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0-12-10 09:52敬红菊
关键词:焦虑症资料差异

樊 凡,敬红菊

(遂宁市民康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分析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到本院接受治疗的焦虑症患者进行研究,详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焦虑症患者76例进行研究,遵循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在入院检查时均符合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的焦虑症相关诊断标准;均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对照组38例,男14例,女24例;年龄24-47岁,平均(35.7±4.9)岁。观察组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龄:25~46岁,平均(35.8±4.7)岁。

对比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差别,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基础的监测护理和用药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整合护理模式干预,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健康教育护理。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护理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评估,根据每个患者的喜好和习惯,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知识宣传方案,并制定出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的具体计划,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普及焦虑症的相关知识,令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树立治疗的信心。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详细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与症状,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对措施,转换患者的不理性观念,建立正确的认知态度,及时疏导患者的焦虑症状,用暗示的方式来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3)人性关怀与个性护理。

每个焦虑患者的情况不同,患病原因也各有差异,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个性特点,给予个性化的人性关怀。例如根据患者的喜好,在每个患者的病房摆放其喜爱的植物与鲜花,还有调整合适每个患者的温度与湿度等。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的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

护理前,对照组SAS评分为(55.67±7.98)分,观察组为(55.78±7.86)分,对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SAS评分为(46.32±6.53)分,远高于观察组评分(37.12±5.17),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评分

护理前,对照组HAMA评分为(16.62±4.73)分,与观察组(16.38±4.82)分对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SAS评分(8.78±2.90)远高于观察组(6.27±2.01),护理后组间差异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焦虑症是一种以持续性和广泛性焦虑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1],患者常表现为恐惧、焦躁不安等症状,较难根治,容易反复发作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理疾病,且女性患者的发病率高于男性[2]。随着病情不同程度的发展,令患者的肢体正常活动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者还会造成运动功能障碍[3]。临床实践指出,若能在治疗患者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工作,那么对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给予整合护理模式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SAS、HAMA评分值远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护理效果远优于对照组。综上可知,整合护理模式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焦虑症资料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完形填空精练一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
找句子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