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2-11 09:14马静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20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高校

马静

[摘 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服务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高校拥有更多的可供支配的资源和资金,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领导干部对资源配置的自主权。为了提高对各级干部的监督,加强高校廉政建设,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必须开展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基于此,本文在阐述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后,分析了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人员;高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0.008

[中图分类号]F239.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20-00-02

0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高等教育,越来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然而随着高校自主办学规模的扩大,融资渠道发展多元化,使高校经济活动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新形势。事实上,很多高等院校的财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并不完善,管理混乱,高校经济问题激增,阻碍教学科研水平提升,造成国有资产损失,进而出现高校腐败现象。同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了“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要求,使高校防腐倡廉工作被提上日程。而經济责任审计正是针对我国高校反腐倡廉状况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既可以促进高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又可以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从而保证高校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开展。

1     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1.1   概念

经济责任审计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机制,依据《审计法》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及国家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审查、评价和证明的一种审计方式。其不同于以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经济秩序为对象的常规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以人为单位,旨在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中负有的责任并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一种综合性

活动。

1.2   作用

一方面,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我国高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的财务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审计、监督和评价的活动,既考量了财务收支情况,同时也审核了部门的经济效益,不仅对高校领导的财务活动、经济结果和管理制度进行数据比对,还对高校领导的经济财务行为进行真实、合法、有效的审查。这样有利于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为正确评价和聘用领导干部提供依据,促进高校领导干部廉洁奉公,有利于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既对事又对人,且审计涉及高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这样可以规避年度财务审计发生短期行为的漏洞,有利于揭露高校中的腐败人员和行为,促进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纪律观念,全面响应高校防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

2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高校作为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从单一的教学活动演变成教学、科研和服务并驾齐驱的运行机制,这种新形势下高校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更需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纵观我国高校近年来的发展过程,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2.1   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从1997年至今,针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有关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教育部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文件,但是规章制度比较笼统,仅针对学校的财务部门、后勤部门、校办等部门及院系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做出规范解释,对各部门的审计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很难界定具体的范围。同时,由于缺乏统一指标,使审计评价带有主观意识,不同的审计人员对同一事项会给出不同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影响最终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张的对高校领导干部“先审后离”制度没有完全落实。根据法律规定,高校领导干部由于任期届满或者调动等需要离开原职责岗位时,必须完成经济责任审计才可离职。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在调离原岗位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这种滞后性会造成经济责任审计责任模糊不清,现任领导和上任领导之间互相推诿,阻碍审计工作正常进行,使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

2.2   思想认识不足

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思想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被审计的高校在主观意识上没有很好地配合审计工作。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对象是各高等院校的领导干部及相关负责人,传统的“老好人”及“不得罪人”的意识根深蒂固,很多被审计人员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走过场,消极应对审计工作,使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失真。二是被审计人员有时提供的资料不全或者提供存在虚假原始信息逃避审计调查。这无形中增加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高校连续性、持久性的工作性质使审计材料堆积如山,审计人员只能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审核,而往往这种不真实的材料会造成审计人员误判,进而影响审计结果。

2.3   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当

审计程序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审计时间不科学。目前,我国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时间一般在3~6年。这种长周期涉及众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事项,增加了审计工作量。而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审计时间很短,降低了审计结果的可靠性。传统的审计方法就是依据各部门提供的财务资料进行账面审计,不能明确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数高校已经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会计电算化,使原来的财务数据处理及记录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应对这种数据化的财务变化,多数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在执行老办法,使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面对巨大的挑战。

2.4   难以运用审计结果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涉及相关院校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校内审计工作人员可能因为上下级的关系,而校外审计人员可能因为业务往来关系,都制约审计评价行为,且极少数高校会对自身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公示,更谈不上对相关人员的处罚,使审计结果运用受限,加上前文所说的审用分离,降低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约束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本身是一种监督职能。而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忽略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导致审计行为缺乏警示性,不能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违背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初衷。

3     完善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针对前文阐述的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目前学术界对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的结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3.1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首先,根据相关法律和制度完善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该指标既要系统规范,还要科学可对比。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相结合,不仅要规范财务制度的标准,还要规定经济效益评价的量化标准,规避审计过程中的主观判断。尽量将评价体系数量化,同时还要将评价结果与领导干部职位升迁及绩效考核挂钩,从而达到督促和激励的目的。其次,深入贯彻并执行“未审不离”的政策要求。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范文件,例如,领导干部未经审计不得离任岗位,对延期审计或者审计出现问题的人员进行处罚,进而使经济责任审计能够真正被落实,而不是流于形式。

3.2   提高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思想认识

之所以出现审计人员不配合和被人情世故羁绊等问题,主要原因是高校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不够,因此,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显得格外重要。首先,通过学习培训提高高校领导干部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一个高校教职工及其他人员的关注重点受领导干部影响较大,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并通过全校性学习等途径层层传达给全校教职工。而在具体审计过程中,领导干部应积极配合,进而提高全校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其次,为避免被审查人员提供虚假资料,高校可以建立双向承诺制度。一方面,审计人员签署过程保密、结果真实可靠的承诺书。另一方面,被审查人员也对提供资料的准确性负责,杜绝造假行为,如有造假行为则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以保证审计过程的真实性、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审计过程的有效性。

3.3   规范审计程序和方法

一是要規范经济责任审计程序。一般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对应的程序和方法。首先,准备阶段要按要求成立专门的审计小组,针对被审计部门和人员进行前期调查,编制相应的审计方案,并将审计通知书送达被审计人员让其充分配合,为保证审计的真实性,双方可以签订承诺书。其次,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要把握重点,区分直接责任人、管理责任人和领导责任人,运用询问、谈话、观察、函证、抽样审计等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审计小组还要整理审核底稿,草拟审计报告,再经过征求意见修改报告后再审核,再修改得出最终审计结果并归档立案。二是要开发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软件,实施连续审计作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高校的主要信息都以电子数据形式进行储存。因此,高校要改变传统的看账本的审计方式,积极开发审计软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降低审计成本,节约审计时间,还可以自动生成账套,时时分析,实现连续审计。

3.4   加大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力度

经济责任审计只是手段,最终的审计结果得到运用才是目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否行之有效,关键还在于审计结果的运用。首先,制定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报告制度,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要逐步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同时,高校应在校园网或者全校大会上以通报的形式进行公告,使审计工作不仅局限在事后审计范畴,还可以起到预防警示的作用,使其他相关人员对照案例进行自查和整改。其次,人事部门可以将审计结果纳入干部任职公示范围,使审计人员任用过程透明化,提高各级相关人员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意识。同时,还要依法处理审计结果有问题的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做出处理决定,情节严重者交由司法部门处理。

主要参考文献

[1]汪葵.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困局成因分析[J].审计与理财,2018(1):

16-17.

[2]王红兰.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9(3):66-70.

[3]张驰.腐败治理中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研究[J].当代会计,2018(1):56-57.

[4]张小风.经济责任审计反腐败研究[J].财会通讯,2016(12):68-71.

[收稿日期]2020-09-09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SK2018A0787)。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高校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