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志愿服务需求现状及其发展探索

2020-12-09 05:34张春慧徐晖陈静林蓓蕾
决策探索 2020年24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农村

张春慧 徐晖 陈静 林蓓蕾

【摘要】调查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5。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大城市务工,导致农村老人尤其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突出,常因照护不周而影响失能老人身心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村失能老人的照护已经成为极其突出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志愿服务

失能老人是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由于其身体功能的退化或缺失,日常生活对照顾者的依赖较多。调查发现,农村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者强烈希望能得到社会支持,尤其是医疗护理更具专业特点的志愿服务。然而,有关研究发现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志愿服务供给在空间、内容、时间、方式上都存在失衡的现象,照护志愿服务的基础十分薄弱,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其发展还有较多问题值得探索。

一、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志愿服务需求现状

调查显示,失能老人的能力等级以中度居多,且较多是慢性病,3种及以上者占52.6%,随着患慢性病数量的增加,老人的失能程度也随之加重。在失能老人群体中需要慢性病专业化照护的老年人占15%,慢性病专业化照护已成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首要需求。而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除专业化照护服务需求外,还要有精神慰藉和日常照料。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志愿服务组织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政府主导和市场运行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参与到公共治理中,按照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志愿服务需求而提供志愿服务意义重大。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是生理需求。农村失能老人由于失去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自理能力,进而生活无法自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如吃饭、穿衣、大小便、修剪头发、洗衣等方面,需要大量的照护或替代照护,因此针对农村失能老人开展生理需求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是安全的需求。走访调研发现,失能老人在这一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活动、居住等方面的安全需求,活动方面主要是在完成日常生活行动时的一些环境改造,如浴室的防滑处理、可调节高度的洗脸盆和扶手座位便器等;居住方面主要是对失能老年人的居室进行适当改造,便于其行动,扩大失能老人的活动范围,如帮助其增加门的宽度及常用室内空间的宽度,以方便轮椅的出入及转动。生活中的安全保障是农村失能老人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他们担心生活中意外的发生而加重活动不便。

三是社会需求,农村失能老人由于行动不便,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限制,缺乏日常交流,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对于情感的需求更强,长此以往,出现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很大。现实生活中,农村失能老人的精神保障比经济、服务保障更为匮乏,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人普遍对精神保障认知不够。能保障失能老人每日吃饱穿暖,必要时给予活动协助他们就很满足;二是由于生活节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年轻人忙于工作或外出务工,无暇顾及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使得来自家庭成员的精神支持逐步弱化。因此,加强社交和情感需求的照护志愿服务尤为必要。

四是尊重的需求,它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较高层次的需求类型。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是一个长期、耗费精力财力的过程,对于经济基础好的家庭来说还能承受,但对于条件一般的家庭,长期的支出,不仅让家人产生疲惫,而且会影响家庭的和睦。而这些老人更希望得到家人的认可、尊重,担心因行动不便让家人嫌弃,成为家人的负担;更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接受和支持、帮助。

五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属于精神层面上高层次的需求,农村失能老人更偏向于物质层面的需求。失能老人自认为不能再为子女付出,自我实现需求除了未完成的心愿,在其他要求方面并不明显。

农村失能老人對长期照护的需求比一般老年慢性病患者更多,不同于一般养老服务,涉及较多学科领域,如疾病预防、基础医疗,护理、身心康复,且专业性较强。对于这些需求,居家的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难以应对,而乡镇养老机构的护理员也难以从以上方面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因此,农村失能老人的志愿服务发展有着更大的探索空间。

二、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志愿服务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社会养老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兜底服务,而适用于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生活救助很少,政府在农村失能老人照料方面人力物力提供有限,而市场即养老机构或家政公司对于失能老人的准入标准和收费均较高,不是一般农村家庭所能承担的。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志愿服务组织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政府主导和市场运行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参与到公共治理中,因此在政府和市场功能都“不太灵”的情况下,引入志愿供给服务机制,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失能老人照护中去,对于缓解当前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负担,改善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大力培育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农村志愿服务发展迎来了发展机遇,并且在制度建设、组织管理、队伍构建、服务项目培育上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如,缺乏管理平台或平台功能不够完善,严重缺乏项目或项目供需对接不够精准;志愿服务项目零散,缺乏顶层设计,老百姓对志愿服务接纳度不高;作为重要的负责志愿服务落地的基层组织作用发挥明显不足,组织人力和活力不够;志愿服务社会化动员仍然较少,除大学生外,稳定参与志愿服务的群体不多;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种种问题,均影响着志愿服务的发展。

实现农村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整合大量的可为失能老人提供针对性服务的各方资源,发挥地缘优势,通过新媒体、网络、社交平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其中,积极推动失能老人志愿服务项目化、轻便化、精准化。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志愿服务光荣的浓郁氛围,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作为医护工作者,开展医疗护理志愿服务,改善农村失能老人生存状况和生活品质,事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局,医院方面可成立专门的志愿服务办公室,建章立制,充分调动广大医护人员尤其青年医护人员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自觉加入其中,帮助解决老人尤其是农村失能老人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增长与供给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突出矛盾。

参考文献:

[1]肖罗.祁阳县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志愿

服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2]徐帅.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制研究

[D].北京交通大学,2017.

[3]刘炳铄,王时锋,赵雪晖,等.我院

实施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1):72-73.

[4]李三辉.河南农村志愿服务发展及其

问题审视[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3(04):24-28.

[5]肖罗. 祁阳县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志愿

服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6]李三辉.河南农村志愿服务发展及其

问题审视[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3(04):24-28.

【本文系河南省2020年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农村失能老人医疗护理志愿服务社会化供给机制研究”(HNKJZK-2020-63C)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对当代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