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睡眠质量指数对脑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评价

2020-12-09 12:27陈坤徐云霞任庆玲通讯作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5期
关键词:匹兹堡眼动电极

陈坤,徐云霞,任庆玲通讯作者)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上海)

0 引言

失眠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部分脑卒中患者失眠严重,需要依靠药物改善睡眠质量,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神经功能的康复进程。它还会加重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症状,从而加剧脑卒中患者疾病复发的风险。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血管阻塞引起的脑缺血缺氧所致的突发性脑血管意外疾病。数据显示,半数的脑卒中患者有与睡眠有关的呼吸障碍[1]。脑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患者难以入睡。睡眠是人体必需的生理过程。睡眠不足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感染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选择我院脑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患者共70 例,数字表随机分2 组每组35 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单纯的睡眠质量指数进行检测,观察组采取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评估,分析了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睡眠质量指数对脑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脑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患者共70 例,数字表随机分2 组每组35 例。纳入标准:(1)结合临床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脑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2)年龄在85 岁以内;(3)意识清醒,理解和沟通能力强;(4)心肺功能稳定。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肺等脏器疾病患者;(2)严重认知障碍患者(简单认知状态检查<27 分);(3)四肢瘫痪偏瘫患者;(4)依从性差且无法随访复诊的患者。其中,对照组男23 例,女12 例,年龄43~81(60.16±4.11)岁,病程1-9(3.41±1.21)年。观察组男23 例,女12 例,年龄43~81(60.21±4.68)岁,病程1-9(3.44±1.26)年。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0.05。本研究经伦理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单纯的睡眠质量指数进行检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状况进行评估。

观察组采取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评估。对入选观察组的患者,在使用与对照组相同的PSQI 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多导睡眠图,将脑电图导联用C3/A2、C4/A2、C3、C4 火棉胶带固定,再用3M 纸带固定,确保整个监测过程中电极接触良好。肌电图电极放在下巴上,眼图电极放在双眼外眼角1 cm 处。肌电图用3M 纸带固定。胸腹运动检测,固定胸腹部剑突位置,将动脉血氧监测固定在患者右手食指上,将口腔、鼻腔气流监测直接固定在鼻孔。进行问卷调查和监测的操作人员接受了专业培训,达到了本项目的研究标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睡眠效率、觉醒的次数(睡眠中觉醒的总数)、睡眠潜伏期(由开始记录到出现睡眠的时间计算)、快速眼动潜伏期(根据入睡后第一次发生快速眼动的时间计算)、睡眠的总时间(睡眠时间减去觉醒时间)、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每一项0-3 分,一共7 项,总0-21 分,越低越好)、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 22.0 软件中,计数样本实施 χ2统计,计量样本取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睡眠效率、觉醒的次数、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潜伏期、睡眠的总时间比较

观察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觉醒的次数少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快速眼动潜伏期、睡眠的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睡眠效率、觉醒的次数、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潜伏期、睡眠的总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睡眠效率、觉醒的次数、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潜伏期、睡眠的总时间比较(±s)

组别 睡眠效率(%) 觉醒的次数(次) 睡眠潜伏期(h) 快速眼动潜伏期(h) 睡眠的总时间(h)对照组(35) 66.56±2.91 3.56±1.01 40.25±3.18 119.56±21.91 331.25±33.18观察组(35) 86.21±4.21 2.21±0.04 21.19±2.51 216.21±51.21 418.19±42.51 t 8.545 8.011 17.915 28.554 17.92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

表2 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

项目 组别对照组 观察组入睡时间 1.52±0.15 0.57±0.11睡眠时间 1.43±0.24 0.72±0.11睡眠质量 1.33±0.52 0.64±0.10睡眠效率 1.72±0.26 0.84±0.09日间功能 1.25±0.30 0.33±0.05睡眠障碍 1.78±0.43 0.93±0.11睡眠药物 1.95±0.53 0.29±0.14总分 1.44±0.77 0.61±0.11

2.3 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例数(%)]

3 讨论

睡眠是人体的基本生理需求。对于住院患者来说,良好的睡眠质量对维持身体正常生理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失眠通常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主观体验。根据失眠的常见临床表现形式有:(1)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30 分钟以上;(2)睡眠维持障碍:夜间缺乏2次觉醒或清晨醒来;(3)睡眠质量下降:浅睡、多梦;(4)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在6 小时以内;(5)白天后遗症:头晕、嗜睡、嗜睡、第二天早上乏力等。广义的睡眠障碍可分为睡眠障碍和睡眠异常。大多数人都有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暂时性睡眠障碍。但是,这些暂时性睡眠障碍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理功能,要做好住院患者的睡眠监测和治疗工作。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调查显示,约95%的脑卒中患者有失眠或睡眠结构紊乱。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困难、睡眠不足、异常觉醒、过度睡眠等症状,容易引起焦虑、抑郁等精神、神经症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在严重的情况下,它会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并增加脑卒中复发的风险[2]。脑卒中患者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疾病、医院环境、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老年患者的常见主诉,半数以上的老年患者存在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和难以维持睡眠,影响疾病的预后,增加死亡率。影响睡眠的因素包括疾病本身、心理因素、环境噪声、光线、疼痛等。虽然药物可以促进睡眠,但纠正影响因素的非药物护理干预也能改善睡眠。根据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面的非药物护理干预措施,改善睡眠习惯和睡眠质量,可能有利于患者康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睡眠医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1929 年,德国精神病学家伯杰教授记录了人类头皮上的脑电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睡眠医学的研发。1957 年,德门特教授和克莱特曼教授创建了多导睡眠图(PSG),发现睡眠由两个不同的周期相组成,即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从而加深了对睡眠本质的理解。

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是一种评价睡眠质量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反应性。该量表可评价患者最近30 天的睡眠质量,包括9 个自我评价项目和5 个其他评价项目。它涉及对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方面的评价。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包括对患者自身睡眠的主观评价,主观评价会因个体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对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价可能会有偏差。

轻度睡眠障碍的人容易感到疲劳、抑郁或烦躁、体重增加、视力模糊等,甚至会导致认知障碍,甚至增加猝死的风险[3-4]。多导睡眠图(PSG)是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明确标准,可以了解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科学的护理干预是保证睡眠监测顺利进行的关键保证。多导睡眠图主要是监测患者的睡眠结构、睡眠效率等指标,可以有效了解患者的睡眠状况。对于脑卒中后的睡眠觉醒障碍,做到正确诊断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目前,最常用的客观诊断方法是多导睡眠图。多导睡眠图是一种连续同步记录睡眠期间生物电变化和生理活动的技术,可用于睡眠医学研究和睡眠疾病诊断。它已成为睡眠医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领域最常见的核心技术。多导睡眠图为慢性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焦虑抑郁伴睡眠障碍、内科疾病(脑梗死、帕金森病等)的诊断提供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5]。

多导睡眠图是诊断睡眠-觉醒障碍的重要手段。准确的多导睡眠图结果为医生采取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7-8]。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发现,多导睡眠监测失败的原因包括:(1)由于环境变化,患者对新环境不适应,恐惧感强,依从性差。(2)患者因不了解多导睡眠监测机制,过度紧张,干扰正常监测。此外,监测失败还与操作员的操作规范程度以及监测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检查有关。基于以上原因,在监测过程中,一是通过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及其家人的紧张情绪,配合监测,提高监测成功率;二是规范操作者操作,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监测成功率。此外,要加强对检测全过程的监管,切实防止监测过程中电极脱落、鼻气脱落,确保监测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监测前需要评估患者对睡眠疾病和睡眠的认识,并向患者解释呼吸睡眠监测的步骤和重要性,让患者熟悉监护环境,了解各种设备的使用、电极的大小和位置、医护人员的联系方式,告知患者监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强调监护过程安全无痛,以增加睡眠监护的感性认识,解除患者的紧张和担忧。同时,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告知各类监测点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尽量少喝水、少睡觉,确保患者夜间睡眠质量。检查前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指标。监测过程皮肤的洁净度与信号采集的质量有关。用75%酒精擦拭需要放置电极的皮肤,范围是电极大小的两倍,去除死皮和油脂,提高皮肤的阻抗和粘附性。根据患者的睡眠习惯,仪器设备要顺序连接,尽量注意每根电线的方向一致,防止线路缠绕,并用胶带固定,用腹带压平脐位。最后,使用鼻口传感器时,气流传感器探头不能接触皮肤。确保每个电极的连接没有遗漏,然后连接到微型计算机。监测期间,注意各类数据变化,定期检查观察,导线是否过紧导致患者入睡困难或睡不好,导线是否脱落,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患者次日醒来后,关闭多导睡眠图,拆除各种电极导线,擦去皮肤上的导电膏,测量血压,记录监测后患者的感受,供分析报告参考,通知定期复诊观察。

本研究显示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睡眠质量指数对脑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患者睡眠质量有改善作用,且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匹兹堡眼动电极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全陶瓷电极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氧电极的研究进展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针对电极事故的控制系统方案应用
海豹的睡眠:只有一半大脑在睡觉
医疗产业与城市复兴:美国工业城市匹兹堡的转型之路
静止眼动和动作表现关系的心理学机制
G20匹兹堡峰会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