧科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处于清醒状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其年龄区间为12~80岁,平均数为(46.25±6.56)岁,其中气体中毒12例,脑外伤10例,脑血管意外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4例;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其年龄区间为10~82岁,平均数为(46.78±6.25)岁,其中气体中毒11例,脑外伤9例,脑血管意外6例,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行HBOC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①进舱前解释相关基础知识与器械操作方法;②进舱后根据相关要求规范操作,避免意外事故发生;③出舱后住院患者转移至病房接受其他治疗,门诊患者自行离开。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安全护理,包括:①进舱前护理:由高压氧专科医生给予检查,明确无禁忌症后方可进入舱内治疗。要向患者详细讲解HBOC治疗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或家属鼓气调压动作,以避免在加压过程中出现耳痛,影响加压,提升其配合依从性;及时疏导患者情绪,告知其呼叫、对讲等操作功能,明确舱内外可随时联系,帮助其消除恐惧、焦虑心理;②进舱后护理:在每一步操作之前都要告知患者,缓慢有序的加压,加压结束后降低舱内气压至常态,指导患者正常呼吸,以避免大幅度屏气、活动诱发减压病,或造成气压伤;③出舱后护理:从舱内出来后,应第一时间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经过检查确认没有问题方可离开,并告知患者或家属禁止食用产气食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血氧含量处于正常状态,无不良反应发生;有效:血氧含量接近于正常,但存在轻微不适感;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血氧值偏低。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软件SPSS21.0对文中有关数据行统计学处理,其中组间计数资料之间对比用卡方检验,描述为百分数(%),组间计量资料之间对比用t检验,描述为均数±标准差(±s),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3.3%(28/30),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对照组有效率为70.0%(21/30),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两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x2=5.455,P=0.020)。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1/30),1例患者有耳痛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6/30),耳痛4例,鼓膜穿孔1例,副鼻窦气压伤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043,P=0.044。

3 讨 论

HBOC治疗效果低是多年来难以攻破的难题,其原因主要在于患者的配合度较低,加上心理障碍难以解决,这与临床护理质量存在直接关系,要想提升患者配合依从性,就必须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有效防止不良反应发生[3-5]。本次研究中在两组患者HBOC治疗期间实施有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安全管理,从进舱前、进舱后以及出舱后三个阶段的细节着手,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组间数据对比均差异明显,P<0.05,提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安全护理的临床疗效更佳,充分证实了安全护理在HBOC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必要性。

总之,对行HBOC治疗的患者行安全护理,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其护理效果,同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其血氧值,对患者尽早康复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高压氧有效率常规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常规之外
吸氧真能减压缓解脑疲劳吗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很有效率
别受限于常规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