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招搞定不良情绪

2020-12-09 11:46铁常乐
中老年保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平常心饮用酒精

每个人都会有不可改变的经历和令人沮丧的情绪,对于既成事实,我们应当允许其存在,有的时候越是希望消除,越是挥之不去。过度关注,急切地想要消除那些痛苦的想法,反而会增加它们出现的频率,加重痛苦的程度。

接纳自己

人类的思维自有其规律,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经历和令人沮丧的情绪,当注意力不去特意关注时,这些想法反而容易消失。要告诉自己,这并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烦恼,你遇到的别人也有可能会遇到,不要着急去消除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道家讲“顺其自然”,对事情和自身都应该依照本有的规律去做。经常听一些人谈及自己的个性,强调如何追求完美,其实真正的完美并不存在,每个人身上都是有瑕疵的,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达不到目标的时候挫败感会更强。问题和毛病就像身后的影子,回头看,它在;不回头看,它就不在。如果不是大原则的问题,泰然处之也未尝不可。

西湖灵隐寺的门上有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句话的妙处就在“半”字上,人生一世,职称、级别、工资、待遇、住房、健康、夫妻关系、子女教育等等,不如意十有八九,所谓“半称心”,就是不追求完美、接受缺憾,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安之若素,才能对既得利益更加珍惜。

学会接纳自己,能够退而求其次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把琐事淡化的豁达。风物长宜放眼量,只有卸下自我的精神枷锁,才能获得内心真正的自由。

活在当下

不要沉湎于“昨日”,不要幻想在“明日”,而应生活在“今日”的世界里,随时随地体会当下身边美好的事物,体会清风拂面的感觉,鸟语花香带来的愉悦,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通过切实的体验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佛家讲:人生只在呼吸间。

内省

静下心来和自己的想法在一起,但又要保持距离。可以练习着写写日记,把感受变成文字,将心路历程记出一本流水账。在记录的过程中梳理内心,又不要被已有的想法困住,让它静静地躺在纸面上,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与之抗争,从而为实际行动让出空间。

试着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观察自己,包括知觉、情感和意志。对内心的独白更有利于理解和接纳不良情绪。学会安慰自己,凡人各有短长,尽人事即可,事事尽如人意是不可能的。

可以思考一下,不良感受因何而起?哪些方法能够解决问题?什么人能够帮助自己?问题能够解决到什么程度?

做点儿什么

想好以后就去具体落实,将想法诉诸行为,用行动实践的生活才有意义。趋利避害是本性使然,采取适合自己的积极行为,可以达到合理宣泄情绪的目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借鉴既往自己和他人改善情绪的经验,例如听音乐、锻炼身体、找人倾诉、培养业余爱好等等。

还应当善于总结,度过心理危机后,要反思这个心路历程的变化,发现自己在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看看自己获得了哪些经验教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阅历和气度提高了,承受能力增强了,心理空间变得更为宽敞。

人的一生都是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到了中老年仍如是,每一次面对的压力都是成长的阶梯。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做一点儿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一颗平常心

心态好并不是没有忧郁、愤怒等不良情绪,更重要的是情绪表达不能太过度。中医认为七情致病,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都是致病的根源,过怒伤肝、过思伤脾、过忧伤肺、过恐伤肾、过喜伤心。喜怒哀乐要有持中的状态,要有节制和控制。生气的时候难免叨唠几句,过几分钟放在脑后就算了,暴跳如雷或者久久不能释怀就成了问题;高兴的时候开怀一笑无妨,但兴奋过头儿是失态,要么得意忘形,要么乐极生悲。

人生要抱有一颗平常心,没有成功,只有幸福。所谓成功是活给别人看,幸福才是犒赏自己的。轰轰烈烈与清清淡淡并无不同,只要依平常心去生活即可,轰轰烈烈有轰轰烈烈的好,清清淡淡有清清淡淡的妙,正如东坡居士的那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保持生活的规律

很多慢性病的形成都是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慢慢积累所导致的,这些不良习惯也是心理疾病的促发因素。比如三餐不定时、作息不规律、熬夜、饮食过于油腻、晚间吃得太饱、过度的社交应酬、吸烟饮酒无度等,这样的生活习惯如果年复一年,体力和精力必然透支,让人容易疲劳、衰老、抗压能力削弱,情绪变得脆弱、急躁。所以对于养生,最重要的是起居有常,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养成习惯并一直保持下去。丰富且有规律的生活能提高心理免疫力,让人更有信心和力量面对不断变化且未知的风险。

宽容和相互支持

面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时,要保持平常心。我们经常说,不要跟别人过不去,也不要过多地内疚自责,跟自己过不去。当自己确实犯错、失误时,可以反省,但不要过分执着,如果终日思考自己什么事做错了,沉浸在悔恨中,这就糟了。过多地谴责别人等于用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而过分地内疚是用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都没有必要。

儒家提倡做人一定要宽厚,不要吝惜对别人的帮助,有时候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向家人或朋友倾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如果对方也处于忧郁之中,当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并发现有同样的心情时,也会带来释然。还可以给你记挂的亲友打个电话发条微信,主动询问他们的情况,分享彼此的感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培养兴趣爱好

明朝人袁宏道有句颇值得玩味的话:“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从侧面反映了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以陶冶性情、消除烦恼、平添乐趣,能够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时光。寻找兴趣知音,相结为友,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和帮助,可以净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精神世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能力,选择和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兴趣爱好,例如摄影、钓鱼、书法、绘画、养些花花草草或者宠物等。

减少酒精咖啡摄入

面对不良情绪,有人试图通过酒精和咖啡的摄入改变自己,但是过度饮用酒精和咖啡是不利的。

酒精是γ-氨基丁酸受体的激动剂,这种受体在大脑内广泛分布。饮酒后,这种机制会在短时间内带来放松和镇静的感觉,让人精神松弛、舒缓,没有拘束感,所以古人留下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是在之后的几个小时,则会出现γ-氨基丁酸受体脱敏造成的失眠和焦虑情绪等不良体验,这大概就是“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感觉了。

咖啡能够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饮用者感到精力充沛。但是咖啡因造成的短暂清醒和兴奋,并不表示体力真的获得恢复,当肾上腺素耗尽,饮用者会精神沮丧、烦躁易怒。

因此,酒精和咖啡造成的放松和兴奋都是短期效应,而过后会出现不良情绪和失眠,饮用者可能通过不断摄入来延迟初期感受和后期不良反应的到来,这种持续作用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并有可能是酒精和咖啡因成瘾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
平常心饮用酒精
平常心不平常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平常心看待民法典时代的到来
以平常心看婚姻
跟踪导练(一)(2)
胖大海的不良反应
每日喝咖啡降低10年死亡风险
医生提醒绿豆汤限量
酒精脾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