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实现内部协同管理,信任成为重中之重

2020-12-11 09:20
北方牧业 2020年21期
关键词:顺丰上司小哥

我们必须时刻认识到, 虽然经济契约与利益是协同合作的基础,但更为本质的是, 人们高效合作是因为相互信任。 拥有相似的道德观,遵循相同的道德默契, 这种基于认同形成的信任才是组织内外协同的关键。

一、不能建立信任,组织无法真正获得绩效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企业在抱怨,内部可用的人才少,外部合适的人才难找。甚至一些成功的管理者认为优秀的人才在企业外, 要花80%的时间去找人。 可是企业可以花费80%的时间去外部找人, 为什么不用80%的时间在企业内部培养人呢? 企业所处的阶段不同,所需要的能力不同,以及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战略模式不同,相应的答案也会不同。 但是,如果我们愿意去寻找一些共性的东西, 会不难发现, 只要机制设计得好, 人才是可以在企业内部冒出来的。

只有两种情况需要企业从外部招人:第一是拓展全新的业务;第二是原有班底无法带领企业摆脱现实困境。 无论是内部培养需要一个好的机制, 还是外部招人需要足够的吸引力, 其关键还是企业可否与人才建立信任。 如果不能建立信任,无论是内部人才还是外部招来的人才,都无法建立真正的绩效。

经典的囚徒困境实验主要衡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自该实验之后,信任的研究广泛出现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与心理学中。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角度给予了信任不同的定义,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定义一般包含两个重要维度: 其一是积极预期, 即一方对另一方行为意图的积极知觉与预期; 其二是愿意承担风险,指即使可能遭受损失,依旧会相信另一方的意图及行为。

信任可以发生在不同的主体之间,比如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等。 信任的建立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 双方互相传递社会交往信号,逐步形成认同。 因而,学者认为信任可以根据交往依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基于威慑的信任: 一点都不信任。 基于理性计算的信任: 怀疑阶段,但信任的收益已经大于损失。 基于了解的信任: 已经产生对对方行为可预测的积极信心。 基于关系的信任: 由共同的情感产生的强烈的积极信心。 基于认同的信任:由利益交融产生的极其强烈的积极信心。

真正的信任是由基于了解的信任开始的, 也是由此开始产生积极的效果, 我们可以对照看企业内部信任属于哪一个阶段。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为研究中国人的信任结构奠定了基础。 在个体关系网中, 不同的关系类型决定着亲疏远近,也决定着信任程度。 于企业实践而言, 信任一直是组织管理比较关注的点。 当内部员工多为“家族成员”且数量较少时,组织内信任会较高。 从企业内部而言,当企业的规模与复杂性增加时, 很多新成员加入,这会导致组织内信任度下降。这个时候需要进行管理升级与适当的契约安排, 这也符合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正式制度建设的规律。

组织信任的研究也表明, 信任可以显著地降低紧张关系, 并提升个体绩效、团队绩效与组织绩效。 更重要的是, 协同的内核和基础是信任。 尽管信任因素并不是合作所需的充分条件, 但是信任的存在能够降低风险,减少复杂性。 同时,我们必须时刻认识到, 虽然经济契约与利益是协同合作的基础, 但最为本质的东西是, 人们高效合作是因为相互信任, 他们拥有相似的道德价值观,遵循相同的道德默契,基于认同形成的信任才是组织内外协同的关键。

二、被员工信任,是实现“向下负责”的基础

我们从日常管理的实践中来阐述管理行为, 有效管理需要做两件事:一件事是向上管理,另一件事是向下负责, 而这两件事的有效开展都紧紧围绕信任。 大部分管理者对于管理的思维定势是:向下管理,向上负责。 其实这是一个认知误区,这个误区会导致人们很难获得上下级的信任。 因此需要修正我们的思维,否则在管理工作中是很难建立信任的。

(一)向上管理

关于向上管理, 德鲁克先生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中启发我们,“工作想要卓有成效,下属能发现并发挥上司的长处是关键。 ”首先,需要我们主动和上司交流, 这样就可以带来双方信息对称, 信息对称后才有机会建立信任。 其次,要把自己的期待告诉自己的上司, 期待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状态, 以及请求上司回馈和帮助你的事情; 同时也要了解上司的期待, 上司期待自己做什么、如何做,以及他对于什么行为是认可的。 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要发挥彼此的长处。 当上下级共同贡献于组织绩效新来源时, 信任关系也会有效建立,并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需要我们关注的一点是,向上管理要合理利用上司的时间和资源, 其本质不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是配合、协作以及彼此成就的关系。 此外,作为下属永远不要让上司觉得难堪, 永远保护自己的上司,事前汇报或警告,以免其在公众面前受到屈辱; 永远要高估自己的上司,而不要低估他,因为高估没有什么风险, 低估却会带来反感或是报复;对上司永远不要隐瞒。

虽然信任建立不易, 但信任的失去却相当简单。 一旦产生某种伤害信任的行为或态度倾向, 那信任将会遭到破坏,也难以被修复,所谓“覆水难收”也是表达这层意思。 所以, 彼得·德鲁克先生还告诫我们,有效的管理者需要了解他的上司也是普通人,也存在长处和短处。 如果我们能在上司的长处上下功夫,协助他做好工作, 便能在帮助上司的同时也带动自己发展。

(二)向下负责

大家通常关注的信任关系建立, 其实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存在于自己和下属之间。 运用以下这个鲜活的实例, 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什么是 “向下负责”。 2016 年4 月18日,有一段“快递小哥被扇耳光”的视频, 视频中顺丰快递小哥不小心与一辆车发生剐蹭, 车主下车后对他又打又骂, 据网友粗略统计共被扇了六个耳光, 快递小哥整个过程没有还手……当快递小哥被打的视频曝光后, 顺丰集团总裁王卫在朋友圈发文称,“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 ”这话掷地有声。

顺丰的官方也很快对快递员被打一事做出回应, 并向网友表示已找到受委屈的小哥, 并承诺照顾好他,让人心暖,让人心生感动,让人觉得充满希望。 顺丰总裁同时做出承诺: 未来也会像保护这位小哥一样,保护所有员工,这就是“向下负责”。 被员工信任是实现“向下负责”的基础,“一线快递员是支撑顺丰的基础, 是顺丰集团真正的核心资产。 ”“向下负责”是顺丰的核心价值理念, 而且在行动中不断验证他们的行为选择。 因此我们才可以感受到顺丰快递专业和敬业的工作态度, 可以感受到其提供的便捷的服务, 可以明白为什么顺丰员工会细心帮助把货物包好并用心将其固定,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总能认真取件并送达。

只有当公司真正尊重员工,给予员工安全感,帮助员工解决困难,坚定地站在员工的立场处理问题的时候,才能营造一个信任的环境,获得彼此信任的长久合作关系。 很多人以为顺丰快递员工的工资高,所以才会有以上的专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直到这件事情发生后,很多人才明白顺丰员工是一定可以做出这样的服务水准的, 因为他们有一个好总裁。管理者向下负责,为员工营造了安心工作的环境, 保障了彼此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 因此顺丰的快递人员就成了企业的核心资产。

三、找到构建信任的突破口

在组织管理中, 我们要突破传统的“中国式”信任格局,需要在“概化信任”上找到信任的基础与方式。信任不应该仅依赖于血缘、亲缘、学缘,更应该依赖于核心的价值观、心与心的连接。我们发现,虽然家族企业之间的内部传承可以有效地解决信任问题, 但是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而邀请职业经理人、外部管理者又需要做好信任的安排。因而,我们要找到构建信任的突破口, 如开放信息,做到信息对称。人们拥有对称的信息,才会感受到安全和被信任,才会被激发主动性与创造性。 因此在协同管理时代, 信任将会成为重中之重,由于个体价值得到崛起,每个人都努力去追求实现个体价值。而个体自身价值的获得需要基于群体的认同,群体认同的基础是信任,如果不能够形成信任, 也就无法获得个人的价值。 个人价值、 群体认同、信任成为相互交织、促进个体与群体共同成长的重要元素, 认同是组织内外有效协同的基础。

猜你喜欢
顺丰上司小哥
山西顺丰鼓励有技能的快递小哥返乡创业
职场中与上司相处 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快递小哥
快递小哥:我们很累
如果上司不如你
天才!快递少年!
巧妙的奉承
“顺丰”快递的成功之道
朕日理万机,等有空再取
顺丰联手“三通一达”反水对抗阿里菜鸟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