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市某养猪场复养增养成功案例

2020-12-11 09:20刘佩任灵肖辛集市农业农村局
北方牧业 2020年21期
关键词:猪只养猪场猪舍

刘佩,任灵肖(辛集市农业农村局)

自2018 年8 月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养猪业遭到重创, 养殖户损失惨重。辛集市养猪企业在与非洲猪瘟作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成功复养。

1 猪场基本情况

该养猪场, 建于2007 年2 月, 占地15 亩, 基础投资300 万元。 该猪场建有商品猪舍19 栋, 非瘟疫情前存栏2500 头,基础母猪210 头,猪只患病后全部清场。现猪场猪只存栏恢复到1100 多头,基础母猪92 头,到2020 年9 月份,出栏育肥猪700 多头。

2 复养历程及主要措施

2018 年底, 该猪场个别猪只出现疑似非洲猪瘟症状,猪场负责人心理恐慌,把有疑似症状的猪只按病死畜禽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后,其余所有健康猪以4 元/千克抛售。 随后清理场区,对场区、猪舍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消毒,每周一次。舍内交叉使用不同种类消毒剂消毒, 场区用火碱消毒。两个月后, 对猪舍内多点采样,送北京检测机构进行非洲猪瘟检测,结果为阴性。

2019 年6 月, 场内放入10 头三元育肥猪作为哨兵猪,猪只均为25 千克左右,一个月后10 头哨兵猪均健康,且无任何非瘟症状,随后从自家另一种猪场转移运入长大二元母猪50 头,到2020 年9月份,50 头二元母猪已产仔110 多窝。

3 复养成效

现猪场基础母猪92 头,目前完成出栏育肥猪700 多头,复养成功。 猪场建立了生物安全防控制度,员工严格按生物防控制度执行。复养过程中猪场饲养条件及人员防控意识均有提高。

4 养猪场在复养过程中的启示及对同行的建议

4.1 本场启示

2018 年底, 在个别猪只出现疑似症状恐慌性抛售时,从猪贩处了解到,拉猪车已在多处猪场装猪运输,防控漏洞明显。 本猪场卖猪频繁,5~6次/月,染病机会增高。 信息闭塞不畅通,对非洲猪瘟防控思想麻痹,心存侥幸思想,人流物流车辆没有严格控制。猪场清场后严格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积极消毒复养,尽快恢复产能。

4.2 给同行的建议

4.2.1 疫病传播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项条件缺一不可。中小猪场要利用人流物流相对较少的优势,在切断“传播途径”这一环节上猛下功夫,政府在努力做到阻止病毒不出疫区,规模猪场要努力做到阻止病毒不进场,双向努力,双管齐下,共同实现非瘟“可防可控可战胜”的目标。

4.2.2 建立 “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不同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评估危险点和重要防控点不同,各有侧重。 猪场周边的环境情况、猪场内部的功能区分布、 道路分布情况、 猪场人员雇佣组成情况、人员流动情况等,把这些问题风险点分类排队,制定符合本场实际情况的科学严谨的生物安全网,找出必要的现实能做的、能改造的力所能及地去实施、改造。 消毒措施要抓重点、抓实效、抓风险高的地方,比如: 道路交叉多的地方,可以多消毒,偏僻的地方可适当少消毒或不消毒,母猪舍可以多消毒, 育肥舍就可以少消毒。 总之:做能做的事。

4.2.3 制定 “生物安全制度”

猪场负责人, 技术人员、员工严格按“生物安全制度”执行。猪场最重视防控的是负责人,技术人员、员工的技术素质和认识程度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制定的“生物安全制度”需要“人”去落实,落到实处才有效果。 比如员工消毒了,但是消毒不彻底,也只能是自我安慰;假如舍内有异常症状的猪只,不注意观察,不能及时发现,就不能做到早发现早剔除,从而存在非瘟隐患。

4.2.4 科学精准常态化监测

根据非瘟病毒自然传播速度慢和具有高度接触性的特点, 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细心观察猪只日常变化,同时开展精准常态化监测, 努力做到 “早、快、严、小”为实施“精准清除技术” 尽量争取更多的时间,实施单元清除, 整栋清除,最坏再全场清除,避免出现自乱阵脚,恐慌性抛售现象,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猜你喜欢
猪只养猪场猪舍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夏季环境湿度对生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