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计算教学中的因“错”利“导”

2020-12-09 05:43张玲玲
成长 2020年12期
关键词:计算引导错误

张玲玲

摘 要:在数学习题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们出现的错误难以一概而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并且找出应对的解决策略是教师需要完成的重点任务。学生出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学生面对错误时教师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引导。因此,本文主要从基础知识学习、学生自我反省、课堂活动安排、计算方法教学、课堂总结等不同环节,探究如何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 计算 错误 引导

每个学生都会犯一些奇特但又在意料之中的错误,这些错误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普遍性。教师应该发现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并且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利用学生们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们不断成长,让错误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计算能力是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而且在小学阶段数学计算所占据比重较大,如果学生对该能力的掌握程度较低,将严重影响自身的数学学习效果,进而可能影响到自己今后的数学学习信心。所以,教师有必要认真分析学生们出现错误的原因,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1 重视基础知识,提升计算能力

对学生们计算能力的考察最终将落实于学生们计算的结果。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到简便方法的使用,使用这些方法能够提高学生运算的效率。但有些学生盲目地运用简便运算方法,经常会出现计算错误等情形。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们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们准确地掌握简便运算的方式。

例如,在学习《运算律》时,学生能学习加法结合律的内容,加法结合律主要是通过加数位置的变换,使得计算更加简单。如,“14+17+13=?”可以通过变换得出算式“14+(17+13)=14+30=44”。在此类型题目的解答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发现更趋于简便的加法计算,从而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但是有些同学会将例式变化为“(14+13)+17=27+17=44”。虽然结果无异,但这便失去了简便计算方法的作用。教师通过了解,可以发现学生在理解运算律时往往只是认为对原有算式中加数位置进行变换可以起到简化计算过程的效果,但是并没有掌握究竟何种变化才能实现简化的目的。这时候教师应该从基础入手,再次向学生们讲解运算率的使用方法。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当学生们基础知识记忆存在问题时,他们计算的准确程度也难以提高。教师如果盲目地对其施加压力,最终也只能是雪上加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尤其需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核。

2 重视自我反省,及时查漏补缺

学生们实现计算正确率百分之百是非常困难的。每一个学生都会存在自己的问题,可能马虎粗心,或是其他原因,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在以后的计算练习中自觉规避此类问题。在学习简便计算方法后,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仍会使用普通的计算方法,虽然能够保证正确率,但是与其他同学相比计算的速度明显不足,基于这点,教师应该让学生们充分认识自己,不断提升。

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时,针对不同单位之间的加减法,很多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1千克+1克=2千克,或者12克+1千克=1120克等。针对第一个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在计算时没有重视单位换算,将克和千克看成一个单位。第二种错误的出现则是计算过程的问题,往往是细节方面的运算出了差错。学生们完成这一系列练习题以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重新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然后让学生之间交换检查。最后要求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答题状况进行总结,培养学生在练习以后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对学生加以引导,便会致使学生经常沉迷于自己一时的成功或成绩,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思进取,这将会耽误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对于学生存在的错误进行引导,让学生们发现自己进步的空间,推动他们寻找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自信。

3 重视课堂活动,对比促进成长

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属于基础知识的积累阶段,当学生们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和能力之外,便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并对自身计算的准确程度和计算的效率进行一定提高。但学生往往只是通过练习对自己进行提升,这种提升途径无法起到良好的持续性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乘法》时,我为学生们准备了一场竞赛,每个同学都会得到一份计算题,在发放完试题后我会要求学生们尽快完成,在他们完成练习后,再由我最后统计学生们的完成时间和完成结果。在检查竞赛结果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虽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但是正确率却不高。有些学生能够保证正确率,但是花费时间较长。在竞赛结束以后,我会为学生们讲解提高計算效率的方法。在乘法的计算方面,学生往往只要记忆好乘法口诀表即可,因此我主要是分享如何高效记忆口诀表这一方法。在我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完善相关方面的能力。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算环节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难以提起兴趣的部分。教师可以开展课堂活动,让计算更加具有趣味性,改变学生们计算时的心态,提升学生计算的准确程度。

4 重视方法教学,提高计算效率

有很多教师认为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在于学生们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们如果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计算效率然而会有所提升。实则不然,有很多计算方法的使用理念、方法需要教师明确地向学生们指出,他们才能意识到这是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因为学生们毕竟年纪尚小、经验不足,让他们自我总结的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因此,教师要重视方法的传授,让学生的计算效率得以提升。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混合运算涉及到的运算律很多,但是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仍然习惯从前到后地依次计算,如,在计算“32+47-17=?”时,很多学生们往往会按部就班地计算,经常是计算完“32+47”并得出79的结果后,再计算得出“79-17=22”,或者是在混合运算过程中使用错误的方法,如:学生将“76-42-18”转化为“76-(42-18)”。所以在混合运算教学时,我会重视对于方法的教学,让学生们在遇到混合运算算式时能够一眼找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自觉转变括号里的运算符号。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计算方法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们放弃传统的计算方法,自觉去寻找更加高效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且这一方法的传授对于学生们计算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还能通过教师的方法教学发现自身出错的问题以及传统计算模式存在的弊端,并做到主动创新,积极改进。

5 重视课堂总结,维持学生信心

教样需要重视课堂的总结。课堂总结是对学生们近一段学习情况的总结分析,既能够让教师重视学生们某一段时间的学习,还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问题,并帮助他们及时改进。如果学生们在学习态度、学习状态上存在问题,教师也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帮助他们走出当前的困境。同时,课堂的总结还能够让学生们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

例如,在学习《除法》时,我让学生们进行了多次的检测,然后在某一阶段教学结束以后,我再让学生们拿出自己过去的检测习题并对比分析自己这一阶段的计算准确程度。有些同学便会发现自己在做除法时会在同一问题上会反复出现错误,如,有位同学在几次检测中都会将“24÷4=?”的结果计算为8,这时候教师便有必要提醒学生重视分析反复出现错误的原因。此外,如果学生在几次检测中正确率有明显的提升,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总结能够让学生们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其他同学的进步,从而督促自己不断进步。教师在总结环节中需要重视维持学生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时主动参与、积极反思,并对数学学习持有持续的热情。

总之,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们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重视从基础知识入手,让学生们的基础足够牢固,实现对学生们更高层次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课堂的创设,让学生们能够被课堂的形式所吸引,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猜你喜欢
计算引导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经济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怒”与“努”
“浮”字等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