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2020-12-09 05:27王东
审计与理财 2020年6期
关键词:流程责任单位

王东

一、引言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家层面看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进一步提升了审计监督的地位,明确了审计监督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办发〔2015〕58号),先后从制度层面提出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要求。

从现代企业发展看,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管理推动企业发展,一直都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企业价值和实现企业目标重要手段。企业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责任追究,通过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以促进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和经济价值的增加是企业内控管理的需求,企业的发展必然促使对审计结果利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不仅注重审计发现问题的能力,更注重加强问题整改管理及责任追究管理能力。

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管理存在的问题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内部审计结果利用管理工作的难点,主要面临以下五大难题。

1.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不到位,导致问题屡查屡犯。

审计单位侧重于审计发现问题,对整改及责任追究的监督性有待加强,容易造成审计发现问题屡查屡犯。被审计单位自行开展整改及责任追究,可能会存在整改浮于表面,避重就轻现象,会为问题此消彼长留下隐患。

2.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标准不统一,无法反应整改及责任追究真实情况。

同样的问题有从单个问题层面、制度层面、管理层面等多个角度进行整改;责任追究手段上有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等多种方式。不同的整改方式和责任追究方式,部分审计人员认为整改和责任追究到位,部分审计人员认为没有到位,整改和责任追究的标准不统一,将无法反应审计发现问题的真实整改状态和问题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落实情况。

3.问题整改管理和责任追究靠人工管控,无法确保时效性和实效性。

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审计的深入,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开展的责任追究会越来也多,靠人工管理这些整改和责任追究状态,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没有信息化支撑将无法确保整改及责任追究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4.整改及责任追究综合利用率低。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管理靠人工分散管理,对历史检查发現问题,跨部门、跨层级发现问题无法进行统筹管理,更无法对既往所有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挖掘、管控,不利于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

5.通过现场追踪审计来促进整改效果,审计资源消耗较大。

采取审计人员现场追踪审计以往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是提升整改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因内部审计人员有限,审计资源紧张,每个审计项目都进行现场审计追踪责任追究,审计资源消耗较大,基于效率及成本考虑,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三、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围绕完善内部控制,强化审计结果利用,提升审计整改质效,秉承审计创造价值的管理理念,本文提出的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管理体系以统一规范的整改及责任追究流程和标准框架为基础,以信息化控制平台为手段,营造良好的整改及责任追究合规文化氛围,实现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责任追究、审计追踪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1.规范整改、责任追究流程和制度是管理体系的前提。

企业应梳理出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整改及责任追究流程。

(1)明确各方职责。首先应明确被审计单位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之间的职责。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只有具备责任追究权才能提升整改效果,防范屡查屡犯。职责上审计部门是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的督促部门,不仅要下发审计发现的问题,也应提出责任追究处理意见,并督促被审计单位开展整改和责任追究,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等。被审计单位是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的责任部门,应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落实整改,开展责任追究,向审计部门反馈整改结果。

(2)整改及责任追究流程。一是被审计单位应根据审计部门下发的问题和责任追究处理意见开展整改和责任追究。二是被审计单位将整改责任追究情况及佐证资料递交审计组。三是审计部门对上报的整改材料进行整改评价,对被审计单位虚假整改,或整改不利情况,再次督促被审计单位重新整改,直至所有问题整改评价结束(见附件1)。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流程图

(3)制度化整改及责任追究流程。制度是整改及责任追究执行的最大的保障,企业应对梳理的整改和责任追究流程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如可以制定《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管理办法》等将各方职责、整改及责任追究流程等制度化,确保整改及问题管理的有效开展。

2.整改、责任追究标准化是管理体系的核心。

对整改状态和责任追究进行标准化是管理体系的重点难点,标准化有利于准确的反映整改及责任追究的状态。

(1)整改标准化。整改是否到位每个人评判标准不一样,为统一整改标准可以根据问题整改后是否残余风险来评判是否整改到位,如将无剩余风险的认同为已整改,有剩余风险的认同为未整改。此外,应尽量细化整改状态有利更好的精准管理整改,如考虑到部分已发生事实无法改变、审计人员受客观条件限制做出错误审计结论等情况,结合剩余风险程度可以将整改状态分为三大类七种状态(见表1)。

(2)责任追究标准化。责任追究和整改是相辅相成,没有制度约束的整改,往往导致屡查屡犯,好的制度约束,既能够规范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行为,促进企业各项业务健康发展,又能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可以移交国家机关处理,但是企业内部管理更多的是违反企业内部的管理规章制度,因此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违规问责体系。对责任追究标准化应注重对不同程度、不同种类违规行为的整合和分类,可以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和制定责任追究标准,如可以将责任追究标准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分为违规行为、轻微违规行为两类,区别进行处罚责任追究(见表2)。

3.信息化是提升整改及责任管理效果的手段。

审计发现问题及责任追究随着审计项目的不断开展,问题和责任追究数量会越来越多,海量的问题和责任追究如果采用手工管理将难以实现,只有借助计算机信息化采用有效解决该问题,如建立信息化的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管理平台,是提升整改及责任追究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的智能化管控,将前面规范化的内部审计整改与责任追究管理流程及责任追究标准,转换为系统管理,实现整改和责任追究的全流程系统管理,加强审计与被审计对象互动的时效性、实效性。好的信息化平台不仅能够实现审计发现问题管理、整改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情况录入、整改认定等功能,更应该强化管理的整改时效预警、整改结果数据挖掘等功能,实现整改及责任追究的智能化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数据挖掘,发现问题整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内部管理,完善内控体系,增加了企業竞争力。

4.营造积极整改及责任追究氛围,提升企业价值文化是管理系统顺畅运行的保障。

企业内部应通过多元渠道和手段,培育企业积极整改和整改促发展的合规管理文化。在内部整改责任追究文化建设方面,可以依托视频会议、现场会议、微信交流等方面,向企业内部传达积极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要求,要积极营造企业重视,主要领导负责,责任落实到人的整改管理文化,并将整改及问责做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此外审计部门可以按季度对企业内部审计整改及责任追究情况进行通报,通过销号、整改率、整改时限的定期通报,促进了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整改及责任追究文化。

四、结束语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及责任追究管理只有建立规范的整改及责任追究流程、明确责任追究和整改标准化、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在促进内部审计目标实现,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完善治理和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陈洁.我国政府审计整改推进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2]张宝森.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风险评价及应用[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5.

[3]刘涛.农信社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3.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浙江省分行)

猜你喜欢
流程责任单位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谁的责任
责任(四)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